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腰麻和硬脊膜外联合麻醉中不同脑脊液流速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年 9月至 2018年 9月在我院进行腰麻和硬脊膜外联合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共 106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 n=53)和对照组( n=53),将实验组患者脑脊液流到腰麻针口的时间控制在 5秒以下,对照组患者则控制在 10秒以上。结果:实验组患者达到 T8阻滞平面的时间和达到最高痛觉阻滞平面的时间分别为( 8.86±0.34) min和( 10.26±0.19) min,均远少于对照组的( 12.38±0.39) min和( 15.69±0.54) min,同时实验组中麻醉效果为Ⅰ级和Ⅱ级的患者例数远多于对照组,为Ⅲ级和Ⅳ级的患者例数则远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腰麻和硬脊膜外联合麻醉中将脑脊液流速控制在 5秒以下的麻醉效果最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腰麻和硬脊膜外联合麻醉中不同脑脊液流速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腰麻和硬脊膜外联合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06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53)和对照组(n=53),将实验组患者脑脊液流到腰麻针口的时间控制在5秒以下,对照组患者则控制在10秒以上。结果实验组患者达到T8阻滞平面的时间和达到最高痛觉阻滞平面的时间分别为(8.86±0.34)min和(10.26±0.19)min,均远少于对照组的(12.38±0.39)min和(15.69±0.54)min,同时实验组中麻醉效果为Ⅰ级和Ⅱ级的患者例数远多于对照组,为Ⅲ级和Ⅳ级的患者例数则远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腰麻和硬脊膜外联合麻醉中将脑脊液流速控制在5秒以下的麻醉效果最好。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医用输液泵的应用,已经成为了非常普及的设备,对于患者提供的帮助是非常显著的。医用输液泵由于其能以恒定的速度连续输液,减轻了广大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所以现在广泛用于医院的各个科室,特别是重症科室和急诊科。所以医用输液泵的输液流速是否准确,关系到病人的治疗效果,甚至生命安全。医院在实际使用输液泵输液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因为不同生产厂家的输液器对输液泵的流速影响很大,同一台输液泵在使用不同生产厂家的输液器进行输液时的流速甚至可以差20%以上,所以大部分输液泵的生产厂家都会建议使用厂家配套的输液器。但是多数医院由于各种原因,使用的往往是非推荐的输液器;因此,本文对输液泵流速精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验验证,得出输液精度补偿系数,通过输液计量装置和软件设计控制,得出输液精度自动补偿系数函数;多品牌、多规格输液器情况下,实现输液泵精准给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流速碘对比剂在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方法搜集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接受碘对比剂CT增强检查的病例,按碘对比剂的不同流速抽取病例分成4.5mL/s组和3mL/s组,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5mL/s组发生轻度不良反应8例,3mL/s组发生轻度不良反应5例,均无中度、重度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增强检查过程中,非离子型对比剂是一种安全、稳定、可靠的碘对比剂,然而碘对比剂的特性,以及注射速率的不同,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在临床工作中,一定要掌握检查的注意事项,做好检查流程的每一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不同脑脊液置换方法治疗的疗效。方法把采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治疗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分为常规置换组(常规组)、充分脑积液置换组(充分组),对各组头痛持续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常规组头痛缓解迅速,脑膜刺激征消失快,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组并发脑梗死1例,脑积水2例;充分组并发脑梗死1例。结论充分的置换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迅速缓解头痛,减轻脑膜刺激征,减少血管痉挛的发生,效果非常好。
简介:目的应用磁共振相位对比法,观察正常志愿者及空蝶鞍综合征(ESS)患者中脑导水管水平脑脊液(CSF)的流动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及对比研究.方法分别筛选38例ESS患者(ESS组)及38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计算中脑导水管水平CSF的流速、流量率、心动周期等指标,并研究其与心动周期的关系.结果中脑导水管水平CSF流动在一个心动周期内表现为双向流动,即收缩期向下流动和舒张期向上流动,对照组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速、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速、平均向下流速、平均向上流速及平均流速分别为(5.231±0.262)、(4.902±0.281)、(3.083±0.191)、(3.032±0.151)、(3.151±0.162)cm/s,ESS组分别为(6.244±0.356)、(6.091±0.430)、(3.916±0.196)、(3.812±0.273)、(3.690±0.291)cm/s,两组各项流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量率、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量率、平均向下流量率、平均向上流量率、平均流量率、平均净流量率分别为(0.050±0.003)、(0.050±0.004)、(0.030±0.002)、(0.031±0.002)、(0.030±0.003)、(0.004±0.001)ml/s,ESS组分别为(0.058±0.003)、(0.063±0.005)、(0.039±0.002)、(0.038±0.003)、(0.038±0.003)、(0.004±0.001)ml/s,两组各项流量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速对应心动周期、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速对应心动周期、平均心动周期分别为(40.890±37.096)、(501.026±19.374)、(719.511±14.946)ms,ESS组分别为(35.921±6.218)、(531.553±16.764)、(770.700±21.579)ms,两组各项心动周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S患者CSF部分疝入鞍区,但该区分流对中脑导水管水平CSF流动各项指标无影响.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直径的内热针对家兔骨骼肌慢性损伤肌筋膜微血管血流速度的影响 。 方法 选 4 0只家兔, 造成左下肢 股二头肌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 随机分为 4 组,治疗 1 组 10只, 针直径 0.5mm ; 治疗 2 组 10只, 针直径 1.1mm ; 模型对照 组 10 只 和正常对照 组 10 只。治疗 1 组、 治疗 2 组 使用相应 直径内热针进行内热针治疗;模型对照组和正常组不进行干预。 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内热针治疗(时间 20分钟)前后各组 目标血管血液流动情况。对各组相应肌肉组织取材,进行 HE 染色。 统计分析各组 血流速度 变化并 进行各组间的方差分析 ,电镜下观察肌肉组织 HE 染色结果。 结果 治疗 1 组治疗前后血流速度为 [0.205±0.137 ( mm/s)] 、 [0.308±0.203 ( mm/s ) ], 治疗 2 组分别为 [0.198±0.103(mm/s)] 、 [0.439±0.129(mm/s] ,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1 ;正常组和模型对照组前后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各组间血流速度改变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5 。各组间治疗 2 组血流速度变化最大。肌肉组织 HE 染色结果表现两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瘢痕样组织范围较小,肉芽组织再生较多。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麻醉药对睡眠剥夺大鼠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3~4月龄,体重23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8):对照组(C组)、睡眠剥夺组(SD组)、丙泊酚组(P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氯胺酮组(K组)。采用改良的多平台睡眠剥夺模型。P组、D组和K组睡眠剥夺72 h时分别腹腔注射丙泊酚100 mg/kg、右美托咪定100 mg/kg、氯胺酮80 mg/kg维持麻醉3 h,C组进入大平台自由活动72 h。于麻醉3 h时取脑脊液,采用ELISA法测定Aβ和tau蛋白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SD组、P组、K组和D组大鼠脑脊液Aβ和tau蛋白浓度升高(P<0.05);与SD组比较,P组和K组大鼠脑脊液Aβ和tau蛋白浓度升高,D组大鼠脑脊液Aβ和tau蛋白浓度降低(P<0.05);与P组和K组比较,D组大鼠脑脊液Aβ和tau蛋白浓度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睡眠剥夺大鼠脑脊液Aβ和tau蛋白浓度,而丙泊酚和氯胺酮作用相反。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enturion型超声乳化手术系统中主控液流和重力液流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大庆油田总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老年性白内障行Centurion型超声乳化手术者257例(286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主控组和重力组,对两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主控组有效超声乳化时间、累计释放能量及灌注液容积均低于重力组(t=34.510,4.058,239.067;P=0.000,0.045,0.000);主控组浪涌9例低于重力组的20例(χ2=5.173,P=0.023)。术后1天主控组角膜水肿较轻、视力较好,均优于重力组(χ2=6.236,P=0.044;t=5.188,P=0.023)。术后1个月主控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量少于重力组(t=150.540,P=0.000)。结论Centurion型超声乳化系统手术中应用主控液流效果优于使用重力液流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巩固维持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脑脊液流式细胞术阳性即中枢神经系统浸润阳性(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iltration,CNSI+)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巩固维持期ALL CNSI+患儿的临床特点、免疫分型、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分析影响CNSI+患儿预后因素。结果12例巩固维持期CNSI+的患儿,以男性为主,免疫分型均为B细胞型。初诊高白细胞数(χ2=6.374,P=0.012)、激素预治疗不敏感(χ2=5.048,P=0.025)、流式脑脊液异常细胞比率升高(≥60%,χ2=7.024,P=0.008)、出现CNSI+时间≤14个月(χ2=4.873,P=0.027)以及复杂核型(χ2=9.356,P=0.002)等是预后不良因素。其中,复杂核型是巩固维持期CNSI+患儿独立预后不良因素(P=0.017)。结论ALL巩固维持期脑脊液流式检测CNSI+患儿,预后差。强化腰椎穿刺+鞘内注射及全身化疗是巩固维持期CNSI+患儿重要治疗方案,对于单纯骨髓或骨髓合并髓外复发的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重要的选择。
简介:目的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特点来探讨不同种类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异同,评价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对100例健康者和124例脑梗死患者行血液流变学检查,并观察东菱克栓酶对不同种类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作用.结果脑梗死患者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性和纤维蛋白原均增高,且主干支组高于深穿支组(P<0.05),血小板聚集性也明显增高,但后者高于前者(P<0.05).东菱克栓酶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红细胞聚集性、全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性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治疗后1周和1月,治疗组中主干支组、深穿支组的神经功能恢复均较对照组中的主干支组、深穿支组好(P<0.01).结论脑叶大梗死和脑深部小梗死在发病机制上有所不同.东菱克栓酶治疗上述两类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