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在临床之中的表现都是多种多样的,通常需要借助影像学等检查确定疾病的种类。本文以现代信息技术在神经病学临床实习阶段的应用为例,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和具体应用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学习体会,提升自身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充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提高自身的临床工作质量,为自身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神经病学整合课程"在临床实习前教学中的实践过程和初步效果。方法在教学内容、教师队伍和教学方式3个维度上进行整合。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衔接和临床知识拓展,师资包括基础教学和临床多学科教师,教学方式包含课堂教学、病例讨论和临床见习。课程共56学时,理论课40学时,临床见习课16学时,面向学生82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相同年级、不同课程结构的学生成绩,采用SPSS 22.0行卡方检验对比满意度问卷的结果。结果本届2017至2018学年课程平均得分(84.7±9.3)分,显著高于历年3届同期同等年级的医学生。满意度问卷结果认为:整合课程总体很有帮助的占38.6%,病例分析很有帮助的占47.7%,临床见习很有帮助的占31.8%。结论基于整合教材的课程设计在临床前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课程组将继续跟踪医学生进入神经内科临床实习后的表现,同时在授课和考核方面进一步提高整合课程的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病学临床教学引入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具体效果及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来我院学习的神经内科实习学生及进修生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共有60例。观察组在对实习生进行神经病学临床教学过程中,引入循证医学教育模式,而对照组实习生则采用一般医学教育模式进行神经病学临床教学。通过对两组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考核临床技能,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两组实习生调查的实际结果及考核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实习生对神经病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实习生,两组数据差异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实习生在病史采集、病历书写、体格检查、病例分析及基本操作等临床技能考核上,均高于对照组实习生,两组数据差异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教育模式,除了能够有效提高实习生对神经病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外,还能够显著提高临床医学技能水平,从而促进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上升,因此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病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未行神经病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临床学生61例为对照组,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行神经病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临床学生61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反馈情况。结果观察组教学效果(课堂回答问题积极95.1%、知识点掌握牢靠91.8%、课后作业认真完成98.4%)明显好于对照组(55.7%、63.9%、83.6%)。观察组教师对学生满意度评分(97.8±1.5分)、学生对教师满意度评分(98.2±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6.7±2.0分)、(82.4±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病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显著,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好评,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神经病学相比起其他临床学科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无法通过相应模型或者案例等对神经病学的有关知识加以讲解,部分神经病学的疾病诊断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具有较大难度,加上神经系统的操作风险比较高,所以使得实习的医学生无法通过真人案例加以操作,导致实践操作机会非常少,而神经病学临床实践中要求医学生能够掌握敏锐的观察力,不断完善临床实践操作。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机会比较少,不利于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无法提高其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为了提高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研究和动手能力,提高医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提高学生对神经科学前沿知识的了解。本研究通过对课程和实验的改革,以实践带动教学,促进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神经病学的教学质量。从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满足社会对创新、应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