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马鞍山市门诊就诊女性的HPV感染现状和亚型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马鞍山市中心医院妇科门诊就诊及体检中心体检女性629例,取宫颈脱落细胞样本采用PCR结合反向点杂交法对HPV DNA进行分型检测,分析马鞍山市不同亚型、不同年龄段女性HPV感染情况。结果629例受检者中,有213例HPV感染阳性,阳性率为33.86%。共检出21种亚型,其中高危型HPV感染检出186例(87.32%),以HPV16(18.31%)、HPV52(15.02%)、HPV18(8.45%)、HPV53(7.51%)和HPV58(5.63%)为主;低危型HPV感染检出27例(12.68%),以HPV81(5.63%)为主。不同年龄组中60~<70岁的女性感染率和高危型检出率最高(52.63%和52.63%),其次是20~<30岁的女性(43.40%和35.85%)。213例HPV阳性感染者中,单一感染占71.36%。结论马鞍山市门诊就诊女性HPV感染亚型主要为高危型HPV16、52、18、53和低危型HPV81,以单一感染为主,感染人群以60~<70岁和20~<30岁为主。

  • 标签: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年龄 亚型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杭州市大学生对HPV的认知现状及HPV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0—11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杭州市4所高校的949名大学生开展对HPV的认知及疫苗接种意愿的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HPV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及HPV疫苗接种意愿等,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HPV知识正确率和HPV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949名大学生对HPV相关知识的平均正确率为29.61%,本科院校、高年级、城市或县城居住地以及有恋爱经历、性经历的大学生对HPV相关知识认知情况更好(t=4.163、4.506、6.294、3.759和3.632, P均<0.05)。受调查的949人中,HPV疫苗接种率仅为3.69%(35人),有接种意愿者占比32.98%(313人),实施健康教育后提升至78.29%(743人)。高年级、有恋爱和性经历以及对HPV相关认知水平较高等因素对提高HPV疫苗接种意愿都有重要影响(OR=0.676、0.718、0.474和0.320,P均<0.05)。互联网宣传是大学生获取HPV相关知识的最主要来源(50.79%)。结论杭州市大学生对HPV认知水平、疫苗接种率和接种意愿均较低。加强HPV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对预防HPV感染和推广疫苗接种能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乳头状毒瘤病毒疫苗 大学生 认知 接种意愿
  • 简介:摘要鼻腔鼻窦伴腺样囊性特征的人乳头病毒(HPV)相关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临床和影像上诊断困难,主要依靠术后病理明确诊断。患者为女性,85岁,因鼻腔反复出血加重1 d入院,鼻内窥镜显示“左侧下鼻甲前段呈血管样外观,右侧未见异常”;CT检查考虑良性病变可能性大。光镜下,组织形态与腺样囊性癌相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16强阳性,HPV16/18 mRNA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为阳性,MYB/NFIB融合基因阴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病毒(HPV)单一、多重感染在不同子宫颈病变中发生情况,分析单一感染时HPV型别分布及HPV感染患者治疗前后病毒载量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山西省人民医院经子宫颈脱落细胞HPV-DNA检测HPV阳性者4 783例,其中3 728例符合标准纳入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HPV基因型及病毒载量,并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诊断。依据组织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上皮内变(CIN)Ⅰ组、CINⅡ+CINⅢ组及子宫颈癌组。结果HPV单一感染共有3 364例,其中慢性子宫颈炎+CINⅠ占比为78.27%(2 633/3 364),CINⅡ+CINⅢ占比为18.73%(630/3 364),子宫颈癌占比为3.00%(101/3 364);HPV多重感染共有364例,其中慢性子宫颈炎+CINⅠ占比为51.65%(188/364),CINⅡ+CINⅢ占比为42.58%(155/364),子宫颈癌占比为5.77%(21/364);HPV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中不同病理级别子宫颈病变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21,P<0.01)。慢性子宫颈炎+CINⅠ组、CINⅡ+CINⅢ组中前四位HPV单一感染基因型依次均为16、52、58、53型,其在慢性子宫颈炎+CINⅠ组中占比分别为17.05%(449/2 633)、12.91%(340/2 633)、9.08%(239/2 633)、8.89%(234/2 633),在CINⅡ+CINⅢ组中占比分别为32.22%(203/630)、10.32%(65/630)、8.41%(53/630)、5.87%(37/630)。子宫颈癌组中前二位HPV单一感染基因型依次为16、18型,其占比分别为81.19%(82/101)、6.93%(7/101)。120例HPV感染者治疗前病毒载量为4.89±1.14,治疗后为2.86±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60,P<0.01)。结论HPV多重感染较单一感染更易加重子宫颈病变程度。不同子宫颈病变中常见HPV感染亚型包括16、52、58、53、18型。

  • 标签: 宫颈疾病 人乳头瘤病毒 单一感染 多重感染
  • 简介:摘要探索构建宫颈人乳头病毒(HPV)检测居家自采样流程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搭建一体化的HPV自采样检测平台,此平台有用户端、检测端、医护端3个端口,包含用户获取自采样工具、样本物流跟踪、检验服务、报告查询、医疗咨询、健康管理、随访跟踪等功能。2020年1至11月,平台共有8 053位用户申请自采样标本盒并完成线上信息注册,用户的年龄范围17~84岁、中位年龄42岁。平台注册用户分布在江苏、江西、河北、山西、上海、宁夏回族自治区、安徽、浙江、内蒙古自治区、北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 045位用户完成自采样,标本盒回收率99.9%,6位用户因快递运输遗失标本盒,2位用户因使用不当致取样器污染;8 045例标本盒内样本采集到的脱落细胞量均在核酸试剂盒内源性内标之内,标本盒的合格率为100%。平台出具检测报告时间在3 d内的占96.93%(7 799/8 054)。763位阳性用户中742位完成6个月的复查,复查率97.25%,21位失访。综上分析,HPV检测居家自采样流程简单、便捷、高效,可以扩大宫颈癌筛查的覆盖面,可能有助于推进HPV筛查。

  • 标签: 宫颈肿瘤 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 信息系统 自采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病毒(HPV)感染患者宫颈菌群特征,分析宫颈菌群与HPV感染及宫颈炎的相互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HPV核酸检测300例样本,其中150例HPV阳性为HPV感染组(HPV+),150例HPV阴性为非感染组(HPV-)。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V4区测序,用QIIME分析比较组间的菌群构成、多样性和细菌丰度的差异。统计方法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对两组和多组间菌群差异进行比较;组间菌群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采用Adonis多元方差分析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分析300例样本,其中150例HPV阳性和150例HPV阴性;HPV阳性病例中,高危型感染132例(88.0%),低危型18例(12.0%)。HPV+组和HPV-组菌群存在显著差异,且HPV+组样本菌群α多样性显著升高(香农指数, W=8 174, P<0.000 1;PD whole tree, W=8 887, P=0.001 7);两组间菌群β多样性差异显著(Binary Jaccard,F=2.325 4, P=0.042 0;Bray Curtis,F=2.136 44, P=0.044 0);HPV+组样本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spp.)以及惰性乳杆菌(L.iners)相对丰度显著下降(W=7 730,P<0.000 1;W=8 979,P=0.002 5),同时伴随着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窄食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纤毛菌属(Sneathia)和类小杆菌属(Dialister)等细菌富集。高危型HPV感染和低危型HPV感染的样本菌群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100 4,P>0.05)。此外,宫颈炎与HPV感染显著相关(χ²=19.78,P<0.000 1)。宫颈菌群结构在HPV感染以及宫颈炎合并HPV感染间存在一致性趋势;与正常组相比,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样本菌群主要富集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气球菌属(Aerococcaceae)、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窄食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梭杆菌科(Fusobacteria)、黄单胞菌科(Xanthomonadaceae)等细菌。结论HPV感染患者存在显著的宫颈菌群紊乱特征,主要表现为菌群多样性升高及显著的乳杆菌缺失,并伴随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等多种条件致病菌丰度升高。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炎 宫颈菌群 乳杆菌 无色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皮肤性病病人当中出现人乳头病毒感染型别情况。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60例出现皮肤性病的病人,对所有病人进行人乳头病毒分型检测,之后根据病人的皮肤性病类型进行分析,了解不同种类的人乳头病毒其阳性率。结果:通过对收治的60例病人的标本进行检测后出现人乳头病人的阳性数量为45例,阳性率为75.00%,其阳性病人当中包括单一型30例,所占比例为66.67%;而两种以及两种以上所占的比例为33.33%;对这45例阳性标本进行检测后发现,有高危型数量为21例,占比为46.67%;低危型数量为24例,占比为53.33%;在这些标本当中分型中有尖锐湿疣、冠状沟珍珠疹以及假性湿疣,其中最多的为尖锐湿疣标本。结论:患有皮肤性病的病人如果出现了人乳头病毒感染时,应做好相关检测,并做好细划分析,进而提供更好的治疗依据。

  • 标签: 皮肤性病 人乳头瘤病毒 感染型别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IP)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20年6月间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诊断的1 679例I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乳头溢液是IP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IP患者分为单发组和多发组进行比较,乳头溢液在单发组多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性溢液、单孔、单侧乳头溢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纤维乳管内视镜(FDS)诊断符合率为88.66%。对FDS下病变位置进行了比较,发现单发组在总乳管及Ⅰ~Ⅱ级导管更多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单发组未见癌变,多发性组4例癌变。多发组同侧复发率、对侧发生率均高于单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性溢液、单孔溢液、单乳溢液以及病变主要位于总乳管及Ⅰ~Ⅱ级乳管均为IP的常见临床特征;FDS在诊断伴有乳头溢液的IP中具有优势。因为IP有复发和癌变的可能,术后应积极随访。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头溢液 乳头状瘤 纤维乳管内视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宫颈人乳头病毒感染者中开展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50位宫颈人乳头病毒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每组25人的对照组、观察组。并为观察组患者提供多种健康教育,在对照组使用简单的问答教育模式。最终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HPV知识回答准确率等数据差异。结果:在焦虑情绪对比中,对照组患者明显比观察组严重,P<0.05;在HPV知识掌握方面,观察组得分也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在HPV感染者中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知,提高对疾病的依从性,从而降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率。

  • 标签: 健康教育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 感染
  • 简介:【摘要】膀胱内翻性乳头是一种以肿瘤内翻性生长为主要特征的尿路上皮良性肿瘤,具有多样性、易伴生移行细胞癌和高复发等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会增加疾病诊断难度,同时也会增加疾病治疗难度,从而会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就需要临床积极探寻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干预,才能改善其预后。本文先简述了膀胱内翻性乳头的发病机制及危害,然后,总结了膀胱内翻性乳头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期能为后续临床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厦门某医院2019年至2020年体检女性人乳头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情况、易感亚型,为该地区宫颈癌的预防和疫苗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进行宫颈分泌物高危型HPV检测的10 356例健康体检女性,平均年龄36.49岁。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方法检测HPV基因型。结果在10 356例健康体检女性中,检测HPV阳性人数为1 997例,HPV感染率为19.28%,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HPV 52、58、16型,其中HPV 52型感染率最高为3.09%,其次是HPV 58型感染率为2.10%,HPV 16型感染率为2.03%。在女性宫颈分泌物中检出HPV感染1 997例,按年龄分为9个年龄组,<25岁组检测人数共516例,检出HPV阳性例数156例(30.23%),在各年龄段中阳性率最高;51~55岁及56~60岁年龄段感染率分别为26.14%(143/547)、23.18%(54/233),分别居第2和第3位;而46~50岁年龄段感染率最低[15.14%(155/1 024)]。在1 997例阳性感染人群中,主要以单一感染为主,其次是二重感染;其中单一感染阳性例数为1 156例(57.89%),二重感染阳性例数为697例(34.90%),三重感染阳性例数为134例(6.71%),而四重感染以上阳性例数最低仅10例(0.50%),各感染类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厦门地区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主要以HPV 52、58、16亚型为主,<25岁组和51~55岁组感染率最高,各年龄段女性均应定期进行高危型HPV筛查,以预防和早期发现宫颈癌。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厦门
  • 简介:摘要肺乳头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肺部良性肿瘤,在组织形态上应与硬化性肺细胞、细支气管腺瘤、肺泡性腺瘤、乳头腺癌等疾病相鉴别,该文报道1例年轻男性肺乳头腺瘤病例,复习文献并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分子表型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甲状腺微小乳头癌(PTMC)与直径≥2 cm甲状腺乳头癌(PTC)之间临床病理特点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直径≤9 cm PTC患者(n=1 404)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根据肿瘤直径将患者分为PTMC组和直径≥2 cm PTC组,直径≥2 cm PTC再以4 cm为界分为2个亚组,比较各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影响肿瘤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1 404例,其中PTMC组1 001例(71.3%),直径≥2 cm PTC组403例(28.7%),中位随访时间为43.00(8.00~94.00)个月,2组在性别、年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双叶、多灶性、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腺体外浸润、体重指数、术后死亡、术后复发及131I治疗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MC组、2 cm≤直径≤4 cm PTC组、4 cm<直径≤9 cm PTC组在年龄、血清TSH水平、双叶、多灶性、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腺体外浸润、术后复发及131I治疗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PTM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减小、肿瘤直径增大、双叶、多灶性和腺体外浸润;影响2 cm≤直径≤4 cm 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包括年龄减小和腺体外浸润;影响PTMC术后复发的因素包括腺体外浸润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影响2 cm≤直径≤4 cm PTC术后复发的因素包括年龄增加和肿瘤直径增大。(3)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肿瘤直径增大是PTM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45岁是2 cm≤直径≤4 cm 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增大是2 cm≤直径≤4 cm PTC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TMC和直径≥2 cm PTC临床病理特点差异明显,年龄<45岁、肿瘤直径增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病毒(HR-HPV)感染与阴道微环境变化的关系。方法抽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厦门市中医院妇科门诊进行检查的220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测及HR-HPV感染检测,根据有无HR-HPV感染分为阳性组(70例)与阴性组(150例)。比较两组阴道微环境相关指标,分析HR-HPV感染与阴道微环境变化的相关性。结果HR-HPV阳性组乳酸杆菌数量、阴道清洁度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HPV阳性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细菌性阴道炎(BV)发生率分别为21.43%(15/70)、14.29%(10/70),高于HR-HPV阴性组的10.00%(15/150)、5.33%(8/150),P<0.05。HR-HPV阳性组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阳性率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V、乳酸杆菌量过少或缺乏是HR-HPV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HR-HPV感染与阴道微环境变化密切相关,BV、乳酸杆菌量缺乏或过少是导致HR-HPV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阴道微环境 细菌性阴道炎 乳酸杆菌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病毒感染监测在宫颈病变治疗后妇女中的应用情况。 方法:将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两年间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225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HR-HPV阳性检测结果计算受检者治疗前的感染率和治疗后的转阴率,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对其高危HPV负荷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225例宫颈病变患者治疗前的感染率为84.89%,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患者转阴率升高,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测定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宫颈癌Ⅰ期患者治疗前的HPV负荷量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变患者,同时各组患者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且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HPV负荷量不断降低的情况,上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人乳头病毒感染的监测有利于宫颈病变的早期筛查和治疗,并能通过对病毒负荷量的测定监测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监测 宫颈病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热凝治疗对我国女性人乳头病毒(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样病变(CIN)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7—2018年在我国农村地区(内蒙古鄂托克县、山西省襄垣县和阳城县)和城市地区(深圳)建立宫颈癌筛查队列中符合标准的20~65岁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其中HPV阳性且接受热凝治疗(166例)或未接受任何治疗(2 716例)对象进行随访评估。针对热凝治疗患者,采用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在其治疗后6个月或更长时间进行随访;针对未接受治疗患者,采用HPV检测进行每年随访,对所有随访过程中HPV和(或)细胞学阳性的女性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或)活检。比较评估接受热凝治疗组与未接受治疗组对象随访过程中的HPV清除率及热凝治疗对CIN病变的治愈率。结果分别有152例接受热凝治疗对象和2 539例未接受治疗对象接受了随访评估,年龄M(Q1,Q3)分别为42(36,48)和47(41,54)岁,中位随访时间M(Q1,Q3)分别为23.4(12.4,24.5)和23.5(12.4,24.0)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接受热凝治疗组的HPV清除率(73.0%,111例)高于未治疗组(46.1%,1 171例)(P<0.001)。与未治疗组相比,热凝治疗清除HPV16的OR(95%CI)值为2.8(1.3~6.1),HPV52为3.2(1.3~7.9),HPV58为5.8(2.1~15.6)。接受热凝治疗组中基线病理诊断为CIN者的治愈率为77.4%(72例),其中轻度宫颈上皮内样病变(CIN1)和中度及以上宫颈上皮内样病变(CIN2+)的患者其治愈率分别为81.0%(47例)和71.4%(25例)。结论热凝治疗是清除HPV感染和治疗CIN病变的有效方法。特别是针对我国致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风险较高的HPV型别,清除率高于未治疗人群。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热凝 治愈 随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来自河南省的2 110例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病毒(HPV)感染状况,分析其主要感染亚型。方法采用PCR和导流杂交技术,对来自河南省的2 11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 110例宫颈癌患者中,检出HPV感染者1 856例,感染率为87.96%(95%CI:86.57%~89.35%),感染率最高的6个亚型依次为HPV16、58、18、52、35、33。HPV阳性宫颈癌患者以单一感染为主(77.48%),二重感染次之(16.76%)。HPV16亚型感染率为60.19%,在单一和多重感染中均占有主导地位。HPV阳性的宫颈癌患者中,高危亚型检出且被九价HPV疫苗覆盖1 599例,覆盖率为86.15%(1 599/1 856)。宫颈癌患者主要分布于40~岁年龄段。不同年龄段宫颈癌患者的HPV优势亚型有所不同,但HPV16亚型均处于主导地位。结论本研究中宫颈癌患者HPV主要感染亚型依次为HPV16、58、18、52、35、33,感染类型以单一感染为主,40~岁年龄段患者较多。

  • 标签: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