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NA错配修复(MMR)蛋白缺陷(dMMR)和完整(pMMR)的结直肠癌(CRC)患者相关基因体细胞突变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常规免疫组化检测报告为dMMR的93例CRC患者石蜡病理组织行二代测序技术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3例CRC患者肿瘤组织中4种MMR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的表达情况,依据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标准对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进行重新判读。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93例CRC患者石蜡病理组织中41个基因的体细胞突变情况,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组间基因突变差异。结果依据CAP标准重新判读后,93例CRC患者中pMMR组31例,dMMR组62例。dMMR组基因突变中位数为9.5个,高于pMMR组(3.0个,P<0.001)。dMMR组和pMMR组中17个基因存在体细胞突变差异,分别为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BRCA2、MLH1、PDGFRA、PIK3CA、APC、ATM、KIT、MET、PMS2、MSH6、POLE、MSH2、PTCH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TP53和ERBB2基因。dMMR组致病体细胞BRAF、MLH1、MSH2和MSH6基因突变率高于pMMR组[分别为21.0%(13/62)和9.7%(3/31),9.7%(6/62)和0(0/31),21.0%(13/62)和0(0/31),22.6%(14/62)和0(0/31),均P<0.05]。BLM N515fs、BRAF V600E、PTCH1 R1308fs和KRAS G13D位点突变率在dMMR组和pMMR组CRC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2.6%(14/62)和0(0/31),19.4%(12/62)和3.2%(1/31),11.3%(7/62)和0(0/31),16.1%(10/62)和3.2%(1/31),均P<0.05]。在MLH1和PMS2共同缺失的dMMR患者中3个不常见位点BLM N515fs、MSH6 F1088fs和PTCH1 R1308fs的突变率分别为28.2%(11/39)、15.4%(6/39)和15.4%(6/39),与pMMR患者[均为0(0/3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MMR结直肠癌患者有更多的相关基因发生体细胞突变。BRAF V600E突变与dMMR密切相关。KRAS G13D、BLM N515fs和PTCH1 R1308fs突变位点也与MMR蛋白的表达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NA错配修复(MMR)蛋白缺陷(dMMR)和完整(pMMR)的结直肠癌(CRC)患者相关基因体细胞突变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常规免疫组化检测报告为dMMR的93例CRC患者石蜡病理组织行二代测序技术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3例CRC患者肿瘤组织中4种MMR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的表达情况,依据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标准对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进行重新判读。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93例CRC患者石蜡病理组织中41个基因的体细胞突变情况,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组间基因突变差异。结果依据CAP标准重新判读后,93例CRC患者中pMMR组31例,dMMR组62例。dMMR组基因突变中位数为9.5个,高于pMMR组(3.0个,P<0.001)。dMMR组和pMMR组中17个基因存在体细胞突变差异,分别为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BRCA2、MLH1、PDGFRA、PIK3CA、APC、ATM、KIT、MET、PMS2、MSH6、POLE、MSH2、PTCH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TP53和ERBB2基因。dMMR组致病体细胞BRAF、MLH1、MSH2和MSH6基因突变率高于pMMR组[分别为21.0%(13/62)和9.7%(3/31),9.7%(6/62)和0(0/31),21.0%(13/62)和0(0/31),22.6%(14/62)和0(0/31),均P<0.05]。BLM N515fs、BRAF V600E、PTCH1 R1308fs和KRAS G13D位点突变率在dMMR组和pMMR组CRC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2.6%(14/62)和0(0/31),19.4%(12/62)和3.2%(1/31),11.3%(7/62)和0(0/31),16.1%(10/62)和3.2%(1/31),均P<0.05]。在MLH1和PMS2共同缺失的dMMR患者中3个不常见位点BLM N515fs、MSH6 F1088fs和PTCH1 R1308fs的突变率分别为28.2%(11/39)、15.4%(6/39)和15.4%(6/39),与pMMR患者[均为0(0/3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MMR结直肠癌患者有更多的相关基因发生体细胞突变。BRAF V600E突变与dMMR密切相关。KRAS G13D、BLM N515fs和PTCH1 R1308fs突变位点也与MMR蛋白的表达有关。
简介:摘要在获得J Clin Endocrinol Metab的版权后,本文对该刊发表于2019年10月的文章进行中文编译[Leticia A,et al.KCNJ5 somatic mutation is a predictor of hypertension remission after adrenalectomy for unilateral primary aldosteronism.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9,104(10):4695-4702]。这一回顾性研究旨在探讨影响单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患者术后临床缓解的因素。根据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手术结局(PASO)标准,该研究纳入了100例术后获得完全生化缓解的单侧原醛症患者,其中76例患者完成KCNJ5体细胞突变测序。术后随访表明,100例患者中37例(37%)获得完全临床缓解。基因测序显示KCNJ5体细胞突变比例为43.4%(33/76)。与术后未获得完全临床缓解的患者相比,完全临床缓解组中女性更多(73%对47.6%,P=0.042)、术前使用3种以下降压药的患者比例更高(48.6%对15.9%,P<0.001),高血压病程小于10年的患者比例更高(64.9%对39.7%,P=0.015)。与无KCNJ5突变组相比,KCNJ5突变组中女性更多(72.7%对39.5%,P=0.004)、肿瘤直径更大[2.0 cm(0.7~4.0 cm)对1.3 cm(0.7~9.1 cm),P=0.001]、术后获得完全临床缓解的患者比例更高(57.6%对16.2%,P<0.001)。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仅KCNJ5体细胞突变与单侧原醛症患者术后完全临床缓解独立相关。该研究表明KCNJ5体细胞突变可作为单侧原醛症患者术后临床缓解的预测因子。
简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线粒体基因突变的关系是近年来血液肿瘤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分析MDS患者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COⅠ和COⅡ是否存在不同于正常组织的突变,这些突变是否为“热点突变”。18例MDS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年龄20—70岁。18例中RA2例,RCMD3例,RAEB7例,AML(MDS转化)5例,MPD/MDS1例。分别提取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和颊粘膜细胞的总DNA,用PCR方法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COⅠ和COⅡ的高度突变区,以获得528bp(7181—7709)基因片段,产物经纯化后双向测序,将结果与DNA文库标准序列和患者自身正常组织对应序列比较,对突变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的18例患者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COⅠ和COⅡ中高度突变区528bp的片段中共发现3个单核苷酸序列突变,分别为7674T—C,7353A—G和7702InsG。前2个突变存在于相同个体的颊黏膜细胞和骨髓细胞,导致编码的异亮氨酸改变为蛋氨酸,蛋氨酸改变为缬氨酸。7702InsG插入仅见于骨髓细胞,导致移码,这可能与MDS细胞突变有关。结论:本研究病例中没有发现文献报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COⅠ和COⅡ“热点突变”,但发现3个新突变,提示mtDNA突变在MDS发病中仍然是一个异质性很大的复杂现象,可能是疾病过程中的一个前期或伴随现象。
简介:摘要垂体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鞍内或鞍上的实质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级为Ⅰ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与垂体腺瘤十分相似,确诊主要依赖于术后病理学诊断,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本文对垂体细胞瘤的诊疗现状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垂体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鞍内或鞍上的实质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级为Ⅰ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与垂体腺瘤十分相似,确诊主要依赖于术后病理学诊断,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本文对垂体细胞瘤的诊疗现状进行综述。
简介:目的对新生大鼠耳蜗前体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从出生7天的大鼠耳蜗中分离、培养前体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前体细胞进行鉴定;血清诱导分化后鉴定分化潜能,进一步了解其多向分化特性。结果原代培养的细胞,培养1d后即可见“细胞球”。细胞球内大部分细胞呈nestin、musashil、pax2和BrdU阳性,表明其具有自我更新及有丝分裂的能力。细胞球经诱导分化14d后,对分化细胞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发现分化细胞表达毛细胞标志物myosinVIIA和phalloidin,表达成熟神经元标志物NeuN,表达不成熟神经元标志物Tujl,表达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表达少突胶质细胞标志物galactocerebroside,以及谷氨酸能神经元标志物GluR-1,证明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结论本实验证明耳蜗前体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为研究通过基因治疗的方法促进耳蜗神经细胞增殖提供了一种体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