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七十年代,随着成人正畸治疗工作的开展,某些成人患者由于职业或社交活动的原因,希望得到“美观正畸”方法的治疗,为此,一些正畸学者便开始尝试对方丝托槽进行改良并将其粘于牙齿舌面进行正畸治疗,以满足成人正畸患者“美观正畸”治疗的要求。日本学者藤田欣也(Fu...

  • 标签: 舌侧正畸 舌侧矫治器 舌侧矫治技术 正畸矫治器 正畸治疗 关闭间隙
  • 简介:正畸技术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由日本Fujita和美国的Kurz先后发明的。是将正畸矫治器安装于牙齿的舌侧面(内侧面)进行正畸治疗,外观上看不到任何正畸治疗装置,达到了完全"隐形"的效果,因此又称为舌隐形正畸技术。

  • 标签: 舌侧正畸 正畸技术 正畸矫治器 正畸治疗 治疗装置 内侧面
  • 简介:摘要目的20世纪70年代,随着成人正畸治疗的开展,某些成人患者由于职业或社交活动的原因,希望得到“美观正畸”的治疗。为此,一些正畸学者便开始尝试对方丝托槽进行改良并将其黏于牙齿舌面进行正畸治疗。目的讨论舌正畸矫治技术。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正畸治疗程序(以拔牙减数正畸病例为例)包括托槽的间接黏结、拔牙、磨牙黏带环、牙列的整平与排齐、牙齿转矩的建立、关闭间隙、完成阶段、治疗后的保持。

  • 标签: 舌侧 正畸 矫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单拔牙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特点。方法:43名10-18岁的牙列不齐患者进行单拔牙矫治。男19名.女24名。每位患者治疗前拍摄头颅位片.曲面断层片。对各种原因单拔牙的患者进行统计。结果:43名患者按拔牙的原因分类共可分为6种,它们所占的比例各有不同。结论:采用单拔牙也可以很好地矫治畸形牙颌.它不但可以减少病人的拔牙痛苦.而且防止患者咀嚼效率的降低。单拔牙是一种有效可行的矫正方法。

  • 标签: 单侧拔牙 口腔正畸治疗 临床应用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上颌唇阻生尖牙的正畸-外科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对15例埋伏阻生的上尖牙采用开窗术暴露埋伏尖牙后粘牵引钩,用固定正畸配合牵引,辅助导萌一步矫治到正常牙位。结果15例患者中,除一例中途放弃牵引要求直接拔出埋伏牙外,其余14例牵引阻生尖牙到预留位置,未出现牙髓坏死,牙周附着不良,x线显示牙根无明显吸收,患者面型无明显变化,牙弓形态良好,覆盖正常,磨牙关系为中性,基本达到目标。结论采用上颌唇阻生尖牙的正畸-外科联合治疗,可使牙齿恢复整齐美观、消除牙合创伤、改善牙齿咀嚼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上颌唇侧阻生尖牙 正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舌正畸对口腔功能、美观性的影响。方法:我门诊部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共抽取了7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通过抽签方法分组分为试验组35例与参照组35例。试验组采用舌正畸方法,参照组选择传统唇正畸方法,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口腔软组织不适评分、进食不便评分、语言障碍评分、美观度评分方面比较,P<0.05。结论: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中应用舌正畸方法,对改善患者口腔功能、美观性均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舌侧正畸 口腔功能 美观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舌正畸对口腔功能、美观性的影响。方法:我门诊部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共抽取了7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通过抽签方法分组分为试验组35例与参照组35例。试验组采用舌正畸方法,参照组选择传统唇正畸方法,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口腔软组织不适评分、进食不便评分、语言障碍评分、美观度评分方面比较,P<0.05。结论: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中应用舌正畸方法,对改善患者口腔功能、美观性均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舌侧正畸 口腔功能 美观 影响
  • 简介:目的比较手术—正畸联合治疗唇和腭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口腔正畸门诊2004—2009年收治的60例埋伏阻生尖牙患者(均为单颗埋伏阻生尖牙患者,共60颗牙),根据全口曲面断层片和X线定位片分为唇组和腭组各30颗牙,通过手术开窗去除阻力骨、暴露部分牙冠、黏结正畸附件,在固定矫正技术的牵引下将埋伏阻生的尖牙纳入正常牙弓内。对比两组治疗的成功率和治疗所需的时间。结果治疗成功率唇组为80.0%,腭组为9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正畸牵引的时间腭组为(9.2±3.2)个月,而唇组为(15.1±4.1)个月,明显长于腭组,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手术开窗正畸牵引,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成功率腭组大于唇组,牵引到位的时间腭组也较唇组短。

  • 标签: 上颌埋伏阻生尖牙 开窗术 正畸牵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舌正畸对口腔功能及美观的干扰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口腔门诊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诊治的牙列拥挤患者4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分为研究组(n=24)和对照组(n=24),分别接受舌正畸及传统唇非拔牙正畸治疗。在安装矫治器当日、7d、14d及28d,分别对患者的舌体刺激、发音、进食及面部轮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舌体刺激上无明显差异(P>0.05),发音在一周内有明显差异(P<0.05);进食在两周内有明显差异(P<0.05),而面部轮廓的美观程度上,在28天内持续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接受正畸治疗后1个月内,舌正畸在发音及进食功能存在影响,但面部轮廓美观程度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舌侧正畸 传统正畸,美观,干扰影响
  • 简介:目的调查正畸患者上颌恒切牙发生锥形牙的患病状况。方法对1612例在正畸科就诊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上颌切牙形态研究,对不同性别和不同错胎类型的患病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上颌锥形切牙的总体患病率为7.6%,男性患病率(8.3%)与女性患病率(7.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Ⅱ类错殆畸形中锥形牙的患病率(10.1%)显著高于I类(6.1%)和Ⅲ类(6.O%)(P〈0.05)。锥形切牙双发生者占40.2%,单发生者占59.8%,其中右侧(35.2%)多于左侧(24.6%)。结论上颌锥形切牙在正畸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其在安氏Ⅱ类错殆畸形患者中的患病率显著高于I类和Ⅲ类错胎畸形患者。

  • 标签: 患病率 口腔畸形 正畸学 锥形牙
  • 简介:一、病史患者,女,12岁.主诉:右上前牙腭萌出.否认相关系统性疾病且无家族史.二、临床检查1.面部:左右基本对称,微笑时右上前牙区露有空隙(图1).2.口内检查:恒牙期,双磨牙中性关系,上下颌牙列中线不正,上中线右偏2mm,13低位且近中旋转,11和12腭异位,拥挤度为上颌5.8mm,下颌3.1mm,Spee曲线曲度4mm.前牙覆盖1.1mm,覆(牙合)1.1mm,上前牙牙轴唇倾.Bolton指数分析:前牙比为79.16℃;全牙比为92.35℃.(图1)。

  • 标签: 上前牙区 正畸治疗 腭侧 Bolton指数分析 成角 冠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舌正畸治疗对牙周组织状况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0例因牙列不齐而采用舌正畸治疗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其治疗前后牙周指数的变化,包括牙龈指数(gingivalindex,GI)、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龈沟出血指数(sulcularbleedingindex,SBI)及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结果治疗前患者的GI、PLI、SBI、PD分别为1.10±0.80、1.23±0.73、1.30±1.02及(1.38±0.77)mm,治疗后的GI、PLI、SBI、PD分别为1.30±0.65、1.40±0.72、1.57±1.14及(1.57±0.72)mm,舌正畸治疗后牙周指数略高于治疗前,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正畸治疗对牙周状况无显著影响,是一项可以推广的正畸治疗技术。

  • 标签: 舌侧正畸 牙周组织 牙周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舌正畸治疗对牙周组织状况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就诊于我院采用舌正畸治疗的患者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并比较其治疗前后牙周指数的变化,包括牙龈指数(gingivalindex,GI)、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龈沟出血指数(sulcularbleedingindex,SBI)及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结果治疗前患者的GI、PLI、SBI、PD分别为1.10±0.80、1.23±0.73、1.30±1.02及(1.38±0.77)mm,治疗后的GI、PLI、SBI、PD分别为1.30±0.65、1.40±0.72、1.57±1.14及(1.57±0.72)mm,舌正畸治疗后牙周指数略高于治疗前,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正畸治疗对牙周状况无显著影响,是一项可以推广的正畸治疗技术。

  • 标签: 舌侧正畸 牙周组织 牙周指数
  • 简介:为了确定成人正畸治疗的动机是否受自我感知能力的影响,我们建立了一个计算机图形程序,它可以使面部貌的数字照片动画化。我们预先假定正畸组比非正畸组更不易接受貌的变化。本文选取16例正畸患者和14例非正畸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貌的下1/3部分的5个特征加以动画变形。受试者要回答发生变化的貌中可接受范围和最满意的貌。尽管两组在可接受范围上没有差异,但正畸者对标准貌变化的忍受力较低,且正畸组比非正畸组在最满意位置和至少一项真实貌特征上存在明显的不一致。两组准确复制自己貌的能力相同。此项检测自我感知力的独特方法使临床医生能够向患者提供一个动态范围,而不是单独一个可接受变化点。而且,这种计算机技术可以使患者通过交流对面部貌变化的喜好,积极参予到治疗计划的确定过程中来。

  • 标签: 计算机动画 正畸 真实侧貌 自我感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