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烧伤休克缺氧性损害对烧伤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烧伤休克的严重程度将71例烧伤休克病例分为轻度休克43例、中度休克11例和重度休克17例。并在伤后8h做创面细菌培养以及在回吸收期做血液细菌培养,观察烧伤休克对脏器的损害和对局部烧伤的影响。结果在71例烧伤休克病例中,轻、中、重度休克发生MODS分别为10例、7例和15例;死亡分别为4例、6例和13例;创面细菌培养阳性分别为39例,11例和17例;血液细菌培养阳性分别为13例、6例和13例。结论烧伤及烧伤休克释放的促炎因子参与并介导MODS,使宿主出现获得性免疫缺陷,增加对感染的易感性;同时,烧伤休克缺氧性损害,还可使浅度局部烧伤转变为深度。严重烧伤后MODS、全身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与休克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简介:大面积烧伤患者伤后1h有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可能,故烧伤后及时、快速补液成为防治休克的最主要措施。应遵循“及时、快速、足量”的6字方针,使休克期复苏治疗达到以下3个目的:(1)纠正失代偿性显性休克,尽快改善机体缺氧状态。(2)纠正代偿性隐匿性休克,迅速恢复胃肠道以及其他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3)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组织再灌注损伤。一、输液公式烧伤休克期体液渗出量与烧伤面积和患者体重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了便于计算输液量,笔者单位归纳出休克期输液公式,并与以往休克期输液公式作了对比,详见表1。 笔者单位利用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根据维持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正常时所累计的电解质、胶体及水分的输入总量,总结出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公式。依此公式不仅可使血流动力学指标迅速恢复并保持正常,且患者意识清楚、口渴明显减轻、无恶心呕吐、血压正常、心率恢复至100次min、血红蛋白≤150gL、血细胞比容≤0.5,而且尿量维持在80~100mlh,这说明血液浓缩的状态已明显改善,血容量基本恢复正常。以上临床指标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是同步的,由此说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