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胆囊手术患者应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麻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应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麻进行手术,对照组单纯静吸全麻进行手术。结果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麻是老年患者胆囊手术较好的麻醉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老年患者26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全麻组(GA组,n=13)、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GE组,n=13)。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双肺通气15min、单肺通气15、30、60min时测定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血气,并计算出分流率。结果单肺通气时,PaO2较双肺通气时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Qs/Qt显著增加(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随着单肺通气时间的延长,分流率有下降趋势。结论全麻复合0.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比较不会影响患者单肺通气期间的氧合与肺内分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对全麻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择期全麻下开腹手术患者共60例,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C组,n=30)和硬膜外阻滞组(E组,n=30)。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E组患者在全麻前先行硬膜外穿刺并于手术切皮前20min经硬膜外导管注射0.2%罗哌卡因10ml,每小时追加一次0.2%罗哌卡因5ml,最后在手术结束前再次注射0.2%罗哌卡因10ml。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麻醉时间、苏醒时间、芬太尼及瑞芬太尼的平均用量,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对两组患者术后30min、1h、4h、8h、24h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另外运用vonFreyhair测痛仪测量患者术后12h和24h的触痛阈(静息痛觉过敏)和机械痛觉过敏范围(动态痛觉过敏)。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体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麻醉时间、苏醒时间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丙泊酚及瑞芬太尼平均用量比较,E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疼痛程度的VAS评分比较,E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触痛阈及机械痛觉过敏范围的比较,C组患者三个测定点的触痛阈均高于E组,三条测定线上机械痛觉过敏范围均较F组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两组患者三个测定点的触痛阈在术后12h及24h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硬膜外注射低浓度罗哌卡因可有效减轻全麻术中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术中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同时减轻全麻术后患者痛觉过敏的范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150例本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病例资料,依据手术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老年骨科患者手术后6h、24h和72h的认知功能。结果发生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病例中观察组8例(10.67%),对照组14例(18.67%),依据MMSE法评分标准评估后,在术后6h、24h和72h的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科患者手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产生的认知功能的影响和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性均低于全身麻醉,并且术后恢复时间短,值得临床医师推荐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全麻符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各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麻醉方式下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复合麻醉组较单纯全麻组相比,于气腹后10min和拔管即刻时平均动脉压与心率明显降低(P<0.05);复合麻醉组较单纯全麻组相比,于气腹后10min时呼末二氧化碳分压与气道压明显降低(P<0.05)。结论将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中所引起的手术应激反应较小,可作为一类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局麻复合七氟醚吸入全麻在小儿心脏介入术中的应用进行临床观察。方法正常体重患儿,年龄1~6岁,选择40例,ASA分级I~II级的择期心脏介入手术的小儿,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入室后采用8%七氟醚加3L/min氧气吸入诱导,睫毛反射消失后插入气管导管,消毒铺巾后,穿刺部位予1%盐酸利多卡因2~3ml局部侵润麻醉,术中吸入2-3%七氟醚加1.5L/min氧气维持,术中保留自主呼吸。手术结束后,吸尽胃内及咽喉部分泌物,拔出气管导管再停用七氟醚;B组采用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3ug/Kg、依托咪酯200ug/Kg、维库溴铵0.08mg/Kg顺序进行诱导,术中吸入2%异氟醚维持,手术结束后停用异氟醚,待自主呼吸恢复后拔管。观察两组患儿诱导时是否平稳、拔管时有无咳嗽、屏气及喉痉挛、有无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记录术后清醒时间。结果A组诱导较B组快;拔管时A组较B组呛咳、呕吐、喉痉挛的发生率小;A组术后清醒时间较B组短。结论局麻复合七氟醚吸入全麻在小儿心脏介入术中的主要优势在于诱导快,术中无须使用肌松剂,术后清醒快,而且醒得较彻底,能有效防止反流、误吸,是一种可以安全应用于小儿介入手术的麻醉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效应。方法?选择有分娩镇痛要求的初产妇共54例,随机分为3组(A组,0.143%甲磺酸罗哌卡因+0.25μg/ml舒芬太尼;B组,0.143%甲磺酸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C组,0.143%甲磺酸罗哌卡因+0.75μg/ml,并以自然阴道分娩的产妇为对照组,每组18人。治疗组产妇均行硬膜外阻滞,于硬膜外腔内注射相应剂量的舒芬太尼以及罗哌卡因,硬膜外腔置管,接硬膜外自控镇痛(PCA)泵。以VAS评分为指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来评估镇痛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各治疗组在治疗后各个时间点上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而在麻醉后10min和30min两个时间点下降幅度特别明显(C组>B组>A组),而从30min后到60min之间下降幅度缓慢。结论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均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但在自控镇痛阶段应减少舒芬太尼的剂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腔阻滞对产妇分娩的镇痛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入院的124例产妇进行治疗分析,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人,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腔镇痛,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处理,观察两组产妇的情况。结果经过镇痛10min之后,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有效率达100%,对照组镇痛有效率只有9.68%,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腔镇痛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