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福建省财政一直把支农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历年来财政预算内支农支出的增长幅度一直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1999年财政支农支出19.59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1.1%。福建省财政预算内支农支出,以1998年为例,支农支出合计18.46亿元。其中,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8.81亿元,占47.7%。开支款项有14款84项。当年全省由国家供养的农业服务部门8400个,供养人员84661人。人均经费10405元,除了发工资是无法按规定款项开支的。而支援农业生产支出7.05亿元,支出内容十分庞杂,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就有7款16项,包括小型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小水电、农村开荒、农技推广、农作物病虫害防除、粮食自给、扶持乡镇企业(包括村、组、户)、抗旱等,以及草场改良、畜禽保护、造林、淡水和海水养殖、林木病虫害的防治费保护费等等。农业综合开发支出2.61亿元,也有2款8项。从上述支农结构看,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主要问题是:一是近一半资金养了8万多人,由于资金不足,业务难以开展;二是资金少而支出项目多,资金分散现象难以避免。如此最终导致财政支农资金效益不高。这种财政的“越位”和“缺位”现象,是长期以来“大包揽”的传...
简介:公共财政是与传统的“生产性财政”相区别的一种特定财政模式,其实质是将财政职能定位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产品、维持宏观经济稳定和促进社会财富公平分配方面的失灵。据此,政府的财政活动应限于市场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的领域,而不应干扰或替代市场的功能。实践证明,公共财政模式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并非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同样可以为社会主义国家所采用。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模式,政府的财政活动正逐步从盈利性和竞争
简介: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分配关系,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公共财政概念在上世纪90年代逐步引起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重视,并很快形成共识。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一是建立以公共支出为主体的支出体系;二是建立以税收为主体,以规范非税收入为辅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三是建立完整、统一、公开、透明、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体系。在大力推进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情况下,强化财政监督已势在必行。本文中,笔者分析了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的定位,提出了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强化财政监督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