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一代测序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简易的肠道病病毒共感鉴定方法。方法制备共感的模拟样本,对其进行一代测序。使用Perl语言编写脚本对测序图谱进行分析,获得主峰和次峰序列。采用blastn与本地构建的肠道病毒数据库进行局部比对,同时采用stretcher进行全局比对,对主要和次要序列进行肠道病毒分型比较。结果编写了一个能够自动识别并分析一代测序色谱图结果中共感状态并获得两个肠道病毒核苷酸序列的脚本。对于次要病毒DNA含量大于等于65ng的混合样本,只要次要病毒在混合样本中占比适中(如大于等于12.5%并小于等于25.0%)均能够顺利识别并准确分型。分型时,采用局部比对与采用全局比对的结果相当,但在1:1混合样本的分型时,局部比对的效果更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肠道病毒共感的简易鉴定方法可用于肠道病毒共感的病毒识别与分型。

  • 标签: 肠道病毒 共感染 一代测序 测序图谱
  • 简介:【摘要】艾滋病毒(HIV)和结核病(TB)的共感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挑战之一。这两种疾病相互作用,相互增强,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旨在探讨HIV/TB共感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诊断方法以及综合治疗策略,包括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抗结核治疗以及联合治疗方案等。通过系统回顾当前文献,我们将讨论不同治疗方案的优缺点,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以改善HIV/TB共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 标签: 艾滋病毒 结核病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以及共感患者的CD8+T细胞耗竭状态。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和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所收治的HIV感染和(或)MTB感染患者87例,其中HIV感染18例,活动性结核(active tuberculosis, ATB)34例,潜伏性结核(latent tuberculosis, LTB)19例,HIV感染合并ATB 7例,HIV感染合并LTB 9例,同时纳入11名健康对照者。收集所有受试者的外周血,进行全血细胞表面染色和细胞内染色,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上的活化分子CD62配体、CD44、CD127,转录因子脱中胚蛋白(eomesodermin, EOMES)、T细胞因子1(T cell factor 1, TCF-1)、T盒转录因子(T-box expressed in T cells, T-bet)、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 lymphocyte-induced maturation protein 1, Blimp-1),抑制性受体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 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 3, Tim-3)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HIV感染组活化分子CD62配体、CD44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低于健康对照组,而抑制性受体Tim-3则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1.00、1.00、0.00,均P<0.010);HIV感染合并LTB组CD62配体、CD44的MFI低于LTB组,而PD-1、Tim-3则高于LT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4.00、26.00、6.00、3.00,均P<0.010);HIV感染合并ATB组CD62配体、CD44、CD127的MFI低于ATB组,而PD-1、Tim-3则高于AT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9.00、40.00、45.50、28.00、7.00,均P<0.010)。HIV感染组的终末效应CD8+T细胞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中枢记忆CD8+T细胞则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5.00、33.00,均P<0.010);HIV感染合并LTB组的终末效应CD8+T细胞表达水平高于LTB组,而中枢记忆CD8+T细胞低于LT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7.00、20.00,均P<0.010);HIV感染合并ATB组的终末效应CD8+T细胞高于ATB组,而中枢记忆CD8+T细胞低于AT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U=7.00,P<0.001)。HIV感染组PD-1+Tim-3+T细胞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HIV感染合并LTB组PD-1+Tim-3+T细胞的表达水平高于LTB组,HIV感染合并ATB组PD-1+Tim-3+T细胞的表达水平高于AT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1.00、6.00、5.50,均P<0.001)。HIV感染合并LTB组的转录因子EOMES和TCF-1的MFI低于HIV感染组,而T-bet的MFI则高于HIV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00、4.00、9.00,均P<0.001);HIV感染合并ATB组的转录因子EOMES和TCF-1的MFI低于HIV感染组,而T-bet和Blimp-1的MFI则高于HIV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1.00、14.00、7.00、22.00,均P<0.050)。结论合并HIV感染的MTB感染患者其免疫功能更为低下,CD8+T细胞耗竭程度更高。此外,合并LTB和ATB感染的HIV感染者较单纯HIV感染者的CD8+T细胞耗竭程度更高。

  • 标签: HIV 结核分枝杆菌 慢性感染 共感染 CD8+T细胞耗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圳市初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梅毒螺旋体共感率及其高危因素。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未接受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成年HI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纳入研究对象的梅毒螺旋体共感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和梅毒螺旋体共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4 493例初治HIV感染者,梅毒螺旋体共感率为19.72%(886/4 493)。男性和女性HIV感染者梅毒螺旋体合并感染率分别为20.96%(872/4 160)和4.20%(1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4.690、P < 0.001)。HIV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者中RPR滴度≥ 1︰8者占62.75%(556/886)。不同RPR滴度患者异常ALT(χ2 = 3.353、P = 0.851)、AST(χ2 = 7.791、P = 0.351)和TB(χ2 = 8.957、P = 0.256)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 = 4.876、95%CI:2.770~8.583、P < 0.001)、同性传播感染HIV(OR = 1.307、95%CI:1.077~1.585、P = 0.007)、确诊至初治时间> 12个月(OR = 1.360、95%CI:1.115~1.657、P = 0.002)、抗-HCV阳性(OR = 2.728、95%CI:1.252~5.945、P = 0.012)均为HIV感染者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深圳市初治HIV感染者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率较高,尤其男性、男男同性感染HIV、HIV确诊至初治时间超过12个月、抗-HCV阳性者为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建议在HIV感染人群中加强梅毒螺旋体感染防控相关健康教育,并常规进行梅毒螺旋体筛查。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梅毒螺旋体 共感染 危险因素
  • 作者: 常遇晴 钟秋婷 侯永恒 颜景海 宋健平 吕芳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中心 510405,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广州 510080 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广州 510080 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80 广东省媒介生物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 Ts)感染对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 ANKA,PbA)共感小鼠肝脏免疫病理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4只SPF级6 ~ 8周龄雌性昆明小鼠按体重(22 ~ 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不做处理;Ts单感染组(Ts组),每只小鼠口饲感染30条Ts幼虫;PbA单感染组(PbA组),每只小鼠于实验第121天经腹腔注射0.1 ml含1 × 106个感染PbA红细胞的磷酸盐缓冲液(PBS);Ts与PbA共感组(Ts+ PbA组):每只小鼠于口饲感染30条Ts幼虫后第121天经腹腔注射0.1 ml含1 × 106个感染PbA红细胞的PBS溶液。每组16只小鼠,其中每组10只小鼠用于观察生存率。PbA组和Ts+ PbA组于感染PbA后第3天起每隔1天取尾静脉血,制作薄血膜涂片,进行吉姆萨染色,光镜下计数外周血红细胞PbA感染率。在感染Ts后第135天和/或感染PbA后第15天处死小鼠,称取小鼠体重和肝脏重量,计算肝脏指数;取感染Ts小鼠的新鲜膈肌制作肌肉压片,光镜下观察Ts幼虫囊包;光镜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改变,天狼星红染色观察比较各组肝脏组织的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脏中F4/80+枯否氏细胞表达水平。结果感染Ts、PbA后,光镜下分别观察到膈肌组织中的Ts幼虫囊包和红细胞内的PbA。感染PbA后,PbA组和Ts+ PbA组小鼠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PbA组比较,Ts+ PbA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PbA感染率在感染PbA后的第11、15天均较低(%:27.104 ± 7.623比45.032 ± 9.849,60.218 ± 2.776比76.778 ± 6.351,P均< 0.05),小鼠肝脏指数和肝脏组织病理学评分也均较低(P均< 0.05)。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Ts+ PbA组小鼠肝脏组织的纤维化阳性面积显著高于PbA组(P < 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Ts+ PbA组小鼠肝脏组织中F4/80+枯否氏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PbA组(P < 0.01)。结论慢性Ts感染可降低PbA共感小鼠外周血红细胞的PbA感染率,增强肝脏组织F4/80+枯否氏细胞的表达,减轻肝脏免疫病理改变。

  • 标签: 小鼠 旋毛虫 伯氏疟原虫 肝脏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同一个标本中检测出了两种组别的诺如病毒,对这两个诺如病毒的分子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利用普通RT-PCR对两个病毒的部分聚合酶区及衣壳蛋白区片段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通过BioEdit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采用MEGA软件及BEAST软件分别构建进化树进行进化分析,Simplot软件进行重组位点分析。结果序列进化分析显示标本中确实存在两种不同型别且不同组别的诺如病毒,分别为GI.6[P11]型与GII.13[P16]型;时间进化分析显示GI.P11位于2013—2018分支,GII.13位于GII.13[P16]的2013—2018分支,平均替换速率分别为1.6×10-3及1.9×10-3替换/位点/年;GII.13[P16]可能的重组位点在病毒的开放读码框架1上。结论本研究对少见的共感的两种型别重组诺如病毒进行了初步分析,为同种型别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

  • 标签: 诺如病毒 重组 GI.6[P11] GII.13[P16]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后的相关临床特征与死亡相关性。方法文献检索2020年1月至8月发表的有关HIV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共感的队列研究、横断面研究和病例系列,选择年龄、合并症、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 RNA水平、抗反转录病毒方案为评价指标,使用系统综述及荟萃分析评估与病死率的关系。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939例HIV/2019-nCoV共感病例。总体病死率为10.3%(97/939),高龄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肿瘤与病死率增加相关(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05~0.050,0.042~2.294,0.390~2.754,0.513~2.848,0.348~3.743,1.943~7.101,P=0.021、0.043、0.012、0.008、0.022、0.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或>500/μL、HIV RNA水平低于检测下限及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包括替诺福韦)与病死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HIV感染人群患COVID-19整体预后与普通人群相似,高龄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肿瘤与病死率增加相关,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死率无关,初步评估主流抗HIV药物对于COVID-19无明显保护作用。

  • 标签: HIV 冠状病毒感染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同时感染 病死率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流感样病例中临床细菌与H3N2流感病毒共感及病毒血凝素(HA)裂解位点的变异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流感样病例样本12 250份,实时荧光PCR检测H3N2流感病毒。选取部分流感阳性病例样本,采用实时荧光PCR的方法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的检测,分析其临床感染特征。分离流感病毒,RT-PCR扩增病毒HA,测序,构建进化树,并分析裂解位点氨基酸变异特征。结果2013年以来,每年都有H3N2流感病毒的流行,H3N2在流感阳性病例中的占比为44.69%。随机选取2013—2018年间流感流行高峰的H3N2阳性病例样本295份,29.2%的病例存在临床细菌感染。对分离到的210株H3N2流感病毒进行HA裂解位点测序,68株存在变异,其中63株为K342R单氨基酸位点变异,裂解位点由PEKQTR转变为PERQTR。裂解位点未变异样本的细菌共感率为31.25%(45/144),裂解位点变异样本的细菌感染率为23.53% (16/68),二者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34,P>0.05)。杭州地区流行的H3N2流感病毒主要属于3C.3a和3C.2a两个进化簇,裂解位点发生K342R变异的病毒属于3C.3a进化簇。结论H3N2流感病毒在杭州地区的流感病毒流行中占据重要地位。流感阳性病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细菌共感。裂解位点变异具有一定的地域流行特征,但与细菌共感没有显著相关性。

  • 标签: H3N2型流感病毒 细菌 共感染 HA裂解位点变异
  • 简介:在全球热映、创下史上最高票房纪录的科幻电影《阿凡达》中,潘多拉星球上的纳威人拥有与自然生灵沟通的神奇本领——只要将辫子里的纤维束与其他生物的相应组织缠绕在一起,他们便能接入潘多拉星球生物圈,同其中任何成员沟通,包括发出磷光的植物和翼手龙模样的大鸟。

  • 标签: 科幻电影 生物圈 纤维束 星球 植物
  • 简介:辨析郭沫若早期文艺观与表现主义的类似及重要区别,肯定其师承歌德的浪漫主义特征。说明郭沫若推崇表现派、对表现派“共感”的重要原因,及其与日本文坛某些状况的联系。

  • 标签: 郭沫若 表现派 共感 文艺观 社会立场
  • 简介:由参观伦敦兰登国际艺术家的新锐作品”雨屋“展的浸入式体验而触发的生态共感即兴”再创意”,也是都市时尚艺术的独特感悟。同时该展因搭载互联网微博、微信秒传,微震了不少社交圈和创意圈,引发了笔者对都市时尚艺匠传播媒介的别样思考。2015年初,一则关于伦敦兰登国际艺术家的新锐作品《”雨屋“来了》的消息在网上频传,9月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以其新锐独特的艺术创意和科技工程赢得了广泛的关注。

  • 标签: 都市时尚 共感 摄像镜头 兰登 感应控制 空间尺度
  • 简介:瑞士享誉世界的艺术家、理论家、教育家,包豪斯著名的艺术导师伊顿曾在它的经典论著《色彩艺术》中写到:'不论造型艺术如何发展,色彩永远是首当其冲的造型要素。'〔1〕这句话不仅指出了色彩在造型艺术中的重

  • 标签: 色彩艺术 共感 包豪斯 造型要素 康定斯基 欧洲浪漫主义
  • 简介:政府公共性意义上的公民,分享着两项公共权利,承担着两项公共义务。他们不仅能够感知和理解公共权利和公共义务,而且具有把它们化为现实的公共感能力。用公共感能力确定公民的资格,为公民的概念提供了规范的标准,从而与国籍描述的公民资格区分开来,把公民定义为与市民不同的公共角色。公民作为公共的角色,应该积极地从正反两面培养自己的公共感能力,不断创造自己作为公民的价值。

  • 标签: 公民资格 政府公共性 公共感能力
  • 简介: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得到广泛的认可。作为一种新颖的课堂教学方法 ,比传统教学模式灵活,其中的 “情随境变,知逐境生”的教学理念在很大很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这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标签: 情境教学 动态实境 共感互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基础知识:蛔虫感染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儿童发病率相对较高。儿童在玩耍时常有吸吮手指的习惯,由于小孩的胃酸pH值较高,一旦吃进虫卵就很容易感染蛔虫病。

  • 标签: 蛔虫 感染 寄生虫病 基础知识 发病率 PH值
  • 简介:近年来,对院内感染和抗生素耐药性的行政和媒体干预与日俱增,并且常规监测和医院间的比较已成为规范。在临床区域提供含酒精成分的消毒凝胶已被提升为改善手部卫生依从性的一种方法。目前已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是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必须与其他临床管理相结合。

  • 标签: 院内感染 抗生素耐药性 临床管理 手部卫生 控制感染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室感染风险及感染控制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血液透析净化患者98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分析血液透析净化过程中出现的血液净化室感染风险,然后依据标准采用严格规范管理进行感染控制,观察比较感染控制前后医院感染发生几率、护士护理质量改善情况及各项感染监测指标合格率等。结果血液净化室感染风险主要是血液净化室布局设计不合理、室内空气洁净度不达标等等;进行过感染控制后,医院感染几率减少,没有出现因为复用透析器及操作因素等导致的医源性感染事件,各项感染监测指标合格率大于98%;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率是3.1%。结论医护人员应具有较高风险意识,严格执行血液净化室感染管理规范,持续改进质量,预防血液净化室感染发生。

  • 标签: 血液净化室 感染风险 感染控制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