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后凸成形术(PKP)后再发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行PKP术后再发骨折23例(29)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行保守治疗,13例再次行PKP术治疗,进行两种治疗方法的疼痛评分(VAS)和临床疗效的比较分析。结果骨质疏松性骨折行PKP术后再发骨折以初次为多PKP术的邻椎骨折较多,在短期内(6月内)再次发生概率较大,为82.61%。与治疗前比较,再发骨折的两组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骨折行PKP术治疗的患者在治疗1周、3月时VAS评分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骨折行PKP术治疗的患者在治疗1周、3月时有效率分别为69.23%、84.62%,与保守治疗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6月时的VAS评分和有效率相互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次行成形术治疗具有良好的短期及长期疗效,可以作为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案。

  • 标签: 再发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强化术(经皮后凸成形术、经皮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间接受经皮后凸成形术、经皮成形术后再发骨折58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本组患者随访(12.52±3.46)个月,评价高龄、既往合并其他骨折病史、性别、糖尿病、骨水泥量与再骨折相关性,并完成Cox回归分析。结果本组对象相邻骨折发生32例(55.17%),非相邻骨折26例(44.83%);再骨折为术后3个月者19例(32.76%),为1年内再骨折者39例(67.24%);经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合并其他骨折病史(P=0.015,HR=0.374,95%CI=0.179~0.842)、高龄(P=0.025,HR=1.048,95%CI=1.003~1.097)是预测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强化术后再发骨折原因主要与骨质疏松症自然病程有关,高龄与与既往存在其他骨折病史属于再骨折独立危险因素,对此临床需重视。

  • 标签: 椎体强化术 再发椎体骨折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锥体形成术(PVP)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VCF)后再发锥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OVCF患者252例(376个),对患者进行PVP治疗,术后建立病友微信群聊,对患者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并对在此期间再发OVCF案例做记录,将患者分为骨折组(25例)与健康组(227例),运用该院自拟调查表对患者骨折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记录并分析,自拟调查表包括两个版块,分别为患者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等〕与医疗因素〔包括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穿刺方法、骨密度(QCT值)、体高度回复率、原发平均数目、后凸角(Cobb)、手术前后疼痛感受评价等〕,对调查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法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关于骨水泥渗漏、骨密度、年龄等因素的分类下,两组患者骨折再发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骨密度、年龄与患者术后骨折再发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OVCF患者,PVP术为其较好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术后骨折再发的危险因素与高龄、骨密度、骨水泥渗漏有较为显著关联,需要对此类患者密切观察。

  • 标签: 骨质疏松 锥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穿刺锥体成形术 骨折再发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经皮成形术后手术再发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发生由于骨质疏松性的压缩骨折的病人156例,实行经皮成形术后,有10例病人再次发生骨折,分析病人再次发生骨折的原因。结果有10例病人出现实行经皮成形术后再次骨折,其中有4例病人在经皮成形术后3个月内出现骨折。病人在手术前出现存在裂隙样的出现术后再次骨折的概率增加。病人的骨水泥是否接触上下终板,骨水泥中是否出现椎间盘的渗漏没有增加病人出现手术后再次骨折的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前存在裂隙是出现经皮成形术后出现再次骨折的高风险因素。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的椎体压缩骨折 再发骨折
  • 简介:摘要在我国,手术是临床进行骨折治疗和康复的主要方法。骨水泥强化术为现阶段我国临床治疗压缩性骨折的常用方法,临床实践证实该种手术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也发存在一些明显的应用局限性,如骨水泥渗漏、再发邻椎骨折等。本文主要总结骨水泥强化术后再发邻椎骨折综合治疗方案的应用进展,旨在探索能够弥补骨水泥强化术应用局限性的解决方案。

  • 标签: 骨水泥椎体强化术 邻椎骨折 综合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补肾壮骨汤能否降低成形术后再发骨折,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0月我科120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经皮成形术治疗,治疗组在经皮成形术基础上联合补肾壮骨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3、6、12、24个月再发骨折的患者数和数。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两组3个月再发骨折的患者数数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6、12、24个月再发骨折数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成形术联合中药可以降低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补肾壮骨汤 再发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锥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C臂X光机监视下,用骨活检针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注入骨水泥2-6ML.结果随访1-25个月,24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有效率100%。结论PVP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疗效好,操作简单,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经皮椎体成形 椎体 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接受经皮成形术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邻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5年10月的47例接受经皮成形术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5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邻近再次骨折作为观察组,在42例没有再次骨折患者中随意抽取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年龄、性别以及骨水泥注入量等相关因素影响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腰椎骨密度、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方面(P<0.05)。结论接受经皮成形术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邻近骨折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腰椎骨密度以及抗骨质疏松治。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邻近椎体再骨折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单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术后近期手术骨折相关原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已行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8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显示,分为手术骨折组(A组,共24例),无再发骨折组(B组,共164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骨密度、手术节段、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形态、骨水泥与上下终板间距离、术后佩戴支具的时间、术后是否规范化使用抗骨质疏松治疗等相关因素,探讨导致术后手术骨折的原因。结果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手术节段、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佩戴支具时间等因素在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依从性较B组差,术后6个月A、B两组骨密度T值分别为(-2.46±0.700)、(-2.21±0.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两组分别为(-2.37±0.896)、(-1.92±0.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体内骨水泥弥散形态分为团块状与海绵状,其中A、B两组团块状分布分别为15例、58例,海绵状分布分别为9例、10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0,P〈0.05)。术后3d复查测量A、B两组骨水泥上缘距上终板距离分别为(3.38±0.744)mm、(1.98±0.707)mm,骨水泥下缘距下终板距离分别为(3.13±0.835)mm、(1.82±0.47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术后近期手术骨折是多方面综合因素共同引起的,其中骨水泥弥散形态、骨水泥与上下终板间距离以及骨密度是导致手术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再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人类骨折与兔骨折愈合过程中各时间段内MRI表现的相似点对照动物模型相同时间段的病理变化,从而利用MRI成像技术对人骨折时间进行判定。方法1)回顾分析外伤性压缩骨折68例,按照骨折后MRI检查时间分为7组,分析骨折时间与骨髓信号的改变。2)同年龄相近体重的雌性成年健康青紫兰兔14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2只。麻醉后在无菌条件下,行兔基础MRI检查,按时间段行MRI及病理学观察。通过人类骨折各时间段骨髓MRI信号改变,并结合病理变化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人骨折骨折区骨髓信号变化分为水肿型、不均匀型、复原型及脂肪型,兔较人愈合要快。表现为水肿型、不均匀型、复原型。根据MRI信号改变,人骨折与动物骨折在人类骨折30天与兔骨折2天的信号变化相似,呈长T1WI、长T2WI信号,即I型(水肿型);骨折30-90天与兔1-6周骨髓信号变化近似,信号分布不均,呈点片状边界清,即II型(不均匀型);骨折90-120天与兔8周骨髓信号近似,信号与邻近骨髓相似,即III型(脂肪型);但人骨折愈合过程T=120天时出现脂肪型,即MRI下呈短T1长T2信号,动物则无。结论MRI可通过对骨折后骨髓信号改变的分析评判骨折愈合程度。

  • 标签: 椎体骨折 MRI成像 外伤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多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老年性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51例,70个,在C形臂X光机的导向下,局部麻醉,经椎弓根入路将骨水泥(粉、液、造影剂3∶2∶1的比例调制)注射入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疼痛,单骨水泥注射量3.0~5.0ml。结果全部病例成功手术,手术时间30~70min,平均40min。术中出血2~5ml。术后10~20min疼痛症状开始缓解,全部病人术后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术后住院3~6d(平均5d),随访4~20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状况,疼痛症状无复发〖HTH〗结论〖HTSS〗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采用PVP治疗止痛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但需注意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手术操作的规范。

  • 标签: 〖HTSS〗椎体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7月至2013年2月共收治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42例(67个)。所有42例(67个)均行后路球囊扩张成形术,其中46行双侧椎弓根球囊扩张成形术。结果42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1-24个月,平均13个月。参考《JOA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疼痛疾病治疗成绩标准》17例患者评为15分、8例患者评为14分、6例患者评为13分、2例患者评为12分。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有显著的止痛效果、能减少卧床时间、改善活动能力,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治疗技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成形术治疗压缩骨折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不同时间段疼痛水平、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控制58.51%、有效41.49%,未见并发症;末次复查与术后3个月疼痛、ODI水平低于术后1个月、术后1周,术后1周、1术后1个月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成形术治疗压缩骨折护理旨在保障住院期间护理安全,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恢复患者因疾病所致功能障碍、肌力下降等退行性改变。

  • 标签: 椎体压缩骨折 护理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微创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得出结论成型术能缓解骨质疏松性骨折引起的疼痛,恢复体高度,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良好方法。

  • 标签: 椎体成型术 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 疼痛缓解
  • 简介:目的:探讨成形术(Pere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新鲜压缩性骨折注入骨水泥的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3年4月,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71例患者资料。通过对比观察术中推注骨水泥时间来研究骨水泥渗漏情况及骨水泥渗漏类型等。结果直接持续推注骨水泥患者有8例10体外漏,但均未出现神经症状,经过改进推注骨水泥方法后未发生1例骨水泥外渗。结论对新鲜骨折后缘破裂上下终板破裂并不是绝对手术禁忌征。严格把握注入骨水泥时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并发症发生的。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骨质疏松 注入骨水泥 时机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