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义宁州(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光绪十二年进士,授吏部主事,未到职。后随其父,湖南巡抚陈宝箴在长沙推行新政。慈禧政变之后执政,父子同被革职,永不叙用。迁居南昌西山。后来居金陵、上海、杭州、庐山、北平等地。卢沟桥事变后,绝食拒药而逝。他是近代著名古文大师,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近代江西诗派首领。诗坛、文坛中人,仰之如泰斗,请其作序题辞及作墓志铭者甚众。先后刊有宣统二年商务铅印本《散原精舍诗》、民国十一年商务铅印本《散原精合诗续集》、民国二十五年商铅印本《散原精舍诗别集》、1949年中华书局本《散原精舍文集》。由李开军点校的《散原精舍诗文集》(2003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即以上述书为底本,搜集了不
简介:亡友马万里先生,与我生同乡里,夙知其妙擅六法,一时誉满江南,甚为海内诸老所称赏,如钱名山(振锃)、庄思缄(蕴宽)、吴缶庐(昌硕)、曾农髯(熙)等皆有题赠,深喜吾邑自恽南田、汤雨生后,画坛继起有人。日寇之难,乡国沦陷,予避寇西上,恰与万里邂逅于桂林,欢喜踊跃,顿失流离之感,遂接至其寓所,即出示其与张大干合作之独秀峰图,但见烟鬟雾鬓,顾盼多姿,俨然一幅遗世独立之绝代佳人图,笔意飞动,墨气融和,如出一手,已是拍案叫绝。复搜其行箧,展观其命名为《九百石印精舍图卷》者,则赫然手拓印存也。镕今铸古,面目生新,风格之老成,乃欲突过乡前辈赵仲穆先生,益叹万里兼擅群艺,不独绘画一事而已。九百石印精舍,本是万里治印斋名,其画友张大干欣然为作精舍图,题日:“戊寅秋,桂林旅次,为万里道兄写,乞正,大干张爰。”万里将此图装成三丈馀之长卷。精选自刻存印一百六十八石,拓于图后,珍逾拱璧,从不轻以示人。
简介:中国五千年渊源流长的历史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有学者提及教育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及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问题和不足.主要以古琴艺术传承与变革等相关情况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个案分析香港志莲净苑古琴课程来展开相关论述.通过对古琴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乃至被塑造成为诸多中国文化符号之一这个过程的历史梳理,结合实际传承案例的具体资料,尝试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琴艺术推广,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意见和资料,同时对于推动以古琴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的推广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普遍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