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介绍腹部手术新式减张缝合装置及使用方法。方法采用Tensionsuture补片为42例各种纵形开腹手术结束手术前减张缝合。关腹前经腹膜外腹壁全层褥式缝合减张线,暂时不结扎。常规关闭腹壁各层,减张线穿过专用垫片结扎。结果39例患者为一期术中放置减张缝合。3例为一期手术未放置减张缝合,伤口裂开后二期缝合腹壁伤口时加用减张缝合。除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使用激素的肠破裂患者术后两周拆除减张缝合线后伤口裂开外,其余患者治疗成功,未发生切口裂开和缝线断裂。结论新型减张缝合装置用于普通外科腹部手术纵形切口缝合可以有效地避免伤口裂开。对于有特殊愈合困难因素的病例,应该延长拆除减张线的时间直至确认切口完全愈合为止。新型垫片式减张缝合装置使用安全、方便。
简介:目的探讨降低肌腱断端回缩张力的方法,提高肌腱缝合质量。方法设计并制作了肌腱减张器,将20根新鲜来亨鸡趾深屈肌腱分两组,将其切断,分别用减张器及不用减张器重新缝合,然后进行力学测试。临床应用于10例共37指Ⅴ区屈肌腱损伤患者(A组)的肌腱缝合手术,同期15例46指(B组)Ⅴ区屈肌腱损伤患者手术未使用减张器,将两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①使用减张器缝合肌腱组力学测试拉力负荷高于比较组。②临床病例A组优:22指,良11指,可4指,优/良总比率为59.5%,B组优17指,良15指,可14指,优/总比率为37.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前者优/总比率高于后者。结论本研究设计制作的肌腱缝合器可有效降低肌腱缝合口张力,提供无创操作条件,提高肌腱缝合的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外固定减张牵引对肢体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21例皮瓣难以覆盖的肢体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1~56岁[(37.8 ± 11.2)岁]。创面部位:下肢15例,上肢6例。缺损面积:1.2 cm×1.0 cm~22.0 cm×17.1 cm。肢体创面清创后,根据创面形状和部位,使用Ilizarov骨外固定减张牵引装置。术后第1天开始,以1 mm/d的速度缓慢牵张,并根据创面的皮肤闭合角度调整牵引方向。观察创面减张牵引、创面愈合时间。采用伤口临床愈合评分评估术后5,30 d伤口愈合情况。根据Paley分类标准记录并发症情况。绘制创面愈合生存曲线,观察创面减张牵引中位时间、愈合中位时间及最终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9个月[(4.5 ± 1.7)个月]。创面经过装置减张牵引后均得到明显缩小,减张牵引时间为6~23 d[(7.8 ± 2.3)d],创面愈合时间15~47 d[(23.0 ± 3.3)d]。临床愈合评分术后5 d为(3.2 ± 0.9)分,30 d为(0.7 ± 0.2)分(P < 0.05)。Paley分类并发症出现15个问题,0个障碍,0个后遗症。创面生存曲线显示减张牵引中位时间为16 d,创面愈合中位时间34 d。最终创面直接关闭愈合10例,植皮愈合8例,缝合愈合3例。所有创面愈合后无复发。结论对于皮瓣难以覆盖肢体创面,骨外固定减张牵引装置可有效闭合,促进创面愈合,且疗程短,并发症少,创面复发率低。
简介:目的:探索皮肤伤口减张器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切除术后,减少切口瘢痕形成和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方法选取10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行病理性瘢痕切除术,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将瘢痕术后切口分为减张组和对照组。减张组瘢痕术后切口局部使用皮肤减张器,对照组瘢痕术后切口不使用减张器。定期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瘢痕宽度、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3个月减张组术后瘢痕宽度较对照组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皮肤伤口减张器对抑制手术后皮肤切口张力导致的瘢痕形成具有明确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瘢痕宽度、抑制瘢痕增生,从而提高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手术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现在工业化的进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进步,国家的主要工业当中机械化程度是生产力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提高的根本保障。近代工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在快速的增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其中噪声污染就愈发的严重了。针对这一现象,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降噪策略,现在比较先进的是减振降噪技术。文章讨论了机械产品设计过程中如何采取措施来降低噪声,从噪声来源和传播途径进行降噪处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表现为使用合理的材料,同时优化机械结构来减少噪声来源,声音传播途径中使用吸声技术和隔声隔振等技术,增加机械产品寿命的同时优化车间的生产环境。
简介:摘要皮肤软组织缺损是外科常见的疾病,诸如创伤、皮肤病变切除等引起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感染造成的创口,软组织切开减张形成的创口等,临床处理起来十分棘手,往往需要二次手术。传统创面修复方法包括植皮、皮瓣转移、反复换药等均存在一定的缺陷。皮肤牵张技术和皮肤扩张技术是2种不做组织移植而修复皮肤缺损的外科方法,同时诞生于1976年。另外,皮肤缝合牵拉技术、减张胶带(小伤口),及近年来开展的皮肤减张闭合技术,均可以利用皮肤的机械伸展性和应力松弛性来修复缺损。但皮肤扩张技术疗程长,需2次以上手术,不适用于修复新鲜创面;皮肤牵张技术适用范围有限,术后牵张及拆除牵张装置时患者痛感强烈,对于难以闭合创面仍需要二期植皮。2012年,以色列Topaz教授发明研制的TopClosure皮肤牵张闭合器作为一种新型牵张(减张)闭合创面的产品,避免了创缘的压力副作用,且可闭合大面积创面(直径大于10 cm的创面),在临床上有较好的疗效。目前国内研制出了新型皮肤减张闭合器,实现了闭合创面的创新,运用皮肤自身张力,对皮肤表面进行无创闭合,具有无创伤瘢痕、炎症反应轻、愈合美观、操作方便等优点。适用范围包括:妇科剖腹产手术、甲状腺等外科手术、急诊外伤手术、腔镜手术、感染伤口治疗、术后延迟愈合伤口治疗等。再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组合负压材料的优势,可达到1+1>2的创面愈合效果。皮肤减张闭合技术操作方便,避免缝针穿刺切割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患者早下床活动,减少患者因卧床时间长导致的并发症,节省医疗费用;方便医患沟通,适合小儿皮肤裂伤修复,避免局部麻醉;避免术后缝合瘢痕,通过减张技术实现伤口瘢痕最小化;一次性闭合创面或在清创的同时就可以采用渐进式的牵拉缩小至闭合创面,且术后无需拆线;降低手术风险,使复杂的手术简单化,实现创口闭合的微创化与精准化。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一种在严重开放性损伤伴皮肤缺损或严重挫伤或骨折需行内同定病例中简单易行、有效的闭合创面手术方法。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80例四肢创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有患者40名。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手术,实验组患者采用网状减张小切口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中,皮肤优良愈合率为94.3%,而对照组患者皮肤优良愈合为75%,且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网状减张小切口进行手术操作比较简单,能够保证患者皮肤在无张力的情况下愈合,无严重并发症,治疗效果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内减张技术辅助解剖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患膝术后膝关节运动学恢复情况。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就诊共80例ACL断裂的患者纳入研究,其中40例采用内减张技术辅助ACL解剖单束重建(实验组),40例采用常规术式(对照组)。采用Opti_Knee膝关节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记录术后3、6、12月膝关节在步态过程中三维6自由度(屈伸角、内外翻角、内外旋角、前后位移、上下位移及内外位移)活动范围(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同时与40例正常成人测量数据进行对比。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SNK分析。结果术后3、6、12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最大步长、最小步长、步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正常成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6月内外旋角(F=51.141、13.204)和前后位移(F=51.246、12.207)活动范围均小于对照组(P<0.05),且与正常成人相近(P>0.05),两组间屈伸角、内外翻角、上下位移及内外位移活动范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成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两组间6个自由度活动范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与正常成人相近(P>0.05)。结论与传统术式相比,采用内减张技术重建ACL可早期获得更满意的膝关节运动学恢复疗效,膝关节运动学分析可更客观评价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