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川参通注射液联合抗生素局部注射治疗,研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我院随机选取600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入组,选取时间2001年1月至2017年12月,利用抽签法分组,观察组3000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川参通注射液联合抗生素局部注射治疗,对照组3000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9.00%、CPSI评分(9.37±6.44)分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川参通注射液联合抗生素局部注射治疗,临床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列腺热敷贴治疗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疾病术后疼痛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及前列腺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75)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n=75)实施前列腺热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I-PSS评分、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白细胞计数;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I-PSS评分、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白细胞计数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及前列腺术后患者通过前列腺热敷贴治疗,可降低疼痛,改善前列腺功能,提升其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列腺局部解剖的临床实践结果,探究如何选择前列腺局部解剖位置才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方法:随机将待解剖尸体分为两组,第一组沿正中矢状面切开尸体盆腔,然后观察视图膜部尿道、前列腺韧带、血管、逼尿肌围裙、狄氏筋膜等解剖结构的形态和相对位置,最后测量前列腺韧带的长、宽、间距等数据信息;第二组先锯断耻骨上下支并去除耻骨联合,然后观察膜部尿道、前列腺韧带、血管、逼尿肌围裙、狄氏筋膜等解剖结构的形态和相对位置,最后获取横截面完整的前列腺局部样本。结果:膜部尿道与尿生殖膈平面夹角在80°左右,其长度在12cm左右;静脉血管大小疏密情况因人而异;尿道外横纹括约肌连续或者不连续情况均存在;解剖尸体前列腺部位血管神经束大部分处于尿道背外侧,少部分位于膜部尿道背侧;耻骨前列腺韧带宽度在5.2~8.6mm之间,前列腺侧宽度在10.0~14.0mm之间、长度在7.9~10.3mm之间,前列腺侧间距在9.8~14.6mm之间;背血管复合体分布在前列腺前方或者耻骨前列腺韧带两侧;逼尿肌围裙位于前列腺尖部和膀胱颈之间,其中靠近膀胱颈时最宽、靠近前列腺尖部时最窄;狄氏筋膜呈现单层或者双层的情况均存在。结论:泌尿科医生必须通过前列腺局部解剖掌握其中各个结构的分布情况和相对位置,然后在前列腺手术中找准切开暴露位置,尽量保证手术视野清晰,这样才能提高术者手术精细化水平,从而保证患者术后恢复治疗速度提高,同时降低患者手术并发症出现的几率。
简介:【摘要】目的 对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先施行前列腺动脉介入栓塞再进行手术切除,评估该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与方法 选取 13 例内腺体积> 70ml 的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行高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术后一周内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术前行尿动力学评估,术中行出血量、手术时间评估,术后行自由尿流率,尿失禁恢复情况等评估。结果 13 例患者介入手术均获成功, 12 例在介入术后接受前列腺剜除术。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自由尿流率、排尿困难症状均获改善,均未出现无法恢复的尿失禁。结论 对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先期行高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再择期行前列腺剜除术可明显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
简介:摘要前列腺疾病是男性成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而以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症(又称前列腺肥大)最为多见。慢性前列腺炎在青壮年(30-45岁)中居多,月40%的人患有本症,以尿中白浊,尿频或尿道灼痛,会阴,少腹及睾丸胀痛不适为主症,部分患者因此而并发不育症。而前列腺肥大则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约占60-70%,60岁以上者可达70-80%,以小便困难,甚至尿闭,尿失禁为主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