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癌症晚期疼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份到2014年7月份接收的40例癌症晚期疼痛患者为主要对象,同期选择我院接收的40例癌症晚期不伴疼痛患者为对照组,依次对两组患者进行24h长程12通道心电图记录,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情况。结果在Holter异常、窦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ST-T改变比较上,实验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即数据资料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癌症晚期疼痛患者存在一系列的心脏应激性反应,动态心电相比不疼痛患者存在明显异常,医师需要及时给予治疗,防止心脏受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周围性肺癌不同时期的CT征象。方法搜集有CT随访资料的早期周围性肺癌15例,总结其早期征象。结果其早期征象以肺内孤立结节状病灶为主,平均直径1.5cm,CT值20~30Hu;进展期以圆或椭圆形肿块为主,平均直径4.2cm,CT值30~45Hu.瘤体内部结构空泡征多见于早期,空洞征进展期出现率高。瘤体边缘征象毛刺、分叶及胸膜凹陷征,进展期亦比早期多见。结论肺内孤立结节,直径≤1.5cm,周边有毛刺、分叶及胸膜凹陷征,灶内有空泡征,应提示早期癌症,且以腺癌可能性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54例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情况,了解其自主神经的功能和病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到我院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154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心率变异情况与病情的关系。结果健康受检者的SDNN为(135.19±26.65)ms,心肌梗塞SDNN为(105.31±29.87)ms,心绞痛SDNN为(115.08±31.23)ms,高血压SDNN为(121.02±28.81)ms,其他疾病SDNN为(125.13±26.42)ms,其他疾病的心率变异和健康受检者相比,变化不明显;高血压疾病组的心率变异情况和健康受检者相比明显降低,变化最明显的是冠心病组的患者。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变异性可以有效地反映出患者的心脏神经活动,及时进行心率变异分析,对心率变异存有异常的患者采取措施,对冠心病、心肌梗塞、心绞痛及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断和预防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诊断急性胸痛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胸痛患者280例,时间为2022年1月-2024年1月。以冠脉造影诊断出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01例为观察组,其余79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和相关参数。结果:观察组心电图特征阳性率78.11%、QTD(48.78±11.37)、胸导QT间期(395.38±21.94)ms、胸导QTc间期(423.96±23.67)ms,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6.58%、(32.74±9.22)、(362.66±19.08)ms、(389.50±20.63)ms,P<0.05。结论:在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动态心电图表现较为多样。可根据心电图特征及相关参数对患者疾病情况做出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血压坚持测观察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98患有H型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治疗组则采取依那普利叶酸进行治疗,治疗8周后分别监测动态血压的日间、夜间以及24小时平均值情况,同时对导致血压下降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在动态血压情况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在动态血压检测下结果表明,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具有更明显的效果,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血压及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