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往的区域社会史评述主要从历史学的学科边界进行分析,或者着重强调历史人类学对区域社会史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史引入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社会学的研究理论,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历史上民众为研究主体,注重国家与社会之间互动,在一定领域和区域进行中观层面的区域社会史研究。与人类学联系紧密的区域社会史注重"走向田野"收集资料,华南和华北的农村变迁被重新解读。社会学的研究取向发展出"新社会史",更注重社会学意义上复杂的"现代性"对近代中国的改变,主要呈现出近代以来中国城市的多样性。两者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上并无实质性差异,并出现了不断融合的趋势,可以放在区域社会史的概念框架下进行分析。区域社会史是社会史吸收不同学科方法之后,不断调整边界的结果,未来区域社会史研究仍然会不断打破学科内部和学科之间的界限,不断地重构和再现中国历史。
简介:摘要如何平衡有效的集体教学和幼儿个性的发展这一矛盾,专业人士做了反复的理论研究和行动实践,最终区域活动及时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缺失。在这个文化背景下弱化了这一对矛盾,受到孩子们和教师的青睐。我们幼儿园经过反复实践、总结、反思,使区域活动越来越科学规范,形成了一系列的成熟的体系。
简介:摘要中国区域经济的差距已经越来越成为经济高速发展背后的隐患,沿海区域与内地区域的差异,省份之间的差异,城市的市中心与郊区的差异越来越成为百姓心中的痛。如何实现区域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提上日程,日渐成为中国发展的核心议题。依据经济地理学给出的大体框架可以得出全球化、简政放权、投资水平和市场化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最重要的四个机制因素;全球化和投资是促进区域经济差异加剧的重要直接驱动力,简政放权则间接促进了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大,而市场化能够潜在地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缓和区域经济差异。此次研究在数据选取上更为细化和全面,尝试追踪和监测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格局,构建经济增长差异定量测度方法体系和技术平台,加强区域间的关联以及经济溢出、空间溢出效应测度研究,关注差异机制和机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