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骨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因素及围手术期干预措施进行探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选取于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治疗的500例骨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记录并分析感染情况、感染部位、感染时间等相关结果相关,对患者在医院可能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的发生在500例骨外科手术患者中有56例,感染率为11.2%,在56例发生感染的患者中,25例交通事故患者院内感染占44.6%,股骨粉碎性骨折31例,占55.4%;56例感染患者中,16例为呼吸道感染占28.6%,11例切口感染,占19.6%,29例胃肠道感染占51.8%;感染病例56例中共有29株革兰阳性菌占51.8%,25例革兰阴性菌占44.6%,真菌为2例,占3.6%。患者高龄、合并糖尿病、手术为急诊时期是医院感染率高,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高龄、合并糖尿病、切口类型和手术时间是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科手术患者在医院感染中股骨粉碎性骨折、交通事故发生率较高,其中包括呼吸道感染多种医院感染型,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患者高龄、合并糖尿病、急诊手术呈正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急诊中骨与关节创伤出现漏诊的原因,探讨防止漏诊的方法。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急诊中出现骨与关节创伤漏诊情况的61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急诊工作中出现骨与关节创伤漏诊的原因中,病患不配合、创伤复杂的病患方面因素分别为8例(13.11%)、15例(24.59%),而体格检查不细致、医生经验不足、影像学检查失误、病史采集不全的医生方面因素分别占12例(19.67%)、8例(13.11%)、6例(9.84%)、4例(6.56%),合并多种因素者8例(13.11%)。结论在基层医院急诊中导致骨与关节创伤漏诊的原因较多,主要有病患和医生两方面的原因,其中医生方面因素较多,在临床中需提高认识与重视度,提升诊断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踝双平面截骨加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内侧距骨骨软骨损伤合并距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行双平面截骨加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的25例内侧距骨骨软骨损伤合并距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36.5岁(范围:21~47岁)。所有患者于关节镜下评估软骨损伤范围及深度,Outerbridge分级为Ⅱ~Ⅳ度。手术经内踝前内侧切口,行内踝双平面截骨,下翻截骨块显露软骨损伤部位,完整切除异常软骨,使用刮勺彻底切除硬化囊壁,将来自同侧膝关节健康软骨移植至距骨软骨损伤区。收集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Karlsson-Peterson踝关节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记录并发症情况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数据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6个月(范围:12~36个月)。患者术后踝关节疼痛及功能情况明显改善,VAS由术前的(6.5±1.3)分降至术后的(1.9±1.3)分(t=8.13,P=0.00);AOFAS-AH评分由术前的(62.4±3.3)分升至术后的(88.0±2.4)分(t=-31.51,P=0.00);Karlsson-Peterson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59.8±2.7)分升至术后的(85.2±3.5)分(t=-25.50,P=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术前为(92.5±1.3)分,术后为(92.0±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P=0.065)。随访中无感染、移植软骨坏死、囊肿残留、截骨端不愈合、供区持续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双平面截骨加同侧膝关节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骨软骨损伤合并距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明显缓解患者踝关节疼痛并改善踝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跟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跟骨骨折患者2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盲选平均分方法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给予跟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跟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手术后跟踪随访12个月,并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①患者手术后优良率对比,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②患者手术后MARYLAND评分指标对比,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③患者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应用跟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显著,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值得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跟骨骨折予以跟骨板与同种异体骨植骨联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8例跟骨骨折患者,选取时段为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采用抽签分组方式进行平均分组,其中予以跟骨板与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的44例患者命名为实验组,而予以跟骨板治疗的44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治疗后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经过1年的随访,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较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Maryland评分明显较优,两组对比差异均P<0.05,形成了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跟骨骨折予以跟骨板与同种异体骨植骨联合治疗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骨不连与骨缺损外固定技术的治疗。方法分别运用骨端一端加压、EEL或EBIT方法,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治疗85例难治性骨不连与骨缺损,并一期完成肢体延长。结果85例难治性骨不连与骨缺损均获骨性愈合,并一期完成了肢体长度的重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压量为自身体重的l2/一l倍较适宜;术后1周内应每天在传感器的监测下将压力量调整至初始值;对单纯性骨不连仅需骨端一端加压即可;伴有患肢短缩的骨不连,骨缺损幅度小于骨原长度15%时,可安全采用EECL方法,骨缺损幅度为15-20%时,需在脉冲多谱勒血流测定仪监测下谨慎采用;若骨缺损幅度大于20%时则必须采用SBTL方法治疗。骨外固定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的重要手段,在牢稳固定下,感染易于得到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即刻种植后骨组织引导再生(GBR)术对骨缺损骨再生的成骨能力。方法选取山西煤炭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单颗上前牙拔除后即刻种植合并唇侧骨缺损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使用Bio-Oss骨粉和海奥生物膜进行GBR术,对照组34例,自然愈合。使用锥形束CT于种植即刻、种植后6个月、种植后12个月测量种植体颈部肩台上方1、4、7、10 mm点处唇侧骨壁的厚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种植即刻至种植后6个月,两组种植体颈部肩台上方1、4、7、10 mm点处唇侧骨壁的厚度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后6~12个月,观察组种植体颈部肩台上方1、4、7、10 mm点处唇侧骨壁的厚度变化量分别为(0.12±0.08)mm、(0.11±0.06)mm、(0.10±0.08)mm、(0.08±0.06)mm,对照组分别为(0.51±0.15)mm、(0.40±0.10)mm、(0.39±0.07)mm、(0.25±0.07)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18、4.647、4.007、3.507,均P<0.05)。两组种植后6个月种植体唇侧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后12个月,观察组种植体唇侧骨厚度为(2.87±0.49)mm,对照组为(1.51±0.41)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9,P<0.05)。结论GBR术能够保证成骨性细胞的优先迁移生长空间,以良好的成骨能力提供足够骨量完成骨缺损的结构性重建。
简介:摘要作者自2001年5月至2010年10月收治骨不连患者43例,髂骨取骨移植26例,局部新生骨痂取骨移植治疗17例,局部取骨移植治疗的17例均达到骨愈合的目的,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