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假”和“借”在表“借用”义时,战国晚期以前“假”最常见,很少用“借”。通过对典型语料的分析得知:到了战国晚期,“假”的用法简单,且一般不见于口语表达,而“借”的用法灵活,可借用的对象范围广泛,在当时的口语中“借”可能已经替换了“假”,成为表“借用”义的常用词。“借”或许是一个北方方言口语词,它最终能在口语中替换“假”是由于其表义明晰性高、语言交际的经济原则、易知性高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标签: 常用词 替换 原因
  • 简介:不同时期动词“娶”、“取(娶)”关涉对象的隐现情况是不同的。先秦时期“娶”的关涉对象通常未出现,现代汉语时期“娶”的关涉对象通常出现。而“取”在不同时期其后通常出现关涉对象。这与人们思维方式的转换有很大关系。

  • 标签: “娶” “取” 动宾关系 思维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莫三嗪替换传统药物治疗癫痫的疗效。方法收集经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癫痫患者75例,为全部患者应用拉莫三嗪替换治疗,统计临床效果。结果替换治疗后,经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治疗无效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分别为7.7±1.6次/年、9.6±1.4次/年、9.7±2.4次/年),三组癫痫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2.0%、76.0%、68.0%,治疗结束后,共5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结论用拉莫三嗪治疗癫痫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减少癫痫发作次数,拉莫三嗪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应用。

  • 标签: 拉莫三嗪 传统药物 癫痫 临床疗效
  • 简介:“NP+好+V/A”是近代汉语产生的一个对NP特征进行主观甚度凸显的构式家族,其源构式是先秦时期就产生的“NP+好+NP”结构,构式“NP+好+NP”由于类推扩展而产生构式“NP非受事+好+V(O)”,构式“NP非受事+好+V(O)”又可以扩展为“NP受事+好+V”,这一扩展过程不但可以从构式产生的历史顺序和语义演变逻辑得到证明,还可以从构件“好+V”的词汇化过程得到证明。“NP受事+好+V”又可进一步扩展为构式“NP+好+A”,“好”也因其后的尾焦点由动词扩展到形容词而从一个具有主观甚度评判意义的形容词演变成一个具有主观评判性的程度副词。

  • 标签: 构式语法 承继 词汇化 语法化 “NP+Hao(好)+V A”
  • 简介:杉洋镇地处古田县东部,邻接宁德,其语音系统和词汇系统与以古田县城关口音为代表的古田话有明显的区别。文章以古田县城关话和宁德虎溟话人称代词为对比,全面梳理杉洋话的人称代词系统,分析其语用特点,并讨论了人称代词系统层次叠置的历时涵义。

  • 标签: 古田县杉洋话 人称代词 语用特点 层次叠置 方言混杂
  • 简介:本文以文献记载为依据,以年代为序列,结合明代嘉靖、隆庆、万历前后时期四个阶段皇帝和文官集团对修筑长城的态度,对民族、经济关系的理解,对军事防御的策略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指明了明代西宁卫嘉靖至万历时期长城修筑的历史背景,对于青海境内此段时期纷争不断、民族矛盾空前的历史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 标签: 西宁卫 长城 背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氮平替换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经氯氮平治疗8周疗效判定好转的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氯氮平组和奥氮平组,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大体评定量表(GA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疗程12周。结果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奥氮平组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依从性高。结论奥氮平替换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耐受性好有利于患者长期治疗。

  • 标签: 奥氮平替换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机械瓣膜替换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手术后给予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以78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机械瓣膜替换手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比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焦虑程度较低,患者睡眠质量更好,出院后生活幸福感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机械瓣膜替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护理工作中加强心理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机械瓣膜替换术 风湿性心脏病 心理护理
  • 简介:数学课程必须考虑学生一生的需要——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世界各国都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耍内容,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了: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课程目标,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解决问题策略 数学教学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 学生分析 鲜活
  • 简介:为探究CET改革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历时反拨效应,本文通过课堂观察,辅之以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某样本学校2003年和2009年的大学英语课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CET改革前后大学英语主体教学模式基本未变,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变化显著。虽然CET改革似乎是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产生异同的机制是教学要求、课程设置、CET考试结果使用、教师个体、学生水平等诸多因素与CET改革共同作用的结果。更多还原

  • 标签: CET 反拨效应 课堂观察 历时研究
  • 简介:为探究CET改革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历时反拨效应,本研究通过课堂观察、摄像、文本转录、话语分析、实时笔记,辅之深度访谈等方法,对某样本学校三名大学英语教师2003年和2009年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CET改革前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模式基本未变,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呈现出显著变化。虽然CET改革似乎是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数据显示,产生异同的机制是教学要求、课程设置、CET考试结果使用、教师个体、学生水平等诸多因素与CET改革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不仅为CET进一步的改革和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了一些参考性意见和建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反拨效应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 标签: CET 反拨效应 课堂观察 历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