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病人男性,46岁,左上腹部疼痛不适、消瘦1月,于2002年1月20日入院。病人自述1个月前开始左上腹部隐痛不适,呈持续性疼痛,夜间加重,伴有乏力,体重下降明显(约10kg)。无其它不适。查体:未触及表浅淋巴结肿大。腹部膨隆,以左侧为主。可触及脾脏肿大,脾下界达左肋下约3cm。向右越过中线2cm,质韧,边界清,触痛明显,推之不移动。B超:肝脏正常。脾脏体积显著增大,30cm×28cm×15cm大小,
简介:目的根据9例原发性喉恶性淋巴瘤,结合文献分析该病的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方法9例中声门上区7例,声门区2例。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下呈粘膜光滑肿瘤6例,坏死糜烂性改变3例。病理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B细胞NHL3例,T细胞NHL6例,其中中线T细胞NHL2例。治疗均以放射治疗为主,采用6MVX射线或60Coγ射线,以局部野为主。照射野后部分加照9~12MeV电子线。放射治疗前后6例做以COMP方案为主的化疗1~5个周期。结果5年生存率为33.3%。死亡6例,均死于远处转移。结论本组提示喉NHL中中线T细胞淋巴瘤明显多于欧美。放射治疗的局部控制作用良好,是原发性喉NHL的首选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淋巴瘤的病理特点。结果肉眼观察结果溃疡型12例、弥漫浸润型8例、结节型4例、广泛糜烂型6例。镜下可见肿瘤细胞较小、细胞核不规则、胞质不多,与生发中心小裂细胞形似。部分细胞胞质较丰富,细胞核呈圆形,与单核细胞相似,可见小淋巴细胞、浆样淋巴细胞以及浆细胞,细胞形态比较杂乱。还有部分患者镜下可见淋巴上皮病变情况,主要为肿瘤细胞侵入上皮和不同程度的破坏上皮的表现。极少数患者病理检查可见瘤细胞累及残留淋巴滤泡。30例患者中27例经染色切片确诊,3例结合免疫组化标记检测确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肿瘤细胞CD20(+)、CD79α(+)、CD45RO(-),18例(60.00%)患者BCL-10核阳性。结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病理组织复杂,临床要结合免疫组化标记检查进行确诊,以期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8例病理确诊为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以颈前肿物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多数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主要采用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局限于甲状腺内的淋巴瘤预后较好。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对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1999年1月~2009年12月普外科所收治22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2例中,男性13例,女性9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内窥镜病理活检证实为恶性淋巴瘤,病理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灶位于胃14例,肠道8例。给予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本组随访19例,3年生存率52.6%(10/19),5年生存率26.3%(5/19)。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易漏诊、误诊,应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治疗以手术、化疗、放疗综合治疗效果良好。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误诊原因和有效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88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收治的18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人以上腹部不适、上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为主要临床特征,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为83.3%。其中术前确诊7例,均在胃镜下确诊。16例获得随访,5a生存率为56.3%。病理诊断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其中B细胞性淋巴瘤14例,T细胞性淋巴瘤3例。16例行辅助性CHOP化疗,总有效率为93.4%。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胃镜活检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和辅助性化疗是提高其生存率的关键。病理类型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对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研究其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历年来收治的10例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早期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影像学检查确诊率较低,较易误诊,活检是唯一确诊方法。10例患者中经立体定向穿刺活检确诊6例,1例患者开颅手术活检,3例患者开颅病灶切除术后病理确诊。10例患者中6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单纯放疗2例,生存期9~33个月;单纯化疗2例,生存期6~36个月;放疗联合化疗2例,生存期10~43个月。结论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系临床少见颅内恶性肿瘤,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早期确诊率低,病理活检是唯一确诊方法。治疗以手术切除病灶后放疗、化疗、放疗联合化疗为主,整体来讲,临床治疗预后差。
简介:中图分类号R7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44-02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CT诊断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28例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28例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扫描,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MSCT检查可见28例患者均存在肠壁增厚情况,其中肠腔狭窄及扩张6例,腹腔、肝门、脾门淋巴结肿大6例,软组织肿块16例。结论MSCT是当前诊断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最佳选择,其能够明确显示患者病灶特征,提升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提供较好参考依据,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诊治的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术前心理护理、体位训练、术后病情观察、引流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80名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观察组中有8名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4例低钙抽搐和4例声音嘶哑,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中有20名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9例低钙抽搐和11例声音嘶哑,并发症发生率为5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