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探明湿地根孔的分布特征及其磷去除机理,于2008年4~7月调查了白洋淀排污河——府河沿岸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湿地中根孔的分布,并研究了根孔系统中3种典型介质对磷的吸附特点。调查发现,排污河沿岸苇地剖面上死根孔数目约占40%,根孔的存在大大增加了交错带土壤的导水速率和水/土接触的有效面积。野外剖面清查发现,死根孔内部常存在着湿润而松软的颗粒填充物,由于交错带与周边水体的间歇性水文交换过程,湿地基质中存在明显的红棕色氧化性土壤。试验表明,根孔内部填充物、湿地氧化性基质土和湿地基质土3种典型介质对磷都有很高的吸附容量,而湿地基质和根孔内部不同的水流条件明显影响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吸附性质。湿地氧化性基质土、湿地基质土和根孔内部填充物的最大磷吸附量分别为1186.0mg/kg、714.6mg/kg和650.1mg/kg。从吸附平衡浓度(EPC0)来看,三者无显著差别,均在0.025mg/L左右,表明这3种介质可以吸附较低浓度的磷。而更接近田间条件的动态吸附试验中,饱和磷吸附量分别为:湿地氧化性基质土约320mg/kg,湿地基质土约200mg/kg,根孔内部填充物约140mg/kg。根孔内部填充物吸附的磷较之二种基质土更容易解吸。以上结果说明,芦苇湿地根区3种典型介质均有较高的磷吸附容量,根孔内部填充物吸附能力低于湿地基质土壤,但错综复杂的根孔系统增加了吸附表面积,使水分和土壤充分接触,从而保持了根孔系统良好的磷去除效果。
简介:摘要:煤化工废水中的硝酸盐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研究硝酸盐在煤化工废水中的去除技术及其反应机理对于解决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硝酸盐的来源与危害,介绍了化学法、生物法和物理法三种常用的煤化工废水中硝酸盐去除技术,并对其去除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去除技术在去除硝酸盐时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组合应用。此外,硝酸盐的化学、生物和物理转化机理也需要深入研究,以更好地指导实际应用中的工程实践。最后,本文总结了当前硝酸盐去除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简介:摘要:总氮是水体中一种重要的污染物,其对水质的影响十分严重。因此,了解总氮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机理和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实验方法,探究了总氮在不同条件下的去除效果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总氮的去除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随着pH值升高,总氮的去除率逐渐增加;当加入适量的NaCl时,总氮的去除率明显提高;同时,总氮的去除效率与反应时间也有一定关系。这些发现对于深入理解总氮在污水处理中的去除机制及优化工艺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物理化学方法在污水处理中对COD的去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探讨物理化学方法的COD去除机理,分析了影响COD去除效率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优化策略。研究发现,通过优化物理化学方法中的反应条件,如pH值、温度、反应时间以及氧化剂的选择和剂量,可以显著提高COD的去除效率。此外,结合先进的催化技术和新型材料,能够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的效果。本文总结了目前物理化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对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介:内容摘要:本文针对进气道涂层的特点,通过对不同退漆方法的理论分析及试用情况对比,确定了以退漆剂去除为主,以物理清除为辅的去除方法,确保了漆层的去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