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海派鬼文学并没有以科学精神祛除鬼文化的幻,反之,它包容了传统精神。鬼文学再现了中国鬼文化的神秘,凸显了中国人的怕鬼心理。对鬼的可爱,它也多有涉及,这主要体现在人鬼恋情上。海派鬼文学拔了现代文学的新传统,继续书写了鬼的奇幻。

  • 标签: 海派鬼文学 鬼文化 反祛魅
  • 简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产影视剧不断生产着关于美国的想象。从“”的真实客观的美国想象,到与西方文化的“在地冲突”,再到“复”的乌托邦式美国想象,美国想象和美国梦经历了多次嬗变。本文旨在以90年代几部影片和2013年几部影片为例,探究国产影视叙事空间中美国想象的嬗变。

  • 标签: 美国想象 美国梦 嬗变 祛魅 复魅
  • 简介:"伤痕文学"的出现,结束了"文革"期间极左文艺路线的模式化创作,以文学的方式开始了一次广泛的活动,开启了新时期文学的生命历程。由于"伤痕文学"是新时期文艺政策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创作潮流,因此,"伤痕文学"在批判、控诉"四人帮"给人们造成肉体与精神创伤的同时,又以赋的叙事方式演绎着即将到来的幸福与光明。与赋的异调共存使"伤痕文学"叙事有一种内在的矛盾。然而,正是这种矛盾的存在,使"伤痕文学"不仅满足了人们情绪宣泄的需要,还以文学想象的方式消解了精神创伤,重新建立了未来必然光明的期待与信心,最终完成了"伤痕文学"意义的建构。

  • 标签: 祛魅 赋魅 “伤痕文学” 叙事
  • 简介:学校教育之“”主要是指在当前社会中存在一种将学校教育神奇化的不良倾向,即学校教育功能泛化倾向,这一倾向使学校教育不堪负重,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不应有的伤害。要避免学校教育之“”的危害,就必须重新认识学校教育,使之“”。学校教育的“”就是要正确认识到学校教育功能是有其边界和限度的。只有学校教育“”了,才能正确发挥学校教育的本体功能、工具性功能以及发挥其它教育形式(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的功能,进而全方位地促进学生发展。

  • 标签: 学校教育 教育功能 祛魅 有限性
  • 简介:作为诗情的"忧生",在王国维的创作与命意中虽然有新的内涵,但它与同样作为诗情的"忧世"是共生互动的,并不能以此作为区别王国维诗情和诗学的现代性质与古典品格的标志.与此相一致的是,王国维的学术历程同时显示出"""返"的双重性,他的创作以及诗学取径,也必须从这种双重性中,才可以得到完全的理解.

  • 标签: 王国维 忧生忧世 祛魅返魅 诗情 诗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27
  • 简介:阿隆对于社会、政治、历史的看法从来都不是,雷蒙·阿隆生活在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的,阿隆蔑视那些试图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的人

  • 标签: 巨大魅力 现实主义巨大 祛魅
  • 简介:一、教育科学的“”:教育学科学化的必然选择在人们试图把教育学(既指单数的也指复数的)发展为一门“科学”的时候,它就必须以“”为前提和结果,惟其如此,它才能具有“科学”的品质:

  • 标签: 教育科学 祛魅 教育学 科学化 复数 单数
  • 简介:一新世纪只过去七年,仿佛预谋似的,民间诗界,继续掀起各种形式的“揭竿起义”。江湖诗歌力量空前疯长,自由写作局面无边打开,这一切,都归结于网络的兴起。它怂恿和集结了诗歌内部那些反叛的民间能量——野心、理念和创造欲望,在几乎不受干预与节制的前提下,举办了“诗性”狂欢。如果要追溯的话,它可以直接二十年前第三代诗歌“源头”,

  • 标签: 第三代诗歌 中国 祛魅 自由写作 创造欲望 民间
  • 简介:从2013年6月曼德拉病重的消息传出,到12月曼德拉逝世,国内外,重要媒体始终对这位南非前总统保持高度关注。在对曼德拉逝世一事的报道中,中外媒体在“纪念”曼德拉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关于“纪念与止于纪念”的讨论。据中新网报道,南非总统祖马于当地时间12月5日深夜证实:南非国父、前总统、反种族隔离斗士纳尔逊·曼德拉因病逝世,享年95岁。5日后,曼德拉的追悼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索韦托体育场举行。美国总统奥巴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古巴总统卡斯特罗等上台致辞,向曼德拉致敬。英国《卫报》称,这可能是现代历史上聚集权力人物最多的场合之一。

  • 标签: 媒体报道 曼德拉 逝世 解读 祛魅 联合国秘书长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22
  • 简介:雷蒙·阿隆生活在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的,但是包括萨特在内的其他知识分子也经历了这些事件,阿隆蔑视那些试图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的人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16
  • 简介:阿隆对于社会、政治、历史的看法从来都不是,阿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这种看法时,阿隆之所以对苏联情有独钟

  • 标签:
  • 简介:2008年中国电影理论界提出过不少话题,像华语电影、女性电影、巴赞理论、“十七年电影”、电影口述历史,等等。专题工作及相关讨论非常活跃,最重要也最有影响的,当然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影的研讨活动,我所在的学术机构,也加入到这些多样性的讨论中去了。凭心而论,对电影理论学术多样性的研究是十分值得鼓励的,特别是在中国电影生产与影市进入持续的以每年30%以上增幅迅速发展之后,鼓励电影理论加大观察,解释和重构的在场力度,集中关注与思考和现实相关联的问题,

  • 标签: 中国电影 祛魅 价值 实证 思维 学术机构
  • 简介:康德的实践理性具有宗教“”的功能。实践理性通过将宗教活动与道德行为结合起来使信仰道德化。为了捍卫宗教道德,实践理性一方面反驳不适于道德意图的无信仰,诸如唯物论、无神论和自由思想的不信;另一方面,实践理性又拒斥不合乎理性精神的伪信仰,譬如宿命论、狂信和迷信。通过实践理性的“”,康德试图将信仰的根基重建于道德之上。

  • 标签: 实践理性 袪魅 信仰 道德 宗教
  • 简介: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倚仗坦克大炮长驱而入古城南京。其后六周之内,日军将人类的兽性极致发挥,机枪和屠刀朝向无辜市民和被俘官兵。历史是书写过去的最佳方式之一,对于如此惨痛的一次人类浩劫,后来人给予文学叙写也应是必要,即使这叙写可能只是出于一个人或一群人的最起码的义务、最基础的感情。从张纯如到严歌苓、哈金和郑洪,境外华人作家南京大屠杀相关叙事接续而来。

  • 标签: 南京大屠杀 新移民文学 叙事 视域 复魅 祛魅
  • 简介:德国调解立法所呈现出来的迂回或者出路,带有明显的韦伯话语中的“”色彩.它科学地把握了调解的逻辑架构.较好地回应了司法实践的客观要求。新调解法对调解员、调解程序和解法官等以精细化的法律规定,使调解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更加符码化,其运作也日趋规范化.并为市民社会所接纳和包容。在我国和谐司法建设中,应该以德国的新调解法为学习范本.还原调解真实的合理性面相.在功能目标定位上.凸显出回应型法中的协商和调整精神底蕴,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其德性回归:也应该适时推广和完善法院外调解机制,为专业人员实施调解拓展空间,完善相关调解程序,以此提高调解效率;还应借鉴德国的和解法官模式.有效地实现诉调对接.

  • 标签: 德国调解立法 调解文化 法院外调解 和解法官
  • 简介:近代民法人格抽象之结果使每一个人在法律上享有了平等之地位和同等之权利,财产即人格表现为财产被作为一个人法律人格之物化性存在,近代民法在人与物之关系上

  • 标签: 人性张扬 人格价值论 价值论纲
  • 简介:但在我国的法律解释体制中,以其它任何形式包括以法律解释的形式对刑事诉讼程序规则作出规定,法律解释本质上是法官运用法律、裁判案件的一种司法技术

  • 标签: 体制重构 刑事诉讼法解释 反思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以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为理论基础,对网络媒体投身公益这一社会行为进行了批判性的审视和探究。互联网投身社会公益能够把既有的物质资源转化为象征领域中的符号资本,为其在场域中获得影响和支配他人的符号权力,将社会公众对公益事业的“误识”和“惯习”转化为网络媒体对社会资源的合法化拥有,显然,这对网络媒体的自身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符号资本 符号权力 互联网社会责任 社会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