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放射状病变诊断中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81例疑似乳腺放射状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检查,参照手术病理结果,比较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的诊断效能。结果:以临床病理为金标准,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诊断准确率92.59%、特异性92.00%、灵敏性93.55%。良性乳腺放射状病变中心大小、整体大小、周围毛刺长度明显小于恶性乳腺放射状病变(P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DBT)、数字乳腺X线摄影(DM)对放射状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5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在DBT上表现为放射状病变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6例患者(共78个病灶)的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78个病变分为良性放射状病变(46个)和恶性放射状病变(32个),对其DBT表现特征进行对比。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在DBT上对两组放射状病变轮辐状结构、中心密度、整体大小、中心大小及周围毛刺长度方面进行对比。结果DM、DBT对78个放射状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59.0%(46/78)、100%(78/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准确度分别为65.2%(30/46)、74.4%(58/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DBT诊断恶性放射状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64.3%(18/28)、84.4%(27/32);特异度分别为66.7%(12/18)、67.4%(31/46);误诊率分别为33.3%(6/18)、32.6%(15/46),漏诊率分别为35.7%(10/28)、15.6%(5/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BT上良恶性放射状病变的病灶整体大小[分别为18.0(14.9,29.2)mm、26.5(20.2,34.9)mm]、中心大小[分别为(3.5(2.5,4.5)mm、4.5(3.5,5.5)mm)及周围毛刺长度[分别为(11±6)mm、(13±4)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灶中心大小5 mm为截点,良恶性放射状病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灶整体大小2 cm为截点,良恶性放射状病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T能提高放射状病变的检出及诊断准确度,为临床医师手术治疗方案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乳腺数字体层摄影及全数字乳腺摄影(DBT/FFDM)模式平均腺体剂量(AGD)与乳房密度、压迫厚度的关系,探讨不同类型(厚度和密度)乳房在具体情况下摄影方式的优化选择与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29例乳房Combo(DBT+FFDM)临床资料,分别收集记录双乳正位(CC)及内外斜位(MLO)压迫厚度、AGD、kVp和乳房量化密度(Q_abd)类型,分析DBT/FFDM模式下压迫厚度、密度与AGD之间的关系。结果DBT/FFDM模式AGD与压迫厚度(CC位:r=0.55、0.53,P<0.001;MLO位:r=0.62、0.48,P<0.001)、乳房密度(CC位:r=0.36、0.39,P<0.001;MLO位:r=0.16、0.30,P<0.001)正相关;DBT模式AGD组间差异小,FFDM模式AGD组间差异大(厚度分组CC位:F=35.29、31.32,P<0.005; MLO位:F=44.83、27.02,P<0.005;Q_abd分类CC位:F=18.68、19.76,P<0.005;MLO位:F=4.58、10.52,P<0.005);Q_abd分类高的乳房平均压迫厚度较低(CC位:F=16.28,P<0.005;MLO位:F=17.81,P<0.005);同时考虑压迫厚度与乳房密度交互作用影响,仅在MLO位DM模式对AGD有交互作用(F=3.16,P=0.005)。结论DBT/FFDM两种模式剂量累积可能增加辐射风险;乳腺摄影优先采用单视图CC/MLO-DBT或CC/MLO-(DBT+FFDM)+单视图MLO/CC-FFDM模式,在减低辐射剂量风险方面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断层摄影(DBT)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对乳腺结构扭曲的诊断效果。方法 搜集通过DBT+FFDM发现乳腺结构扭曲病变同时具备病理结果的100例病患的资料,剖析DBT以及FFDM两类检验方式对乳腺结构扭曲病变的良恶性判断以及病理结果。结果 DBT对伴肿块结构扭曲的诊断特异度为69.00%、阴性预测值为80.00%,明显优于FFDM的诊断特异度为28.60%、阴性预测值46.2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FFDM检查,DBT检查对乳腺结构扭曲病变具备突出的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