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传统文化是有多条河流的,但是,作光作盐的基督期望和传福音的大使命,都要求所有基督徒必须采取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故而佛道的整体出世性倾向就不足以令基督徒过多亲近。而发源于上古一直未曾中断的数千年儒学具有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性,具有积极入世的精神倾向,存在着大量可以和基督信仰相呼应的具有普世价值的宝贵文化内涵。'基督教儒家化'这个概念不是外在形式上或体制上的耶儒混合,而只可能是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的批判性比较和批判性融合。'基督教儒家化'决不是基督教被儒家化掉而是耶儒两家在批判性的对话和融合的基础上在追求真理的大方向上的共同更新。对于耶儒两家它是双向批判,最后凝结的一定是两家的精华而非糟粕。以'基督教儒家化'为精神方向的基督教中国化,特别是神学思想的中国化,其存在和展开的最根本理由就在于西方传统主流神学内部具有严重问题。追求'内圣外王'的中国儒家传统文化资源可以启发性地帮助解决基督教中国化所面临的很多神学思想难题。'基督教儒家化'对于基督徒而言最主要的内涵就是借助于儒学的真理性文化内涵来追求基督真理、解读基督真理、传播基督真理。这不仅包含'怎么传'的问题,也包含'传什么'的问题。'基督教儒家化'的关注点并非是复古好古的回头看,而是指向现实和未来的传福音事业,尤其是神学思想上的'纠偏'。
简介:尼采在《反基督》一书中对基督教进行了猛烈抨击,其间还夹杂着对康德哲学的尖刻批判。从深层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尼采集中批判了支撑基督教会的三大理念“信、望、爱”,认为它们是教会精明算计的产物。基督教的“信”与“真”无关,且是对知识和真理的抑制;基督教的“望”树立起一个“彼岸”世界,使“现实”虚无化,弱化了受苦受难者的生命意志;基督教的“邻人之爱”因掩盖自爱而沦为“怜悯”和“同情”。从尼采对基督教会的“世俗性”的批判来看,尼采心目中或许并没有完全排斥基督教,而是有一个更“神性的”基督教和更“神性的”上帝的位置,后者偏重于《旧约》上帝的形象。这一点与尼采意志哲学的主旨一致,无疑增加了尼采与基督教关系问题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