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理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外敷药,总结高频用药,初步探讨其药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 数据库搜索”桡骨远端骨折”“外敷”等关键词,筛选符合本研究的文献。结果:共纳入17种外敷药,其中高频单药主要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药和祛风除湿类药居多。结论:中草药外敷的治疗作用不是局部或者单一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冰敷及马铃薯外敷治疗药物外渗的效果。方法将40例药物外渗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马铃薯外敷治疗,其中实验组患者从药物外渗时用冰敷及马铃薯外敷每30~60分钟交替连续6小时,再用马铃薯外敷,1天2次,一次30~60分钟,连用2天。对照组患者不用冰敷,只用马铃薯外敷,1天2次,一次30~60分钟,连用3天。于治疗后第3,7天观察两组患者的局部肿胀,疼痛,皮下淤血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于治疗后第3,7天的各观察指标比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敷及马铃薯外敷治疗药物外渗局部肿胀,皮下淤血消退快,疼痛减轻。治疗效果满意,无静脉炎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后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使用外敷药物与敷料选择的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9月1日--2017年8月31日于我科接受治疗的1986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共计10050例采取留置针输液,全部患儿在静脉留置针输液基础上实施预防、处理措施,观察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家属满意度。结果经预防、处理后,本组10050例患儿中80例发生静脉炎,占0.80%,其中Ⅰ级、Ⅱ级、Ⅲ级、Ⅳ级静脉炎比例分别为50.00%、35.00%、12.50%、2.50%。本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1.52%,包括输液外渗0.47%、皮下血肿0.36%、皮肤刮伤0.36%、留置针脱管0.14%、留置针阻塞0.20%。经调查显示,本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度为98.77%。结论本科室于2016年9月-2017年8月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2500例新生儿实施静脉炎预防及对症处理措施后,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降低,静脉炎得以缓解,并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敷药方法护理Ⅱ~Ⅲ期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Ⅱ~Ⅲ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人。A组应用改良式敷药方法,即创愈宁软膏、凡士林纱与3M透明贴膜联合应用,B组用常规消毒处理后简单包扎创面,护理过程中均采取正确卧位,把握合适翻身间隔时间,减轻创面受压,加强营养支持,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A组压疮创面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P<0.01),且A组II期压疮愈合时间和Ⅲ期压疮愈合时间均短于B组,A组需要换药的时间间隔也明显长于B组(P<0.05)。结论应用改良式敷药方法结合正确的压疮护理操作可促进Ⅱ~Ⅲ期压疮患者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护士工作量。
简介:目的:分析改良敷药方法在老年人溃疡期愈合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老年溃疡期压疮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敷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改良敷药方式进行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者疮伤面愈合时间、肉芽组织的新鲜程度和周围皮肤颜色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愈合时间为(11.2±2.4)天,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22.6±3.6)天,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观察组患者的肉芽组织新鲜程度和周围皮肤颜色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改良敷药方式治疗老年人溃疡期压疮,恢复时间段,治愈率高,临床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用敷药包扎带与传统绷带治疗多种骨折的效果。方法抽调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多种骨折患者130例,根据绷带的不同分为两组均6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绷带治疗,研究组采用医用敷药包扎带,对比两组患者包扎时间、患者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及24h松脱率。结果两组患者包扎前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包扎时间明显短与对照组,且包扎后3d、7d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10.77%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29.23%,研究组24h松脱率9.23%低于对照组23.07%,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多种骨折患者实施医用敷药包扎带,临床疗效显著,患者不良反应较少,包扎时间较短,值得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热敷药”对硬皮病小鼠模型I型胶原、Ⅲ型胶原(COL—I、COL—III)含量的影响。方法60只BALB/c小鼠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小浓度组、中浓度组、大浓度组各10只,采用博莱霉素皮下注射形成硬皮病模型,造模完成后,根据分组分别给予10%、20%、40%“热敷药”药糊及肝素钠软膏外用,1次/d,连续1个月,空白组及模型组不用药。完成后观察各组皮肤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皮损COL—I、COL—III蛋白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高、中浓度组硬皮病小鼠模型COL—I、COL—III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差异较显著(P〈0.05);结论“热敷药”具有改善硬皮病小鼠模型皮肤硬化,降低COL—I、COL—III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