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降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死亡率的综合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纳入2005年至2019年四川省HIV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且经确证的HIV感染孕产妇所生的9 773名婴儿。分析基线(2005年至2016年)与进行综合干预措施后(2017年至2019年)全省和省内不同地区婴儿死亡率、死亡构成、死亡时间、主要死因的变化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结果干预后,四川省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死亡率为49.6‰(221/4 455),较基线[83.5‰(444/5 318)]下降40.6%,凉山彝族自治州为53.3‰(186/3 491),较基线[103.1‰(379/3 676)]下降48.3%,且四川省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婴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趋势χ2=42.058、60.041,均P<0.01)。干预后,四川省和凉山彝族自治州HIV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比例分别由基线的29.3%(130/444)、25.9%(98/379)下降至13.6%(30/221)、9.7%(18/1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918、20.020,均P<0.01)。四川省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婴儿死亡月龄由基线的以1月龄内为主[31.5%(140/444)、28.5%(108/379)]延后至2~3月龄为主[27.6%(61/221)、28.5%(53/1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4.642、26.009,均P<0.01)。肺炎、腹泻、疑似HIV感染、早产或低出生体质量导致的婴儿死亡率分别由基线的44.4‰(236/5 318)、12.0‰(64/5 318)、4.9‰(26/5 318)、4.3‰(23/5 318)下降至26.9‰(120/4 455)、7.6‰(34/4 455)、1.8‰(8/4 455)、0.7‰(3/4 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010、4.734、6.691、12.182,均P<0.05)。结论通过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四川省和艾滋病高流行地区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死亡率下降明显,但其较高死亡风险、中低流行地区的死亡问题仍需引起重视,应进一步加强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的6月龄内保健,针对主要死因,提高随访和保健服务质量。
简介:摘要:我国对死亡率问题尤为关注,有分省分年龄段的研究,也有构建多种死亡率动态模型的研究。死亡率关系着一国的经济发展、政策制度的制定等多方面,研究人口死亡率的影响因素、对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它的变化趋势,有助于总结发展变动规律,深入了解人口发展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的死亡原因,并提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对策,希望能让新生儿的救治水平得以有效提升。方法本研究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儿科2010年1月至2016年收治的新生儿死亡病例3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新生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对降低死亡率的对策进行探讨。结果分析发现,全部32例新生儿死亡病例中,13例死于感染性疾病,7例死于先天性畸形,6例死于早产儿,4例死于窒息,2例死于硬肿症。结论晚期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主要来自于偏远农村,不了解相关的围生期保健知识和新生儿疾病知识;另外胎龄、体重以及日龄越小的新生儿,疾病发生率和临床病死率也更高,结果显示先天畸形生活能力地下、早产儿以及低体重儿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早产、窒息、畸形则是导致早期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