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鼻导管吸氧导管插入深度对氧疗效果及病人舒适的影响.方法将胸外普胸手术病人5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鼻导管插入长度为鼻尖至耳垂的2/3(8cm左右),实验组为导管插入3~4cm,观察SpO2、Bp、R、HR、口唇甲床颜色、病人舒适度及鼻导管堵塞情况.结果两组在生命体征、SpO2、口唇甲床颜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舒适度及鼻导管堵塞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单侧鼻导管吸氧插入深度以3~4cm较为适宜.

  • 标签: 鼻导管吸氧 插入深度 血气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减压法)和手术治疗。传统的保守方法是依据肠狭窄、闭塞的程度,采取单纯禁食水或胃管留置并用。胃管留置只能引流出胃内容物,其减压效果有限。肠梗阻导管法是将导管(肠梗阻专用导管,见图1)经胃、十二指肠,越过Treitz韧带插入空肠,导管随着肠蠕动,并可以达到梗阻部位,

  • 标签: 肠梗阻 胃管留置 导管 肠蠕动 常见 肠狭窄
  • 简介:摘要: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灌注是确保结构稳固和耐久性的关键环节。导管插入深度作为影响混凝土灌注质量的重要参数,其合理选择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密实度。不当的导管插入深度可能导致混凝土分层、空洞或离析,进而影响结构的整体性能。因此,深入研究导管插入深度对混凝土灌注质量的影响,并探索相应的优化策略,对于提升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导管插入深度对混凝土灌注质量的影响及优化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导管插入深度 混凝土灌注质量 影响及优化策略
  • 简介:血小板减少特别是〈20×10^9/L的患者可引起自发性的出血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其病情危急随时需要救治,保持一条持久的静脉通道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我科室于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将经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应用于血小板减少病人,取得很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PICC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尿毒症患者透析导管插入深度的预估方法以及最佳尺寸通径。方法评估了两种在胸部X光检查(CXR)上预估透析导管插入深度以及根据插入深度选择最佳导管尺寸的方法。方法一:58例患者在术前胸部X光检查上计算从预期的静脉头部(Cavoatrial结下方3.5 cm)到预定的皮肤穿刺点(右侧锁骨上方1.5 cm)的距离作为预估导管插入深度;方法二:54例患者通过将皮肤穿刺点与锁骨上缘之间的长度和锁骨上缘至预设静脉头部的长度相加得到预期导管插入深度。都采用术后胸部X光检查计算Cavoatrial结至动脉头部的距离。结果Cavoatrial结至动脉头部的距离分别为(12.106±7.96)、(11.33±3.19) mm。结论这两种方法均可很好地预测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导管插入深度并选择最佳尺寸通径。

  • 标签: 尿毒症 肾透析 导管,留置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研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为研究时间范围,抽选样本为40例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案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样本各20例。对照组患者为基础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为优质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相关指标。结果:对比两组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经鼻插入行肠梗阻导管治疗期间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缩短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提高治愈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 炎性肠梗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小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的护理方法。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0)和研究组(n=30),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腹痛腹胀消失时间、排气排粪恢复时间、日均减压引流量、气液平均消失时间、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腹痛腹胀消失时间为(73.20±7.96)h、排气排粪恢复时间为(76.40±10.36)h、日均减压引流量为(725.60±136.40)ml、气液平均消失时间为(7.60±2.10)d,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67%,常规组护理满意率为80.00%,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急性小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具有较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小肠梗阻患者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急性小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常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小肠发生扭转或闭塞,从而影响了肠内容物通过,并继发了一系列腹部症状。急性小肠梗阻治疗措施的关键原则的早期进行胃肠减压,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可以有效深入至梗阻肠管部位将阻塞的肠内容物吸出,从而减轻肠内压力,减少胃肠部水肿,有利于阻塞肠管恢复正常。本文对急性小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的护理方法进行综述,为临床上规范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的护理流程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小肠梗阻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 护理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起始-截止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2月,纳入观察对象50例,均为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观察组(n=25)实行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一组对照组(n=25)实行鼻胃管减压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中患者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日均引流量、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快速恢复,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 粘连性小肠梗阻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双腔气管导管插入右侧主支气管后位置调整的临床病例,并进行总结。方法我们选择了2013年1-12月间的42例首次插管误插入右侧主支气管的病例位置调整情况进行了记录和研究,记录和观察项目包括a导管误插右侧,退到主气管后一次调整成功。b经过2次和3次调整成功。c经过3次以上调整后成功。d经过3次以上调整后仍失败,此时左右反向使用气管导管,仍能形成有效的单肺通气效果。e调整失败,单肺通气失败。结果42例首次插管误插入右侧的病例中a一次调整成功者8例,占总例数的19%。b2-3次调整成功者22例,占总数的52%。c3次以上调整到位者2例,占总数的5%。d3次以上调整失败后反向使用气管导管并形成有效的单肺通气者9例,占总数的21%。e调整失败,单肺通气失败者1例,占总数的2%。结论发生左双腔导管插入右侧主支气管后,进行3次以内调整,成功的机会是非常大的。若3次仍失败,则不宜进行过多的尝试,此时,反向使用气管导管进行单肺通气仍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

  • 标签: 双腔气管导管 误插 位置调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15年 2月 -2017年 2月我院收治 47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 24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对照组 23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观察组行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对照组行鼻胃管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评分。

  • 标签: 经鼻插入型 肠梗阻导管 粘连性小肠梗阻
  • 简介:目的评价婴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收治1岁以内婴儿动脉导管未闭患儿63例,行介入手术治疗,患儿年龄(5.1±3.6)个月,体质量(6.3±2.7)kg。患儿均有睡时多汗症状。结果对所有患儿均封堵成功,随访6个月以上均无残余分流,无血尿、血栓等并发症,1例发生股动静脉瘘,压迫数小时后消失。二尖瓣反流随访过程中不同程度减轻。结论婴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婴儿 介入治疗 封堵器
  • 简介:插入语是英语口语中很常见的语法现象。通常用一个逗号把它与句子隔开,其位置可在句首、句中或句末。其作用是对一句话、某一个词或词组做些附加的解释和说明,或在两句之间起连结作用。可以用作插入语的有:不定式、分词、副词、介词短语和句子等等。下面就中学阶段出现的插入语举例说明:

  • 标签: 插入语 句末 句首 中学阶段 语种 逗号
  • 简介:12名男生,每2名男生为1组,要在相邻的2组之间插入3名女生,可以用数“2”表示每组男生的数量,“3”表示每次插入女生的数量,然后再进行计算。因为共有12名男生,乘法口诀有“二六十二”,所以要写6个2,两个相邻的“2”中间再写一个“3”,即:2、3、2、3、2、3、2、3、2、3、2,这样就有5个3,“三五十五”,从而得出一共能插入女生3×5=15(名)。

  • 标签: 女生 乘法口诀 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