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紧张型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就诊的紧张型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头痛患者的人口学特点、临床特点、伴随症状、触发因素、合并症等。结果80例紧张型头痛患者中,频发性紧张型头痛40例,偶发性紧张型头痛18例,慢性紧张型头痛20例,可能的紧张型头痛2例;平均年龄为41.7±13.8岁。患者来源于城市多于农村,高学历者多于低学历者。无伴随症状50例,有伴随症状30例,包括恶心、畏声、畏光等;诱发因素依次睡眠缺乏30例,劳累20例,紧张或情绪变化15例,天气变化3例,饮酒2例。慢性紧张型头痛有10例合并药物过量性头痛。结论紧张型头痛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以期早期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绘画疗法在治疗紧张型头痛(TTH)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连云港市博雅女子学院的TTH患者(113例,均为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止痛、调节情绪、改善睡眠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绘画疗法(自由绘画),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的头痛程度,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随访至入组后90 d。结果治疗后90 d时随访显示,观察组HAMA、HAMD评分分别为(5.88±2.31)分、(6.48±2.76)分,对照组分别为(6.91±2.67)分、(7.72±3.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VAS评分为(1.23±0.6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88)分(P<0.05);观察组头痛发作频次为(5.50±2.61)次/月,较对照组发作频次[(6.67±2.85)次/月]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服用止痛药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5.4%(3/56)比17.9%(1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60 d、90 d时应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比例均下降,治疗后90 d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绘画疗法可减轻TTH患者的头痛程度,减少其头痛发作频次,改善其焦虑抑郁症状。
简介:目的观察速效救心丸为主辨治紧张型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紧张型头痛患者10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速效救心丸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前后,分别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存在组内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治疗后进行比较,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P〈0.05);经临床治疗效果判定,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但观察组的提高幅度更为明显,治疗后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速效救心丸为主辨治紧张型头痛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抑郁焦虑状态下的紧张性头痛(TTH)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5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为25人。50例患者均以自愿为原则加入。其中治疗组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黛力新)进行治疗,而对照组仅用一般的头痛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记录头痛发作的次数、时间、程度,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且使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头痛的程度明显减轻,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结论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效果会比仅使用治疗头痛药物的效果要好,且无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