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高压氧治疗基底动脉型偏头痛的疗效。方法59例基底动脉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30例单用药物治疗,治疗组29例停服药物治疗的同时,于发作期采用高压氧治疗。结果对照组基底动脉型偏头痛治愈3例,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1例,有效率96.6%,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高压氧治疗基底动脉型偏头痛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治疗风寒型头痛的护理对策和要点进行总结,并探讨护理干预在中医治疗风寒型头痛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并且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出中医治疗风寒型头痛的护理要点,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具体护理措施。采用前瞻性随机研究方法将40例风寒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研究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时间为8周。在入院时、干预4周和8周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评估。结果护理人员护理意识和对风寒型头痛患者护理要点均有所提高,试验组治疗效果、睡眠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中医治疗风寒型头痛患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整脊治疗交感型颈椎病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40例交感型颈椎病偏头痛患者对其应用手法整脊手法整治治疗观察疗效。结果40例病例中,痊愈30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6%。结论手法整脊治疗交感型颈椎病偏头痛效果甚佳。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方治疗风寒型偏头痛的临床效果,通过中医药的治疗方法,为偏头痛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疗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100位参与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方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西药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通过记录和分析治疗前、治疗第4周和第8周的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VAS)、生活质量(MSQ)、总有效率数据,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生活质量方面均有显著改善,且其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治疗第4周和第8周,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MSQ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表明,治疗组的头痛频率减少、头痛持续时间缩短、头痛程度减轻、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方在治疗风寒型偏头痛方面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该研究为中医药治疗偏头痛提供了新的证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通过推广中医药治疗方法,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减少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及各证型与冠心病预测因子血清ADPN、ASP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0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学调查及血清ADPN、ASP的检测,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00例患者中,痰湿阻遏、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血瘀脉络、脾肾阳虚和其他证型的病例数分别为105、84、34、39、12、16,血瘀脉络型患者ADPN最低(P<0.05,或P<0.01),血瘀脉络型、痰湿遏阻型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患者ASP最高(P<0.05,或P<0.01)。结论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痰湿阻遏和气阴两虚证型最为常见,血瘀脉络型、痰湿阻遏型患者发展为冠心病的可能性较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并借助于聚类分析方式对其中医证型展开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我院接收诊治的慢性咳嗽患者150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探究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并借助于聚类分析方式对其中医证型展开探讨。结果选取150例慢性咳嗽患者中,单一因素致病患者、二重因素致病患者、致病因素不明患者对应的例数分别为143例、5例、2例。致使慢性咳嗽症状产生的因素包含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急性支气管炎、感染诱发咳嗽、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咳嗽、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其他病因等,借助于聚类分析方式对中医证型展开分析可知,患者的中医证型包含以下五种痰湿阻肺证,痰热郁肺证,风寒犯肺、肺气亏虚证,肝胃不和、肝火犯肺证,阴虚肺燥证等。结论在慢性咳嗽病症中,主要致病因素为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咳嗽、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等,借助于聚类分析方式有助于了解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而为临床后续相关诊治处理提供可靠、有效的指导作用。
简介:[目的]探究老年晚期胃癌中医虚实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86例晚期胃癌患者由2名主治以上医师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辨证,随访并记录患者生存期。[结果]中医证型分布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胃虚寒证、气滞血瘀证、痰湿凝结证、肝气犯胃证、气血两虚证、胃热伤阴证。其中虚证为45例(占52.33%),实证为41例(占47.67%)。各证型中位生存期由长至短分别为肝气犯胃证、脾胃虚寒证、胃热伤阴证、痰湿凝结证、气血两虚证、气滞血瘀证。其中气血两虚证、气滞血瘀证与肝气犯胃证、脾胃虚寒证的中位生存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晚期胃癌不同证型与生存期呈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