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容积漫游技术(VRT)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94例三维重建病例,包括骨关节组32例、血管组38例、其他部位组24例。依据病变性质及部位对对比剂使用和扫描技术具体设计,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螺旋CT VRT与病理诊断检出率和诊断价值。结果VRT与病理诊断检出率分别为96.8%、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T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7%、96.8%、97.9%,病理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0%、100.0%、100.0%,两种诊断方法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螺旋CT VRT在患者临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无创直观诊断技术,可有效测量和诊断关节半脱位和骨折,在脑室、尿路、胃肠道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心耳容积与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绵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首次成功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185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术前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测量患者左心耳容积。术后随访12个月评估患者房颤是否复发。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选取评估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左心耳容积的最佳预测值。 结果随访期间48例(25.9%)患者房颤复发。房颤复发组患者的左心耳容积显著大于未复发组[(11.9±4.3)ml比(9.7±3.6)ml,t=-3.262,P=0.00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左心耳容积(OR=1.180,95%CI:1.024~1.360,P=0.022)与左房内径、持续性房颤同为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心耳容积>9.85 ml为最佳预测值(灵敏度72.9%,特异度59.9%)。在持续性房颤患者中,单因素分析显示左心耳容积(OR=1.141,95%CI:1.006~1.293,P=0.039)与房颤术后复发相关。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左心耳容积与房颤术后复发无明显关联。 结论左心耳容积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可作为评估房颤术后复发及术前筛选适宜患者的新指标。
简介:【摘要】随着国内城市化扩张进程放缓,城市存量更新时代正在到来。更新地块容积率的确定及其规则是关系更新主体利益平衡的关键指标,往往也是影响更新项目能否有效推进的重要因素。目前广东在城市更新容积率确定机制方面尚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适应存量发展的机制,单一地块更多是通过不断提高容积率来推动更新,更新片区承载能力和宜居品质存在潜在隐患。本研究试图通过审视当前广东省内三旧改造容积率确定规则,从城市长远与综合发展的角度,提出控制开发强度,通过容积率的单元统筹与异地转移等进行机制优化,以期为存量背景下广东城市更新的良性发展提供支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和11C-蛋氨酸(methionine,MET) PET不同模态下肿瘤容积关系对脑干胶质瘤(brainstem glioma,BSG)患者的预后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BSG患者共41例。BSG患者术前进行11C-MET PET和MRI基线扫描,并在我院进行了神经外科手术。利用MRI增强T1加权图像和PET图像,在后处理工作站自动计算肿瘤的增强体积(enhancement volume,EV)和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的三维容积数据,然后计算EV与MTV的比值。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研究影响总生存期的预后因素。结果EV/MTV≤50%的患者在肿瘤切除3个月(P=0.015 )和12个月(P=0.018)的生存期明显高于EV/MTV> 50%的患者。此外,EV (P=0.036)、EV/MT比值(P=0.018)、肿瘤分级(P=0.003)和辅助治疗(P=0.003)是影响患者整体生存的重要预后因素。结论在BSG患者中,肿瘤EV/MTV≤50%患者术后预后较好。与单一影像学指标,EV/MTV比值能够提供更多潜在的预后价值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超声评估肾病透析患者不同透析方式对左房容积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 120例在我院进行 治疗的肾病透析患者,治疗时间在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之间,随机均分为 42例腹膜透析组和 42例 血液透析组,选择36例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 对比两组患者透析后左房容积参数和功能的差别。结果:根据数据统计,两组透析患者在功能参数上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血液透析患者在最小容积、左房最大容积、收缩前容积、左房容积指数均对比对照组有增加,腹膜透析患者左房收缩前容积和左房容积指数均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显著,P<0.05。 结论:应用超声评估肾病透析患者不同透析方式对左房容积和功能显示,不同透析方式对左房功能无显著影响,在左房容积增加上血液透析患者效果更佳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肺不张区域容积(NILT)与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31例中-重度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ARDS原因、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氧合指数(PaO2/FiO2)等基本资料;收集患者入ICU 1 d和7 d的CT影像学资料,根据CT值分为过度通气区域(-1 000~-900 HU)、正常通气区域(-899~-500 HU)、通气欠佳区域(-499~-100 HU)、肺不张区域(-99~100 HU),计算总肺容积和NILT占总肺容积百分比(NILT%);同时收集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根据28 d随访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ARDS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NILT%预测ARDS患者28 d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确定诊断的准确性,并根据NILT阈值对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31例中-重度ARDS患者中,剔除诊断ARDS超过48 h、非首次因ARDS入ICU、ICU住院时间<7 d、入ICU 72 h内死亡、存在慢性间质性肺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入ICU后7 d内未进行胸部CT检查、入ICU后2 h内未进行标本采集的患者,最终共53例患者纳入分析。53例患者中,28 d存活31例,死亡22例,28 d病死率为41.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岁:65.32±11.29比55.77±14.23),SOFA评分更高(分:11.68±3.82比8.39±2.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性别、BMI、ARDS原因、APACHEⅡ评分和PaO2/Fi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ICU 1 d时两组CT检查获得的CT值、总肺容积和NI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ICU 7 d时死亡组NILT%明显高于存活组〔(28.95±8.40)%比(20.35±5.91)%,P<0.01〕,而CT值和总肺容积与存活组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RDS患者28 d预后与年龄、SOFA评分和7 d NILT%独立相关〔年龄:优势比(OR)=0.892,95%CI为0.808~0.984,P=0.023;SOFA评分:OR=0.574,95%CI为0.387~0.852,P=0.006;7 d NILT%:OR=0.841,95%CI为0.730~0.968,P=0.016〕。ROC曲线分析显示,7 d NILT%可以预测中-重度ARDS患者的28 d预后,AUC为0.810(95%CI为0.678~0.952,P<0.01)。确定NILT%阈值为15.50%,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80.6%,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74.6%。根据7 d NILT%阈值对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将7 d NILT%>15.50%定义为临床预后高风险,≤15.50%为低风险;与低风险患者(7例)比较,高风险患者(46例)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明显延长〔机械通气时间(d):9.37±6.14比4.43±1.72,ICU住院时间(d):12.11±5.85比7.57±1.13,总住院时间(d):18.39±5.87比11.29±2.22,均P<0.05〕。结论中-重度ARDS患者入ICU 7 d NILT%>15.50%与不良预后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ABVS)正交三切面观察乳腺肿瘤边缘征象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于陕西省肿瘤医院行乳腺外科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肿瘤患者206例共计292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ABVS检查,比较ABVS正交3个不同切面病灶边缘征象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并对正交三切面评价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总体诊断效能进行分析。结果292个病灶中,良性148个,恶性144个。以外科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冠状面毛刺征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68.05%,与横切面的17.36%和矢状面的13.19%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3、41.19,P均<0.05)。冠状面边缘成角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42.36%,与横切面的26.38%和矢状面的22.2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00、21.73,P均<0.001)。ABVS正交3个切面的病灶微小分叶和边缘模糊征象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VS正交三切面边缘微小分叶、毛刺征、边缘成角和边缘模糊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1.94%、86.48%、85.50%、83.11%、84.24%;68.75%、96.62%、95.19%、76.06%、82.87%;47.22%、95.27%、91.89%、64.97%、71.57%;54.16%、57.43%、55.31%、56.29%、55.82%。结论ABVS冠状面毛刺征和边缘成角评价乳腺良恶性肿瘤具有优势,诊断敏感度优于矢状面与横切面。与其他边缘征象相比,微小分叶的综合评价效能具有稳定性,是诊断恶性结节敏感度和准确性最佳的表面特征。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计划靶区(PTV)的前列腺癌质子调强放疗(IMPT)计划与光子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的剂量学特性,评估其计划质量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10例前列腺癌患者,分别用RayStation和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基于PTV设计IMPT和快速旋转容积调强(RapidArc)计划,前者采用两平行对穿野进行多野优化(MFO),分别用笔形束(PB)和蒙特卡罗(MC)进行最终的剂量计算,数据模型源于IBA Protues Plus(IBA Group,比利时)笔形束扫描(PBS)质子治疗系统;后者采用双全弧计划,数据模型源于美国瓦里安Clinac iX直线加速器。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和剂量分布等比较两种治疗技术靶区和危及器官受量。结果对于靶区而言,PB-IMPT和MC-IMPT计划的均匀性指数(HI)均要略优于RapidArc计划,但适形度指数(CI)均要略低于RapidArc计划;PB-IMRT计划的D1%要明显的优于MC-IMPT和RapidArc计划,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805、-2.803,P<0.05);PB-IMPT和MC-IMPT计划在直肠V30(Z=-2.191、-1.988,P<0.05)和Dmean(Z=-2.599、-2.497,P<0.05),膀胱V30(Z=-2.701、-2.701,P<0.05)、V40(Z=-2.395、-2.395,P<0.05)和Dmean(Z=-2.701、-2.701,P<0.05)的保护上要优于RapidArc计划,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前列腺癌PB-IMPT和MC-IMPT计划,除了靶区D1%(73.86±67.34)Gy(RBE)vs.(75.45±2.01)Gy(RBE)和HI(0.040±0.010 vs. 0.058±0.020)有较明显差别外,其余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的治疗技术均能满足临床治疗的要求,但IMPT计划相比RapidArc计划明显地降低了危及器官的受量,更好地保护了周围正常组织,提高了计划的质量,具有较为明显的剂量学优势。
简介:摘要:介绍了一种油田单井容积式称重计量装置,解决了油田现行使用的单井计量方法存在的不足和弊端,为油田产量计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计量方式,将有助于为油田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资料,为数字化油田建设提供最基础的技术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头颈部肿瘤容积调强旋转放疗(VMAT)和适形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4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采取仰卧位做CT模拟。勾画两个处方剂量水平的计划靶区(PTV),PTV70和PTV54,35次分割。使用同步加量计划。每例患者分别制定VMAT和IMRT计划,比较两者的剂量学差异。结果VMAT计划PTV70的适形性指数(CI)95%高于IMRT计划(0.91±0.02 vs. 0.86±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33,P=0.004)。VMAT计划PTV54的均质性指数(HI)95%优于IMRT(0.09±0.04 vs. 0.26±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8,P=0.038)。VMAT的脊髓D1%低于IMRT(37.62±4.34 vs. 40.9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5,P=0.045)。VMAT的左腮腺剂量为(21.28±8.13)Gy,右腮腺剂量为(22.39±7.42)Gy,比IMRT[(22.73±11.42)Gy和(24.25±7.91)Gy]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3,P=0.322;t=1.134,P=0.315)。与IMRT相比,VMAT可大幅降低机器跳数(521±112 vs. 2 129±564),明显缩短患者治疗时间[(2.12±0.39)min vs.(9.18±2.6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957,P<0.001;t=18.213,P<0.001)。结论VMAT技术的剂量分布优于IMRT,危及器官受量降低,并且可减少机器跳数,缩短治疗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速器机架旋转角度、机器跳数(MU)、准直器到位和多叶准直器(MLC)叶片到位等误差对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剂量验证γ通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已行VMAT的直肠癌和宫颈癌各10例,分别引入加速器各参数运行误差。通过比较引入误差计划与临床计划的剂量验证γ通过率,分析各参数误差对γ通过率的影响及其敏感性。结果评价指标取3%/3 mm、3%/2 mm和2%/2 mm时,引入机架旋转误差、机器跳数误差和准直器到位误差后的直肠癌和宫颈癌计划相比临床计划的剂量验证γ通过率变化均<7.0%,引入两侧MLC叶片反向、相向、同向运动误差后,每毫米误差导致绝对剂量验证γ通过率变化分别<19.13%、18.53%、0.19%,19.87%、20.01%、0.42%和23.11%、23.45%、0.65%。结论执行VMAT计划时,相比机架旋转角度误差、机器跳数误差、准直器到位误差和MLC叶片同向偏移误差,MLC叶片反向或相向运动误差对绝对剂量验证γ通过率的影响更加明显,评价指标取3%/3 mm、3%/2 mm和2%/2 mm时绝对剂量验证γ通过率受加速器各参数误差影响依次递增。执行特定患者剂量验证时,应适当使用评价指标并以绝对剂量验证γ通过率为评估计算和测量剂量分布一致性的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我们采用光电容积描记(PPG)技术和彩色超声分别对134例下肢慢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了术前和术后的检测,结果表明PPG在诊断下肢慢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疾病和评价疾病手术效果方面与彩超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PG具有无创、操作简便、费用低、可重复性高的优点,可作为下肢慢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的初步筛查、手术疗效评估、术后复查的一种有效检查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320排动态容积CT(320-slice dynamic volume CT,320-DVCT)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部再狭窄的准确性。方法208例怀疑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进行320-DVCT动脉造影检查,之后2~7 d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320-DVCT动脉造影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可用于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对于直径≥3.0 mm的支架,其图像优级率和成功率明显高于直径<3.0 mm的支架。320-DV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91.30%,特异性95.21%,阳性预测值86.3%,阴性预测值97.07%,准确率94.24%;诊断左前降支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89.29%,特异性96.77%,阳性预测值89.29%,阴性预测值96.77%,准确率95.04%;诊断左回旋支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88.89%,特异性92.73%,阳性预测值80.00%,阴性预测值96.23%,准确率91.78%;诊断右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88.00%,特异性94.92%,阳性预测值88.00%,阴性预测值94.92%,准确率92.86%。结论320-DVCT动脉造影是目前较新的一种安全无创、有效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检查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轴长度及玻璃体腔容积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的PDR Ⅵ期的42例(42只眼)为PDR组;同期2型糖尿病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者42例(42只眼)为无DR组;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无糖尿病32例(32只眼)为RRD组。3组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屈光不正,对比3组间眼轴长度及玻璃体腔容积。结果PDR组眼轴长度(22.34±0.96)mm,短于无DR组(23.74±0.39) mm(t=3.448,P=0.002)。PDR组眼轴长度短于RRD组(23.32±0.90)mm(t=3.151,P=0.003)。眼轴长度无DR组与RR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4,P=0.277)。PDR组玻璃体腔硅油填充量(4.16±0.14)ml,小于RRD组(4.38±0.15)ml,(t=0.990,P=0.012)。结论PDR患者的眼轴更短、玻璃体腔容积更小。眼轴长度及玻璃体腔容积似可作为临床医生分析DR进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Monaco计划系统中3种通量平滑度参数在胸中上段食管癌容积弧形调强(VMAT)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5例胸中上段食管癌病例,相同优化条件下分别使用高、中和低3种通量平滑度(高组、中组、低组)进行VMAT计划设计和评估。比较3组计划靶区的D95、Dmean、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的受量和机器跳数。结果3组计划相比靶区的D95、Dmean、CI和HI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组与中和低组相比,心脏的V40、Dmean、双肺的V10、V20、Dmean和子野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组和低组相比,高组心脏的V30和脊髓危及器官的计划体积(PRV) Dmax均降低(t=-2.167、-0.999,P<0.05);高组双肺的V5高于中和低组(t=1.306、-2.027、P<0.05);与中组和低组相比,高组的机器跳数降低(t=-3.148、-6.692、P<0.05)。与中组相比,低组的心脏V30和Dmean,脊髓PRV Dmax均增加(t=0.411、0.589、0.013,P<0.05),而肺的V5降低(t=0.423,P<0.05)。结论3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综合考虑计划质量和执行效率,建议采用高通量平滑度用于中上段食管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三维超声自动容积导航技术(Smart Planes)与二维超声在获取胎儿颅脑正中矢状面(MSP)以及测量胎儿胼胝体及小脑蚓部参数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单胎妊娠孕妇168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超声获取胎儿颅脑MSP并手动测量胼胝体前后径,测量小脑蚓部前后径、上下径及面积。随后应用三维容积探头获取胎儿颅脑容积数据,利用Smart Planes技术自动分析并测量胼胝体和小脑的相应数据。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Bland-Altman法比较二维超声与Smart Planes技术对胎儿胼胝体以及小脑蚓部的测量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对比不同操作者间测量的一致性及同一操作者采用两种方法测量的用时差异。结果采用Smart Planes技术与二维超声获取胎儿颅脑MSP的成功率分别为97.0%(163/168)、79.8%(134/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0,P<0.001)。其中76.8%(129/168)胎儿通过二维超声及Smart Planes技术均获得颅脑MSP并测量相关参数。比较二维超声与Smart Planes技术测量胼胝体前后径以及小脑蚓部前后径、上下径、面积的一致性,ICC分别为0.972、0.968、0.946、0.967。比较同一位操作者采用Smart Planes技术2次测量的一致性,ICC分别为0.995、0.987、0.962、0.993。比较不同操作者间采用Smart Planes技术测量的一致性,ICC分别为0.986、0.966、0.972、0.955。采用Smart Planes技术获取胎儿颅脑MSP所需时间[(13.49±5.38)s]明显短于采用二维超声所需时间[(89.99±113.4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87.50,Z=-12.915,P<0.001)。结论三维超声自动容积导航技术可快速获取胎儿颅脑MSP,测量所得胼胝体及小脑蚓部的参数与二维超声测量所得结果一致性较好,有助于超声医师对胎儿中线结构做出快速准确的识别和测量。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辅助通气时应用食道测压管的气囊压力-容积曲线(P-V曲线)校正食道压(Pes)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术后进行气管插管压力支持通气、呼吸相对平稳且需要进行Pes监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气囊几何容积相对较小(2.8 mL)的食道测压管进行Pes监测。①对食道测压管进行气囊注气试验,即以0.5 mL为间隔向气囊内注气直至2.5 mL,记录呼气末和吸气末测得的Pes,并分别描记呼气末和吸气末的气囊P-V曲线。确定呼气末气囊P-V曲线中呈线性相关的中间段(即中间线性段),该中间线性段的注气容积范围即为气囊合理工作容积(Vwork),其斜率即为食道壁弹性(Ees),呼气末与吸气末Pes出现最大差异时的气囊容积即为气囊最佳工作容积(Vbest),Ees与Vbest的乘积即为向气囊内注气时导致食道壁产生的弹性回缩力。为减少食道壁对Pes监测的影响,校正Pes为在Vbest条件下监测的Pes与食道壁弹性回缩力的差值。分析在Vbest条件下获得的校正Pes与在其他Vwork条件下获得的校正Pes的一致性。②为方便临床应用,进一步提出一种校正Pes的简单方法。基于所有患者的Vwork均为0.5~1.5 mL,通过计算气囊注气容积分别为0.5 mL和1.5 mL时测得的呼吸末Pes差值与气囊注气容积为1.0 mL时的比值来预估Ees,并通过该简单方法计算的Ees来校正气囊注气容积为0.5~1.5 mL时的Pes。分析该简单方法与上述标准方法获得的校正Pes之间的一致性。结果共纳入30例患者,所有吸气末和呼气末的气囊P-V曲线均存在中间线性段,当气囊处于Vwork条件下监测的Pes被校正后不再随气囊注气容积的增加而增加,并与在Vbest条件下获得的校正Pes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差异的均值和95%可信区间(95%CI)为-0.02(-1.50~1.50)cmH2O(1 cmH2O=0.098 kPa);同时,应用简单方法计算的Ees和相应的校正Pes与应用标准方法获得的Ees和校正Pes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差异的均值和95%CI分别为-0.2(-1.0~0.6)cmH2O/mL和0.2(-1.1~1.4)cmH2O。结论在辅助通气条件下,应用几何容积相对较小的食道测压管进行Pes监测,并通过气囊P-V曲线校正Pes的方法具有可适用性。为方便临床应用,可采用简单方法,即通过监测食道测压管气囊注气容积分别为0.5、1.0和1.5 mL时的Pes来预估Ees,从而获得校正Pes。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0层CT动态容积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对前列腺增生(BPH)继发膀胱出口梗阻(BOO)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接受CT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扫描的男性患者资料,经临床诊断为BPH继发膀胱出口梗阻BOO的患者60例,临床检查无膀胱出口梗阻的34例受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数据导入minics生成三维图像,选取排尿期间尿道体积及截面最大一组图像进行测量。数据采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变量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后叶厚度及尿道长度的改变是诊断前列腺增生导致梗阻的独立、有效指标。ROC曲线分析提示前列腺后叶厚度、尿道长度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4、0.961,诊断前列腺增生导致梗阻的敏感性分别为100%,93.1%,特异性分别为86.7%,93.3%。结论640层CT动态容积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可以获得BPH患者在排尿过程中膀胱及后尿道全程影像数据,具有无创、清晰及可以任意方位重组观察等优点,能量化及直观判断BPH导致BOO引起的后尿道的形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