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结肠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的护理.方法对66先天性结肠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病例分析,全组病例经补液、抗炎、纠酸禁食胃肠减压和来回清洁灌肠及扩肛指导等处理,全部治愈,平均住院时间7-10天。结论加强对症治疗与细心的护理,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支持作用。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小肠结肠炎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结肠术后肛门护理的研究分析,来全面提高新生儿结肠术后肛门护理的质量,并进一步保证医院新生儿结肠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2016年7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普外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来将患儿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8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的患儿采用喷涂3M无痛保护膜的方法进行护理,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家属主管感受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这当中,包含一例6个月患儿,出现日排便10余次的情况,呈水样便,在对护理方法进行改良(采用3M无痛保护膜联合灯烤)之后,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两组患儿之间关于皮肤潮红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运用3M无痛保护膜护理取得的效果更佳,并且其能够对患儿的皮肤起到保护与促进愈合的作用,并且具有较强的安全性,提高了患儿的舒适度,获得了更高的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巨结肠术 肛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肛门改良Soave结肠根治术后排便功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142例经肛门改良Soave结肠根治术患儿的术后排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42例中127例行经肛门根治术,15例行腹腔镜协助经肛门根治术。术后随访1~5年112例,出现远期并发症4例,其中污粪2例,便秘复发1例,小肠结肠炎1例。对术后恢复时间达2年以上的85例患儿进行排便功能评分,评分为正常55例,好29例,欠佳1例,差0例,小肠结肠炎1例。结论经肛门改良Soave结肠根治术后长期肛门排便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术后并发症 随访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结肠根治术后小肠结肠炎发生的相关性,分析术后小肠结肠炎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09~2012年先天性结肠及同源病根治手术治疗病例188例,根据病理诊断与手术切除范围不同分组,对比各组间术后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分析术后小肠结肠炎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先天性结肠结肠同源病在术前小肠结肠炎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结肠同源病发生小肠结肠炎的几率明显高于先天性结肠(P<0.05);术前发生小肠结肠炎与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明显相关(P<0.05);术中结肠切除范围和术后小肠结肠炎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Soave与心形吻合方式对于术后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无明显相关(P>0.05);全结肠结肠更易发小肠结肠炎.结论术前小肠结肠炎、结肠同源病及全结肠结肠仍然是影响术后小肠结肠炎发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巨结肠 外科手术 小肠结肠炎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围绕先天性结肠(HD)行经肛门根治术后患儿发生结肠炎(HEC)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 分析2022年3月-2024年3月在本院采用结肠行经肛门根治术治疗的40例先天性结肠患儿术后发生结肠炎的护理方法。结果 护理后结肠炎好转的患儿共38例,另外2例救治无效死亡,原因是电解质紊乱导致。结论 对患儿病情评估,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分析结肠炎早期发病特点,采取合理、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以及护理干预。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肛门根治术 结肠炎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结肠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统计从2011年至2017年在我院行先天性结肠根治术的患儿,收集其中6例结肠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患儿资料,并总结分析。结果结肠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有肠管血供不佳、吻合口张力过大、盆腔感染、吻合口缝合不佳等。结论一旦确诊吻合口瘘,需要立即处理,经禁食、抗感染等保守治疗无好转,则应及时再次手术治疗,一般需暂时行肠造瘘术。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手术 吻合口瘘 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 总结 60 例结肠术后患儿门诊给予小肠结肠炎护理及家庭康复护理指导的经验。 根据患儿年龄选择合适型号的扩肛器循序渐进地进行扩肛护理,改进结肠回流灌洗方法,促进患儿肠腔积气积便的排出,并给予患儿药物保留灌肠;建立家庭康复指导的病历档案,培训并考核家长扩肛、结肠回流灌洗等操作,并通过现代通讯方法与家长保持沟通,使患儿的康复护理得以延续。 本组患儿干预 1~ 2 d 腹部胀气、打呃明显好转的有 50 例,占 83%; 2 d 内肛门开始排气的 46 例,占 77%; 4 d 内 45 例小肠结肠炎患儿症状迅速缓解和控制,占 75%,大便次数减少到 3~ 4 次 /d,减少了肛周溢液对肛周皮肤的刺激,使肛周糜烂结痂、好转,患儿舒适。 [关键词 ] 结肠术后; 小肠结肠炎; 患儿 ; 门诊防治; 家庭康复护理

  • 标签:
  • 简介:目的经肛门结肠一期根治术近期效果好,但术后患儿的肛肠功能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该文旨在评估患儿术后的排便模式,结肠和肛门括约肌功能。方法对58例经肛门结肠根治术后半年以上儿童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5.8月(6~24月)。并进行排便功能问卷调查、钡灌肠、结肠传输时间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33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结果大多数随访患儿排便正常,无任何临床症状。4例出现稀便便频,9例污便,5例便秘,3例小肠结肠炎。钡灌肠结果显示大多数随访患儿结肠形态恢复良好。全部病例术后直肠肛管角(度)较对照组显著开大,有症状组较无症状组显著开大。58例随访患儿的平均全胃肠、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传输时间较术前显著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直肠肛管反射5例阳性。便秘组的肛管最大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无症状组和对照组。污便组向量容积和对称指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便秘组对称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经肛门结肠根治术后大多数患儿排便功能、结肠功能和括约肌功能良好。少数病例排便功能障碍可能与术后乙状结肠曲减少或消失、“新直肠”储便功能代偿不全和拖出结肠致直肠肛管角开大、肛门括约肌痉挛失弛缓有关。

  • 标签: 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 先天性巨结肠 结肠动力 肛门括约肌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结肠(HD)患儿术后住院时间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进行HD经典开腹术、腹腔镜辅助下拖出术(LAPT)、单纯经肛门拖出术(TERPT)等HD一期根治术治疗的301例HD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短段型、常见型、长段型HD患儿分别为110、152、39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方法,对短段型、常见型、长段型HD患儿术后住院时间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9伦审字(S108)号]。结果①本研究301例HD患儿中,左半结肠切除术与次全结肠切除术者分别为198例(65.8%)与103例(34.2%),手术吻合方式为近端结肠与远端直肠端-端吻合与斜面吻合者分别为201例(66.8%)与100例(33.2%)。术后30例(10.0%)发生并发症患儿中,12例为吻合口相关并发症,6例为伤口感染,2例为HD相关性小肠结肠炎(HAEC),10例为肠黏连、肠系膜裂孔疝、盆腔感染等。②本研究301例HD患儿术后住院时间为(12.9±4.1) d。其中,短段型、常见型、长段型HD患儿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4± 4.4) d、(12.2±3.6) d与(14.6±3.2) d,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60、P=0.016)。③HD患儿术后住院时间影响因素的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短段型与长段型HD患儿术后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均为术后并发症(HR=0.126,95%CI: 0.029~0.532,P=0.005;HR=0.123,95%CI:0.028~0.535,P=0.005);而常见型HD患儿术后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为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HR=0.997、0.213,95%CI:0.995~0.999、0.034~0.412,P=0.037、0.013)。结论术后并发症是短段型、常见型、长段型HD患儿术后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对于常见型HD患儿,手术时间亦是其术后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通过精准围手术期管理及术中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HD患儿预后。

  • 标签: Hirschsprung病 住院时间 危险因素 手术后并发症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结肠患儿根治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216例先天性结肠并接受先天性结肠根治术治疗的患儿。统计患儿术后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16例患儿中,发生术后小肠结肠炎57例,发生率为26.39%。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营养不良、术前合并上呼吸道或肺部感染、术前合并小肠结肠炎、术后伤口感染是患儿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营养不良、感染症状等情况的先天性结肠患儿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风险较高,建议对于此类患儿要提高警惕,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治疗,以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儿童 先天性巨结肠症 小肠结肠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饮食干预预防先天性结肠患儿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2例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间接诊并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结肠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并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n=36)与观察组(n=36)两组。其中向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对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护理指导的基础上加强饮食干预。对两组患儿术后进行半年的观察,比较并分析两组患儿术后恢复期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与Heikkinen 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未发生小肠结肠炎,对照组发生5例(13.89%)( P<0.05);观察组患儿的Heikkinen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通过给予饮食干预先天性结肠患儿术后护理,可明显降低患儿的小肠结肠炎发生的风险,改善患儿倡导功能,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饮食干预 先天性巨结肠 小肠结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A型肉毒毒素(type A botulinum toxin,BTX-A)治疗结肠根治术后便秘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结肠根治术后便秘复发行肛门内括约肌BTX-A注射治疗的19例患儿。统计分析结肠根治手术基本信息,BTX-A注射前和注射后1个月、3个月时直肠肛管测压、Wexner便秘评分及肠炎和腹胀发生情况。随访BTX-A再次注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对分类变量进行分析,对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BTX-A注射后1个月及3个月,患儿肛门静息压、直肠静息压和Wexner便秘评分较注射前有所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9例患儿注射BTX-A后腹胀情况减轻18例,肠炎症状减轻17例,腹胀情况、肠炎症状较注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8例(42.1%,8/19)患儿因梗阻症状反复发作进行了BTX-A多次注射。5例(26.3%,5/19)患儿注射后出现肛门疼痛。结论BTX-A注射可降低结肠根治术后的便秘复发患儿的梗阻症状发生率。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巨结肠根治术 便秘 A型肉毒毒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先天性结肠术后肛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收的37例行先天性结肠术治疗的患儿当作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进行分组。1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19例观察组加强术后肛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与术后并发症率等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77.78%),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率(5.26%)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术后肛门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率,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术 肛门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围绕先天性结肠(HD)行经肛门根治术后患儿发生结肠炎(HEC)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 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先天性结肠结肠类缘病患儿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9年10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放射科收治的80例先天性结肠结肠类缘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病理检查确诊结果分为A组(先天性结肠患儿,n=37)、B组(结肠类缘病患儿,n=43)。回顾性分析A组先天性结肠患儿、B组结肠类缘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两组均于病理检查前接受X线及钡灌肠检查,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X线、钡灌肠检查结果。结果A组先天性结肠患儿、B组结肠类缘病患儿性别、年龄、胎龄、分娩方式、临床表现、肛检情况等数据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X线钡灌肠表现中移行段所占比例(83.78%)高于B组(6.98%),A组不规则收缩所占比例(37.84%)低于B组(8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X线钡灌肠表现中痉挛段、钡剂残留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钡灌肠24 h后复查钡剂残留部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扩张段结肠内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扩张段与移行段/痉挛段肠壁间夹角大于B组(P<0.05)。结论先天性结肠患儿、结肠类缘病患儿在临床资料上多有相似性,但两者经X线钡灌肠检查仍可鉴别。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巨结肠类缘病 临床表现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70例小儿先天性结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35例。观察组给予患儿腹腔镜下结肠根治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患儿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小儿先天性结肠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结肠根治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