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估扩肛治疗在婴幼儿便秘以及巨结肠根治术后处理中的疗效。方法对60例功能性便秘婴幼儿(为便秘治疗组)和60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1个月的患儿(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组)运用本院专利扩肛器分别行扩肛治疗,并进行排便功能问卷调查、结肠钡灌肠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对扩肛前后肛肠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便秘治疗组60例经过扩肛治疗后,50例便秘消失(每日均排大便);8例便秘好转(偶有停止排便2—3d,干预后恢复);2例无效;复查结肠钡灌排空延迟,RAIR阴性率、肛管蠕动波紊乱较扩肛前明显减少(P〈0.01)。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Soave)组60例于术后1个月行扩肛治疗,随访6个月后,42(70%)例排便次数逐渐减少至每日1—2次,复查钡灌排空延迟,RAIR阴性率、肛管蠕动波紊乱较扩肛前明显减少(尸〈0.05)。结论扩肛治疗对于婴幼儿功能性便秘而言,可以建立反射,刺激便意;促进蠕动,缓解肛压;阻断肠神经元病变的继续发展。对于巨结肠根治术后患儿而言,可以扩开瘢痕,使排便通过无阻力;促进新建直肠顺应性恢复;促进直肠肛管抑制反射建立;促进蠕动,缓解肛压,减少肠炎发生,最终使肛管直肠排控便机制达到正常。
简介:目的观察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结肠组织钾离子通道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先天性巨结肠患儿4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本院肠套叠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患儿结肠组织钾离子通道蛋白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HERG1钾离子通道蛋白表达阳性率、Kv3.4钾离子通道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5.0%(34/40)、9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0%、10.0%(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结肠组织钾离子通道蛋白呈高表达特征,可能为先天性巨结肠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结肠造口术后住院患者7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为38例,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术后恢复指标、应激状态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引流量、初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且HAMA、HAMD及NRS评分都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应用综合干预护理措施,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节省了费用,缓解了应激状态,值得推广并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2月-2016年7月共20例经X线诊断并经外科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为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病例,将其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腹部平片表现为肠管不同程度管状积气。钡剂灌肠检查中10例表现为直肠远端狭窄;6例表现为乙状结肠远端、直肠狭窄,均无明显扩张段及移行段;3例无明显可见的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仅1例表现有明显狭窄段、移行段、扩张段。20例患儿24~48h随访均可见不同程度钡剂潴留。结论钡剂灌肠造影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首选检查;X线影像表现往往不典型,需要与类似疾病进行鉴别后根据排钡情况及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院接受护理的40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总结其护理的具体措施,以便获得有效的结肠癌患者术后护理经验。方法针对结肠癌患者开展心理护理,以便缓解结肠癌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其长期郁结的消极心理情绪;针对结肠癌患者进行系统的饮食护理,确保患者的术后营养补充,实现营养的均衡供给,并尝试补充维生素、脂肪与蛋白质。针对患者开展人造肛门的有效护理,引导患者能够实现自我的扩肛与调整粪袋口的松紧,逐步使患者养成在排便后自行清理人造肛门的吸管。积极引导家庭的护理与观察,确保其能够进行适度的锻炼活动。结果经过系统的护理,本组的40例结肠癌患者的病情能够获得较为稳定的效果。结论针对结肠癌患者开展系统的护理,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的病情能够快速的稳定好转。
简介:目的:探讨经肛门微创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46例先天性巨结肠小儿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腹会阴联合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肛门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肠道恢复排气时间以及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例,8.70%)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34.78%),观察组患者术后排便控制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肛门微创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治疗效果良好,能有效地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对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回顾本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50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CT进行术前诊断,然后进行病理学切片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进行分析,观察CT诊断的准确率,同时在术后半年复诊时观察对比CT与病理学切片诊断结果。结果50例患者经过术前CT诊断,CT结果显示49例患者为结肠癌,而通过病理切片诊断50例患者均被确诊为结肠癌,CT诊断的准确率为98.00%;术后半年复诊同样先给予所有患者CT诊断,结果显示19例患者出现复发现象,而通过病理切片确诊有20例出现复发,CT诊断的准确率为95.00%,CT与病理检查手术前后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采用CT在术前结肠癌及术后结肠癌复发进行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进入我院治疗的54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27)和观察组(n=27),对照组患者使用病理切片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确诊,观察组患者使用CT的方式进行诊断。结果病理分期中准确度为86.34%,术后发作患者10例,发生率为37.04%,CT复诊准确率为94.60%,结论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术前结肠癌和术后复发的准确性,以便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