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危重患者的抢救和化疗,禁食患者的治疗,必须通过外周静脉途径来补充营养剂和给予化疗药物。长期输入高渗透压液体及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会引起患者穿刺肢体的疼痛、肿胀、静脉炎等,而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技术要求高,操作较复杂,病人多有恐惧感及各种不适。PICC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穿刺技术易掌握等特点,是一种较为有效方便的中长期静脉治疗途径。

  • 标签: PICC 临床应用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锁骨下静脉穿刺 护理 危重患者
  • 简介:目的探索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新技术在基层医院的有效应用,为石山地区医疗上推广应用该项新技术提供成功经验。方法观察记录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开展此项护理新技术应用于大手术、化疗及病情危重等患者共64例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保留时间、并发症、病人及家属认可率和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等。结果一次置管成功60例,占93.75%,二次置管成功4例,占6.25%,总置管成功率100%;导管保留时间为7-170天;穿刺部位感染0例;静脉炎1例,导管堵塞1例,各占1.67%;病人及家属认可率和满意度分别为100%和98.3%,护士工作满意度98.6%。结论PICC操作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患者的认可率和满意度高,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正确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应用 推广
  • 简介: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在临床中的应用来比较不同患者更适合于哪一种导管,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选择PICC组、VPA组各30例,分别统计置管成功率,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93.3%,总置管成功率为100%;VPA组一次置管成功率96.7%,总置管成功率1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PICC组为20.0%,VPA组为3.3%(P〈0.05);两组因意外因素致拔管留置时间,PICC组为1年左右,VPA组为2年以上。结论从长远期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考虑,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需要二年以上的长期静脉输液的推荐使用VPA,反之推荐使用PICC

  • 标签: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比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隧道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非隧道式PICC临床应用效果的差异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Scopu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经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共计3 05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隧道式PICC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OR=0.28,95%CI:0.15~0.52,P<0.01)、静脉血栓发生率(OR=0.18,95%CI:0.06~0.55,P<0.01)、渗血发生率(OR=0.30,95%CI:0.21~0.42,P<0.01)、静脉炎发生率(OR=0.48,95%CI:0.26~0.88,P=0.02)、导管异位率(OR=0.27,95%CI:0.18~0.41,P<0.01),且不会增加神经、动脉损伤发生率(OR=0.49,95%CI:0.10~2.35,P=0.37)。两组导管堵塞(OR=0.56,95%CI:0.20~1.59)、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OR=0.57,95%CI:0.21~1.55)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隧道技术能够有效提升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但后期仍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 标签: 并发症 皮下隧道技术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PICC(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PICC置管也日益增多,开展科学的、有效的管理对PICC应用、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它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安全性高等优点,适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等。那么PICC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技术,它的操作,适应症,特点,并发症,作为护理人员我们该如何护理,这都是我这篇文章所要阐述的内容。

  • 标签: PICC 适用范围 临床中的应用 并发症及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PICC中的应用。方法对我科2009年12月~2011年5月进行PICC插管的112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本组病例置管成功率为100%,最长留置225天,最短35天。发生机械性静脉炎2例,穿刺点出血3例,导管堵塞9例,非计划性拔管1例。结论对PICC患者心理干预能减少或避免相关并发症。

  • 标签: 心理干预 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病人的安全管理,防范和降低置管风险,保证管道的正常使用。方法对361例PICC置管患者实施充分告知,重点健康教育,加强护理人员安全认知、置管、维护、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结果本组361例病人无严重PICC并发症及医患纠纷发生,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率提高

  • 标签: 肿瘤 PICC应用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技术在肿瘤科的应用情况。方法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肿瘤科应用PICC置管技术的情况。结果应用PICC置管技术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结论应用PICC置管技术节约成本,减少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治疗纠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 肿瘤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一种由护士可以操作的深静脉置管,留管时间长,感染率低,维护方便,为需要中长期输液的患者及危重患者提供了良好的静脉通道,现已在国内大中型医院广泛应用,置管技术及护理均得以提高,日趋完善。

  • 标签: PICC导管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并摘录我院从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之间收治的肿瘤患者共有40例展开PICC置管与综合护理,分析患者在护理前后的有效率与感染率,并了解患者对于护理初期与护理后期的各项护理服务进行评分。结果护理后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更高,同时降低了感染的几率,与此同时,患者在护理初期给予了一定的满意评价,护理后期评价的结果升高。前后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肿瘤护过程中,进行PICC置管术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使得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得到优化,患者较为认可。

  • 标签: PICC 肿瘤护理 应用观察
  • 简介:摘要肺癌患者需要长期的化疗,因反复长期的化疗和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害,给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同时也给护理操作带来了不便。PICC应用,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极大降低了临床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从而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完成。

  • 标签: PICC化疗 操作方法 适应症
  • 简介:老年患者由于多种因素,如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差、皮肤松驰.周围循环障碍以及多次反复静脉穿刺致静脉炎,特别是伴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时,采用四肢浅静脉穿刺时困难较大,但静脉给药是治疗、抢救老年患者的主要途径,是护士工作的一项主要的技术操作,工作量大,也是大多数老年患者不愿接受的一种给药方法.为了改进给药方法减少老年患者的痛苦,保证治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我科2002年7月以来,外周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其独特的优点开始在临床使用,它可避免传统的插入途径置管,尤其锁骨下静脉穿刺可能出现气胸、血胸、感染、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成为老年患者长期输液、抢救的重要途径.

  • 标签: 老年患者 临床应用 治疗 PICC 抢救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以减轻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对他们造成的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的痛苦。方法对102例肿瘤患者采用PICC置管对其观察和护理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PICC置管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抗肿瘤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保证治疗过程顺利完成。

  • 标签: 肿瘤患者 PICC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