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作为儒家思想表现载体的庙堂汉碑隶书,既是书法艺术走向自觉和成熟的结果,同时也因其稳健俊逸、丰满腴润、肃括宏深、沉古遒厚而成为隶书的标准和极则。然而,由于标准和极则所形成的完美以及书法艺术自身的发展变化,隶书体一度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直到明清碑学、训诂学、考古学之兴起,书家们才又重新审视隶书,并由此开始了隶书艺术的复兴。尤为可喜的是近代以来,秦汉简帛书法的大量出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隶书艺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 标签: 庙堂汉碑 隶书 发展
  • 简介:从汉高祖衣锦还乡到汉文帝、汉景帝的所谓文景之治以后。得到充分休养生息的汉代社会,犹如沉睡初醒的雄狮,养精蓄锐、恢复元气而开始吼叫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对外武力开拓,对内发展经济.统一思想,繁荣文化,这是汉代社会最光辉灿烂的时期。满足温饱、安贫乐道、无所事事已成为往日旧话,由于西汉前期的集聚和储备,有了享受和挥霍的条件,酒足饭饱的人们开始心猿意马、富于想象了。

  • 标签: 汉碑 汉简 汉代社会 文景之治 休养生息 统一思想
  • 简介:一、汉碑转折分类通过分析汉碑作品,笔者归纳出七个方面的转折。现列举如下:(一)转笔和折笔转,《说文·车部》:"运也。"《康熙字典·广韵》:"动也,旋也。"转,采用圆笔,即所谓"转以成圆",指运笔时写出圆转回旋、没有棱角方折的笔画。其关键处在于笔转的时候,不能停驻,且要提着笔写(如图1、2)。折,《康熙字典·集韵·韵会·正韵》:"拗折也。"

  • 标签: 汉碑 广韵 字典 康熙 折笔 列举
  • 简介:有清一代,著力保护洛阳古迹者,当属雍正初河南知府张汉。清乾隆《洛阳县志》、《河南府志》、嘉庆《洛阳县志》,皆列张汉为“名宦”、“循吏”。

  • 标签: 张汉 碑刻 中国 文物考古 生平
  • 简介:  金秋9月,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倾十年之力、投资数百万元精心打造的《汉碑全集》隆重出版.煌煌六卷的《汉碑全集》创造了中国出版界的数项第一.  这是自汉迄今两千多年来出版的第一部两汉碑刻全集.  这是收录两汉碑刻文字资料最多最全的第一部《汉碑全集》.这是第一部完美地将两汉碑刻拓本与释文融为一体的《汉碑全集》.……

  • 标签: 汉碑全集 好评如潮 煌煌汉碑
  • 简介:汉碑全集》和《汉魏六朝碑刻校注》是目前东汉碑刻拓片辑录及语言文字整理最完善的两部著作,但在字形迻录、疑字考释、碑文释读、碑文注解等方面仍存在值得商榷之处,需要作进一步的补正.

  • 标签: 东汉碑刻 释文 补正
  • 简介:  两汉刻石文字记载了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历史变革、文化发展、文字演变等重大历史信息.特别是在文化普及和文字规范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汉碑创造了我国文字史和书法史上的奇迹,它为我国的文字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奠定了汉字走向规范化的基础,同时在文字书写过程中也创造了书法艺术的辉煌.汉代隶书空前的发展,使这一书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出现了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千古风范话 话汉碑
  • 简介:李克正是清代乾隆、嘉庆间著名的金石家、书法家,山东武梁祠画像石的发现者。但是其事迹不见于任何金石家、书画家、美术家词典,而在《中国人名大辞典·补遗》中有一段记载:"李克正,洪洞人,字端勖,自署梅村。博雅嗜古,工诗,善篆刻,尤长分隶。尝游紫云山得汉武梁祠石室画像,多洪迈《隶释》所未及者,晚所手拓古碑八十余种,颇资考核。"我们欲求进一步探索他的生平书迹,只有求之于《洪洞县志》了。民国六年《洪洞县志》卷十六。有李东琪撰《文学李梅村先生墓碑文》,称李克正"少博诗书,长嗜金石,自秦汉魏晋

  • 标签: 武梁祠画像石 汉碑 中国人名 墓碑文 金石 洪洞
  • 简介:刘熙载在《艺概》中说“秦碑力劲,汉碑气厚”,概括了两个朝代的书法特点、审美意象,后面还有一句“一代之书,无有不肖乎一代之人与文者”,值得认真探讨。

  • 标签: 汉碑 《艺概》 书法特点 审美意象 刘熙载
  • 简介:5月8日,交通运输部官网公布《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正案征求意见稿)》,甫一出炉即广遭诟病一尤其是“征求意见稿”提出的采用延长收费年限方式补偿高速公路重大节假日免费的“修正案”,所受抨击之声不绝于耳。

  • 标签: 征求意见稿 管理条例 收费公路 高速公路 收费年限 修正案
  • 简介:战争时期,特殊的政治需要营构了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如赵树理一样的知识分子能够在此氛围中,既表达民间愿望,又宣传庙堂的主流意识,还可在两者之间传达知识分子的精英思考。建国后的27年,庙堂、民间和知识分子关系的变化,使知识分子话语几乎无存身之地,赵树理只能把对社会的精英思考,隐匿在在民间形式和主流政治话语中。

  • 标签: 赵树理 知识分子 精英意识 民间 庙堂
  • 简介:登临五台山,徜徉在寺庙集群区,或晨曦初萌,或暮霭低垂,和着山泉伴着风铃,你会听到一种不似仙音胜似仙音的曲乐,令你久久神往,如醉如痴。这就是佛山圣境的庙堂音乐。庙堂音乐最初源于印度的梵音佛曲,随着历代佛教事业的兴起,逐步吸取了中国唐宋曲牌,元代杂剧、散曲,以及昆曲、民歌、民间器乐曲等发展而来。翻开有关记载,我国庙堂音乐分南北两个系统,北系统又分东西两路流派。五台山寺庙音乐属北方系统,又独立于东西两路流派之外,自成风采。而五台山寺庙又分青庙与黄庙两个派别。青庙讲究“入法”,即规矩,风格幽雅、静谧。黄庙不拘一格,曲调明朗、自如,富有民间色彩。青庙使用“管调”,黄庙使用“角调”,青黄庙都用工尺谱记乐曲。

  • 标签: 五台山 音乐性 器乐曲 元代杂剧 工尺谱 集群区
  • 简介:甘肃陇西是西北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文化资源广博,文化积累深厚,有名的李氏文化发祥于此。仅从宗教遗迹来看,陇西在历史上承载的皇天厚土和经历的荣辱兴衰在其内容中可见一斑。现就陇西县城及近郊宗教建筑和历史上曾经辉煌的寺观做一抢救性记录,以更好地了解甘肃清代以来宗教发展状况的脉络。

  • 标签: 陇西 寺观 清代 历史文化名城 变迁 兴废
  • 简介: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作为祖国优秀传统艺术形式之一的书法,自甲骨、钟鼎,到篆、隶、草、楷、行书等,至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汉碑作为汉隶的主要载体,经历了两汉鼎盛、清代中兴、现代繁荣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隶书始于战国,成熟于东汉,它作为篆书的草写,笔画由圆入方,结体由繁入简,这也是文字发展的规律所在.东汉时期,由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各种碑刻的大量出现,在书法艺术领域形成了隶书的第一个高峰,特别是桓、灵二帝时期的大量汉隶碑刻,一碑一貌,风格各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比如、、等,方拙朴茂,博大精深,最能体现汉碑雄强一路的风格;法度森严,典雅凝整,有、、、等,线条上呈现出刀笔结合的特征,刀不掩笔,注重笔墨书写意味的传达,具有情理交融、文质彬彬的审美风范;而、等,奇古多变,带有篆籀遗味,打破了汉隶固有的方笔特征,崇尚圆笔,挑处丰肥.由于汉隶主要是以汉碑为载体的,汉碑的绝大部分书体都是隶书,因此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汉碑视作隶书的典范.……

  • 标签: 中国书法 书法发展 发展影响
  • 简介:独特的五坊合一“灵星门”、东西庑的素色屋顶,在押犯人手书的“万仞宫墙”照壁以及全国罕见的孔庙“节”字碑,这些不合规制、出人意料的事竟然同时现出在封建社会的神圣庙堂——四川第一大、西南第二大的犍为文庙中……

  • 标签: 犍为县 文庙 院落式结构 棂星门 泮池 建筑风格
  • 简介:<正>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前曾调查省境内现存的汉碑一文,在一九六四年《文物》五期刊载。其中有错误的,亦有须补充的,兹综述如下:李孟初碑原文云:“碑文隶书,文右题‘故宛令益州刺史□□字孟初神祠之碑。’”按:原文为“故宛令益州刺史南郡襄阳李下缺字孟初神祠之碑”(据《金石萃编》卷八)。现碑文益州刺史下模糊的两字为南郡,在原石上看得很清楚。原文又云:“碑文中‘劝农贼捕掾’一

  • 标签: 碑文 益州 订补 河南省 后汉书 金石
  • 简介:  近日,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倾十年之力精心打造的《汉碑全集》正式出版发行.这是自汉迄今两千多年来出版的第一部两汉刻石全集.2006年9月26日,《汉碑全集》出版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召开,张海、李学勤、邵大箴、程大利、赵超、王宁、徐自强、施安昌、朱绍侯、陈洪武、周俊杰、刘恒、李强等20多位全国书法、美术、历史、考古、文物、金石、文字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河南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王成法、出版业务部主任王刘纯、《汉碑全集》主编徐玉立等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 标签: 全集出版 出版学术 发言纪要
  • 简介:<正>与《九成宫醴泉铭》相比,《孔子庙堂碑》结构中正,字形稍扁,横平竖直,用笔圆而结体方。字形端庄大方,平和温婉,显得轻松自由,典雅飘逸。《孔子庙堂碑》的结构是如何实现中正平和、典雅飘逸的呢?首先是一些主要笔画,比如长横、长撇、长捺、钩画等尽力展开,给人开阔疏朗的感觉。图中"方、无、旦"的横都是伸

  • 标签: 孔子庙堂碑 九成宫醴泉铭 结体 临习 临写 作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