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人生,其实是一种长度的存在.年龄,就是衡量它的单位之一.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就是把人生不同境界与各异的年龄长度相对应,道出了一种常识性的真理,因而获得了后世的普遍认同,被反复引用.忧伤与快乐的相互交错、重叠,构成了我们短促的人生.一位诗人说得好:"只要谈起人生,我们总想起痛苦,当然也想起幸福.就像天上时常下雨,同时又会显出太阳,太阳和雨交往的日子,就是我们对人生的理解."
简介: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可以说多种多样,喜、怒、哀、乐,憎。恼、爱、忧,每一种感受都有其丰富的内涵。就拿“忧”来说吧,它在字义上无非是忧虑、担心的意思,但深究起来,也有不少值得回味和探讨的地方。大千世界,“忧”时刻伴随着芸芸众生。孔子认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表明“忧”在时间跨度上具有连续性;曹操对“忧”的体会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清楚地告诉我们,“忧”从内心产生,具有客观性,并不是人的主观意志所能抗拒得了的。不同阶层的人,其所“忧”的内容千差万别。自古以来,忠臣良相忧的是国家社稷,人民疾苦,《三国演义》里说诸葛亮“夙夜忧叹,罚二十以上皆亲览,惟恐别人不如他尽心”;文人墨客忧的是光阴易过,好景难留,古人曾吟道:“玉筋无味,中有佳人千点泪。学道忘忧,一念还成不自由”。远在春秋时代的杞国,也有个别的人无所忧虑,却老是担心天要塌下来使他无处存身,以至愁得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于是给后人留下了“杞人忧天”这样一句成语。社会发展到今天,生活内容丰富异常,可忧的事情就更多了。就普通老百姓而言,从工作事业到养老扶幼,从同事交往到购地建房,无不引得我们去思、去忧,真可谓“忧端齐终南,鸿洞不可掇”。“百优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简介:人贵在自知之明,更青在有忧己之志。党的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忧国忧民固然重要,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忧己”切不可忘。韩非子曰;“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往往是知人、治人容易,而知己、治己就很难。有些人忧他人多,优自己少对别人的短处看得多,对自己的短处却视而不见,或见而不识,原谅自己太多。有些领导干部想私事多,想公事少;自我感觉良好多,看自己缺点少;还有少数领导干部高官厚禄不知足,想的不是勤政廉政,为人民服务,而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象陈希同、王宝森的所作所为,就完全背离了党的根本宗旨,破坏了一个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的形象,物欲横流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为党纪国法所难容。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