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腰骶丛神经影像诊断中扩散加权神经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5名接受腰骶部检查的病人进行研究,让病人分别接受MRIPROSET检查和DW MRN检查。结果:MRI PROSET对腰骶丛神经显示率为100%,在显示效果上明显强过DW MR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SET可清楚的展现腰骶神经根,神经根病变。DW MRN在腰骶丛神经受累增粗和信号增高方面具有显著的敏感性,通过MIP所构成的3D图像能够清除的展现腰骶丛节后神经。结论:采用DW MRN 能够全方位的展现腰骶丛神经和节后神经。PROSET联合DW MRN进行使用,可让腰骶丛神经病变在准确成像下直接进行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 在腰骶丛神经影像诊断时可应用PROSET技术以及DW-MRN技术,为提高患者的诊断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扩散加权磁共振神经成像以及选择性水激励脂肪抑制技术具有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目标选择在我院进行腰骶部检查的受检者,纳入其中的30例进行研究。结果 针对受检者的腰丛神经显示效果进行分析,PROSET的显示率明显比DW-MRN好很多,产生的差异十分明显(P<0.05),同时对骶神经以及腰骶干的显示效果进行分析,比DW-MRN优秀很多(P<0.05)。受检者的根鞘和腰骶神经根可以通过PROSET清晰的显示出来,同时腰骶丛神经信号增高和受累增粗则DW-MRN较为敏感,受检者的腰骶丛节后神经可以通过MIP重组的3D图像有效的显示出来。结论 受检者腰骶节后神经和腰骶丛神经节可以通过DW-MRN直观的显示,通过和PROSET进行联合应用,可以更加直观的诊断腰骶丛神经病变。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扩散加权神经成像在腰骶丛神经影像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5年-2020年期间选择来我院治疗的18例腰骶丛神经损伤对其使用DW-MRN技术对腰骶部位行加权扫描,观察腰骶丛神经损伤的影像特点。结果 DW-MRN原始轴位图像中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腰骶丛神经根及跟梢清晰可见,神经节及节后纤维素等细微结构均显示良好。经MIP技术重组得到的冠状位影像资料可清晰的观察到患者腰骶丛节后神经的形态和走形;腰骶丛神经损伤患者DW-MRN影像学资料显示腰骶丛神经呈均匀高信号,神经节信号更高。结论 DWMRN应用在腰骶丛神经对腰骶丛神经成像中意义重大,与现有诊断技术联合可提高腰骶丛神经损伤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简介:目的:评价高分辨率扩散加权成像(readoutsegmentationoflongvariableecho-trainsdiffusionweightedimaging,RESOLVE-DWI)颅脑MRI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其对脑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测量的影响,并与常规颅脑扩散加权成像(DWI)进行比较。方法:采用SiemensMAGNETOMAera1.5T超导MRI扫描仪,分别采集43例因头痛、头晕接受头颅MRI检查者的头颅RESOLVE-DWI和常规DWI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共分为5级,客观评价为测量脑组织的信噪比及ADC值,比较2组结果。结果:对于43例受检者,RESOLVE-DWI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明显优于常规DW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SOLVEDWI组脑实质的平均信噪比值明显高于常规DW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图像所测得的脑实质平均ADC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SOLVE技术应用于扩散加权成像序列能改善图像质量,提高信噪比,对脑白质ADC值的测量没有影响,可常规用于头颅扫描。
简介:目的评价MRIT2WI联合DW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荟萃分析,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英文数据库PubMed。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4年12月。中文检索词为“扩散加权成像”或“弥散加权成像”、“前列腺癌”或“前列腺肿瘤”和“T2加权成像”,英文文献检索词为“diffusionmagneticresonanceordiffusionweightedimagingorDW—MRIorDWmagneticresonanceandT2weightedimagingandprostatecancerorprostatecarcinoma”。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T2WI联合DWI诊断前列腺癌的中英文文献,由2名研究者按盲法严格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效应量、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AUC。结果按照检索词共获取文献129篇,符合纳入标准文献13篇,共671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文献存在非阈值效应(P〉0.05),异质性检验未发现异质性来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分别为0.74(95%C10.67~0.80)、0.79(95%C10.68—0.87)、3.65(95%CI247—5.38)、0.34(95%C10.27~0.43)、11.63(95%CI6.97—19.39)。SROC计算AUC=0.82(95%C10.78~0.85),P=0.763。发表偏倚检验提示无发表偏倚(P〉0.05)。结论LWI联合DWI诊断前列腺癌的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且广泛运用;而T2WI联合高b值、超高b值下的DWI诊断前列腺癌诊断效能可能更佳,但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激发次数和图像空间采样重建算法(image reconstruction using image-space sampling, IRIS)对颅底多次激发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multi-shot echo planar imaging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MS-EPI DWI)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招募健康志愿者49例,年龄(42.00±19.39)岁,所有受试者均行常规单激发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single-shot echo planar imaging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SS-EPI DWI)序列和基于IRIS的MS-EPI DWI序列(激发次数分别为8、6、4、2)。测量计算两侧小脑和脑干脑桥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 CNR)。两位观察者采用五分评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采用Kappa检验评价两位观察者评分的一致性。使用Friedman检验MS-EPI DWI序列不同激发次数ADC、SNR、CNR及主观评分与SS-EPI DWI序列的差异性。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后续多重比较并对P值做Bonferroni校正。结果两位观察者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0.795、0.871、0.782、0.880、0.847)。MS-EPI DWI序列不同激发次数间比较,两侧小脑AD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S-EPI DWI序列相比,当激发次数为8时,MS-EPI DWI序列左脑桥脑干处ADC小于SS-EPI DWI序列(P<0.05);当激发次数为4、2时两侧脑桥脑干ADC小于SS-EPI DWI序列(P<0.05);当激发次数为8、6、2时,MS-EPI DWI序列两侧小脑和脑桥脑干SNR、CNR及主观评分均大于SS-EPI DWI序列;其中当激发次数为6时,左侧小脑和脑桥脑干SNR、CNR和右侧小脑SNR、CNR,右侧脑桥脑干SNR及主观评分较SS-EPI DWI序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S-EPI DWI序列相比,基于IRIS的MS-EPI DWI序列具有SNR较高、几何畸变小等优势。对于颅底部成像,临床推荐使用MS-EPI DWI序列激发次数为6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鉴别诊断肝癌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60例肝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资料,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病情,术前行 DWI扫描,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分析 DWI对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参照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磁共振加权成像对肝癌的诊断符合率与手术病理诊断相近,两种方法诊断符合率无显著差异 (P> 0.05);与原发性肝癌组相比,肝囊肿组以及海绵状血管瘤组患者 ADC水平明显更高,独立样本 t检验提示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 (P< 0.05); DWI扫描检出肝海绵状血管瘤 5例,肝囊肿 4例,良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 75.0%, 2例肝血管瘤漏诊, 1例肝囊肿误诊为转移瘤。检出原发性肝癌 48例,恶性病变符合率为 100.0%, DWI对肝脏恶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检出率 (χ2=12.632,P=0.006);肝囊肿组患者 ADC水平明显高于海绵状血管瘤组 (P< 0.05)。参照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磁共振加权成像对肝癌的诊断符合率与手术病理诊断相近,两种方法诊断符合率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 DWI是临床诊断肝癌的一种有效手段,其诊断符合和诊断效能高,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果满意,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充分的影像学支持,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echo-planar imaging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EPI-DWI)和梯度自旋回波扩散加权成像(gradient and spin echo DWI,GRASE-DWI)在颅脑MRI中的图像质量。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临床怀疑为脑梗死的患者。扫描序列为T2WI-TSE、T1WI-TSE、单次激发EPI-DWI和GRASE-DWI。两位神经放射学医师采用双盲法,运用5分法分别评估EPI-DWI和GRASE-DWI图像。评价指标包括图像清晰度、变形和磁化率伪影。对于确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比较两种DWI图像的ADC、T1WI-TSE与两种DWI的融合图像的不匹配距离、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信噪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信号强度比(signal intensity ratio,SIR)。使用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45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33例诊断为为脑梗死。GRASE-DWI的变形和磁敏感伪影均小于EPI-DWI (P<0.05),两种DWI图像清晰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者间一致性良好(Kappa=0.67、0.61、0.69、0.71),GRASE-DWI的SNR和CNR均低于EPI-DWI (P<0.05),SIR无显著性差异(P=0.08),GRASE-DWI的正常脑组织和梗死区的ADC值均高于EPI-DWI (P<0.05)。GRASE-DWI与EPI-DWI的错位距离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RASE-DWI可以通过减少敏感伪影和变形,显著提高DWI图像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50例肝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所有肝癌患者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测量患者的病变区域,以及正常的肝组织的扩散敏感系数值。结果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后,所有患者的肝癌病灶都呈现为高信号,测量肝癌病灶的97个区域的扩散敏感系数值,结果显示为(0.10-1.13)×10-3mm2/s,明显低于正常肝脏的扩散敏感系数值。结论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肝癌患者的肝癌病灶,具有检出率高的特点,在肝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值得各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早期创伤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5月至2020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早期创伤性脑损伤患者51例,颅脑CT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将其设为研究组,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行磁共振SWI、DWI及常规序列检查。回顾性分析两组受试者脑部不同部位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统计磁共振SWI、DWI对早期创伤性脑损伤病灶检出情况。结果研究组额叶、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处、内囊后肢的ADC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示,额叶曲线下面积(AUC)=0.829、P<0.05,半卵圆中心AUC=0.942、P<0.05,胼胝体膝部AUC=0.925、P<0.05,胼胝体压处AUC=0.880、P<0.05,内囊后肢AUC=0.743、P<0.05。磁共振常规序列、DWI序列的水肿灶检出数(56、106个)多于SWI序列(22个),SWI序列的出血灶检出数(287个)多于常规序列(31个)、DWI序列(43个)。结论磁共振SWI、DWI均可为创伤性脑损伤早期诊断提供帮助,磁共振SWI可有效检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出血灶,DWI可有效检出患者水肿灶。
简介:目的:比较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alkurtosisimaging,DKI)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定量参数反映直肠癌组织学特性的优劣。方法:20例直肠癌患者及23例健康志愿者经过3.0T磁共振DKI扫描。扫描参数:采用5个b值(b=0、500、1000、1500、2000s/mm2),扩散敏感梯度场同时取X、Y和Z轴3个方向。健康组与直肠癌组定量参数[平均表观扩散系数(meandiffusion,MD)、平均表峰度系数(meankurtosis,MK)、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分析。结果:健康组MD、MK及ADC均值分别为1.37×10-3mm2/s、0.96±0.11、(0.76±0.12)×10-3mm2/s,直肠癌组MD、MK及ADC均值分别为(1.10±0.12)×10-3mm2/s、1.22±0.16、(0.60±0.06)×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诊断直肠癌的MD值具有最大的AUC(0.928),MK值的AUC(0.909)居中,ADC值的AUC最小(0.907)。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支持DKI能反映直肠癌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其定量参数MD和MK比ADC对直肠癌组织结构的复杂性更敏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联合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 DKI)对脑胶质瘤的分级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病例82例,均于术前进行DWI与DKI扫描。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患者的常规MRI扫描特征、DWI参数与DKI参数,包括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平均峰度(mean kurtosis, MK)、轴向峰度(axial kurtosis, Ka)、径向峰度(radial kurtosis, Kr)、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 MD)和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随访至2021年10月,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DWI与DKI参数预测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结果82例胶质瘤患者中低级别38例(1级5例、2级33例)、高级别44例(3级21例、4级23例)。不同级别胶质瘤病例的病变数量、信号、病灶面积、水肿及强化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升高,ADC、MD降低,MK、Ka、Kr升高(P均<0.05);胶质瘤级别与ADC、MD呈明显负相关,与MK、Ka、Kr呈明显正相关(P均<0.05)。截至2021年10月,82例胶质瘤患者中存活40例、死亡42例。死亡组中高级别胶质瘤、多发病变、明显水肿、明显强化的占比及MK、Ka、Kr高于存活组(P<0.05),ADC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胶质瘤级别、瘤周水肿情况、肿瘤强化情况、ADC、MK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MK预测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95% CI:0.690~0.961),以0.550作为截断值时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6.6%和80.5%;ADC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89(95% CI:0.633~0.945),以1.240作为截断值时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2.9%和76.8%;MK联合ADC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03(95% CI:0.808~0.994),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3.9%和85.4%。结论DWI联合DKI可无创评估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及水分子扩散信息,对胶质瘤分级诊断及预后评估有较高的评估价值,MK与ADC联合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预测脑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经增强MRI检查和临床诊断为脑转移瘤和非脑转移瘤患者的MRI平扫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105例脑转移瘤(转移组)和103例非脑转移瘤(非转移组)患者的常规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WI/FLAIR)、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54、23、9和19例,非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和等信号分别为52和5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1、9、72和23例,非转移组中T2WI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为11和9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DWI低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31、65例;非转移组中DWI高信号4例,其余均呈等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FLAIR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5、60和36例,非转移组中T2WI/FLAIR均为高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病灶周围伴水肿69例,高于非转移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的ADC值为(0.919±0.019)×10-3 mm2/s,低于非转移组[(1.098±0.012)×10-3 mm2/s,P<0.05]。结论对于伴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脑转移瘤与非转移瘤患者MRI平扫中的T1WI、T2WI、DWI和T2WI/FLAIR信号差异明显,混杂信号、病灶周围水肿和DWI扩散受限有助于诊断脑转移瘤,以上参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预测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必要时需进一步行MRI增强扫描以明确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预测脑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经增强MRI检查和临床诊断为脑转移瘤和非脑转移瘤患者的MRI平扫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105例脑转移瘤(转移组)和103例非脑转移瘤(非转移组)患者的常规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WI/FLAIR)、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54、23、9和19例,非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和等信号分别为52和5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1、9、72和23例,非转移组中T2WI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为11和9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DWI低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31、65例;非转移组中DWI高信号4例,其余均呈等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FLAIR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5、60和36例,非转移组中T2WI/FLAIR均为高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病灶周围伴水肿69例,高于非转移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的ADC值为(0.919±0.019)×10-3 mm2/s,低于非转移组[(1.098±0.012)×10-3 mm2/s,P<0.05]。结论对于伴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脑转移瘤与非转移瘤患者MRI平扫中的T1WI、T2WI、DWI和T2WI/FLAIR信号差异明显,混杂信号、病灶周围水肿和DWI扩散受限有助于诊断脑转移瘤,以上参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预测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必要时需进一步行MRI增强扫描以明确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评价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下肢神经损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淄博市中心医院诊断为GBS的30例患者及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名健康志愿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30例GBS患者接受下肢神经电生理检查,1周后所有受检者接受下肢神经DWIBS检查。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正常志愿者及GBS患者DWIBS图像重组后的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显示情况进行评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两名医师评分的一致性;不同DWIBS评分间GBS患者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运动神经传导幅度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GBS患者DWIBS胫神经、腓总神经评分与电生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30名健康志愿者的60条胫神经、腓总神经均完整清晰显示,信号强度好,评分均为4分,医师间的一致性很好(Kappa值为1.0)。30例GBS患者的60条胫神经、腓总神经中,53条胫神经、52条腓总神经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包括边缘模糊、扭曲变形、辨认困难、信号强度减弱等;两名医师对胫神经、腓总神经显示情况评分一致性很好(Kappa值分别为0.879、0.863)。随着DWIBS评分的减低,GBS患者胫神经MCV、腓总神经MCV、胫神经传导幅度、腓总神经传导幅度降低,各评分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BS患者胫神经、腓总神经DWIBS评分与MCV呈正相关(r分别为0.83、0.84,P<0.05),与运动神经传导幅度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1、0.79,P<0.05)。结论DWIBS能够三维立体地清晰显示胫神经、腓总神经,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GBS患者下肢神经损伤,且与神经电生理参数有较好的相关性。
简介:摘要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是反映水分子扩散特性、检测组织微观结构变化的功能成像技术,包括单指数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模型、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和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目前已用于软组织肿瘤临床评估。本文就上述四种技术类型做简要介绍,并就其在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组织学分级预测、浸润评估、术后复发监测以及放化疗疗效评价或预测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癫痫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引起大脑短暂性功能障碍的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反复发作性抽搐和运动功能障碍,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要对其进行及时诊断和尽早治疗。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是一种无创成像技术,可以利用水分子的扩散信息反映出癫痫患者大脑组织微观结构变化。DWI技术自被提出以来不断得到发展,出现了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 DKI)及扩散频谱成像(diffusion spectrum imaging, DSI)等技术,在癫痫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常见的几种DWI相关技术做简要介绍,并就其在癫痫灶的定位、癫痫的诊断、癫痫的网络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目的:探讨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辅助CT引导下肺癌病灶细针穿刺活检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过程中护理的价值。方法30例影像学诊断为肺癌的住院患者,先行胸部MR平扫检查,包括DWI序列,再根据DWI图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预定穿刺针活检靶部位,然后行CT引导下肺部病变靶区细针穿刺活检术,对于所有病例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给予护理,积极配合穿刺。结果所有患者选择穿刺靶点时,均避开病变坏死区及肺不张或阻塞性炎症区域,而选取肿瘤实性区域进行穿刺活检,穿刺病理均确诊为肺癌,穿刺成功率及阳性率为100%。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在CT引导下肺癌穿刺活检中,护理干预能够保证患者配合检查及手术,缩短穿刺时间,有效避免和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