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产前检测HBsAg、抗-HIV1+2、抗-HCV,梅毒4项传染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孕妇进行产前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4项血液传染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结果HBsAg阳性436例,阳性率8.5%;抗-HCV阳性1例,阳性率0.02%;抗-HIV1/2阳性2例阳性率0.03%;梅毒阳性14例,阳性率0.3%;总阳性率8.85%。结论孕妇产前血液肝炎病毒及梅毒的感染率较高,应高度重视产前、产时、产后的预防,加强围产期孕妇血液传染标志物检测,采取预防保健措施从而可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避免和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医源性传播和院内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 HIV1/2 抗体与 P24 抗原联合检测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我院收治 62 例 HIV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 ELISA 法检测 HIV1/2 抗体吸光度( OD 值)为临界值的患者 33 例, HIV1/2 抗体吸光度大于等于阳性对照的患者 29 例,通过 电化学发光法联合检测 HIV 1/2 抗体与 P24 抗原 联合检测,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33 例临界值吸光度患者中 27 例 HIV 1/2 抗体与 P24 抗原阳性, 6 例阴性, 29 例大于等于阳性对照值吸光度的患者中 28 例阳性, 1 例阴性,免疫印迹 HIV 确证试验的检测结果与联合检测 HIV 1/2 抗体及 P24 抗原结果一致。结论 HIV 1/2 抗体与 P24 抗原联合检测较 ELISA 法能够更早更准确的发现 HIV 感染,对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国产的2种抗-HIV检验试剂进行质量比较。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本中心的768例血清标本,对其采用ELISA试剂与快速法试剂进行抗-HIV检验,并对其检测质量进行比较。结果ELISA法检测出显示有52份标本为阳性,快速法试剂检测显示有18份标本为阳性,其中有3份快速法试剂检测显示为阳性的ELISA法检测为阴性。ELISA法试剂与快速法试剂检测结果阴性符合率比较(P<0.05)结论国产抗-HIV检测试剂阳性检出率较高,但其采用ELISA试剂对阴性血清样本进行检测,会有假阳性的情况存在,快速法试剂检测抗-HIV的特异性较高。
简介:摘要患儿 男,11月龄,以频繁成簇抽搐发作起病,予地西泮、苯巴比妥及丙戊酸钠联合治疗无效,每天抽搐发作数十次,起病第4天因癫痫持续状态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并出现嗜睡、意识模糊、不能认人、不自主动作、偶兴奋尖叫、夜间睡眠时间减少,脑电图背景活动慢化,监测到频繁后头部起源的临床发作及电发作,脑脊液抗AMPA2受体IgG抗体阳性,诊断抗AMPA2受体脑炎。予人免疫球蛋白及激素冲击免疫治疗,加用拉考沙胺并减停丙戊酸后抽搐缓解,意识转清。临床上以频繁局灶抽搐发作伴有意识水平下降为主要表现的婴儿,应注意鉴别抗AMPA2受体脑炎,尽早启用免疫治疗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引发全球大流行。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是一个特殊人群,由于其免疫系统受损及各种并发症,对SARS-CoV-2的感染风险、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等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对HIV-1/SARS-CoV-2合并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和转归等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ELISA(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免疫渗滤法两种抗-HIV检测方法,了解近三年来皮肤性病门诊HIV感染人群的分布。方法采用分别ELISA(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免疫渗滤法两种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皮肤性病门诊就诊的4251例患者进行抗-HIV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并对抗-HIV确认阳性的29例患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9例抗-HIV确证阳性的患者,ELISA法检测结果示31例阳性,2例假阳性,渗滤法检测结果示30例阳性,1例假阳性;门诊HIV阳性率为0.68%,2008-2010年阳性率分别为0.61%、0.67%、0.75%,三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9例患者中多数都伴有其他性病,伴发率占55.2%。结论两种方法对抗-HIV的检测均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互为补充,提高抗-HIV检测的可靠性;而HIV感染率近三年来有逐年上涨的趋势,并且经性传播的比例也逐渐增多,有必要采取一定措施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简介:HIV疾病是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将其作为工厂来产生病毒自身新的拷贝。药物治疗采用不同制剂的组合,作用于病毒生活周期的不同阶段(图1)。目前,在英国得到批准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包括下列四类。
简介:SYNTHESISANDANTI-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1(HIV-1)ACTIVITYOF9-(2-PHOSPHONYLMETHOXYETHYL)ADENINE(1)ANDITSREGIOISOMER3-(2-PHO...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线HIV-1 RNA > 50万copies/mL的HIV-1感染者,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前后外周血totalHIV-1 DNA的变化。方法从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中选取基线HIV-1 RNA > 50万copies/mL且HAART 96周HIV-1 RNA < 50 copies/mL的初治HIV-1感染者为试验组,年龄性别相当的基线HIV-1 RNA < 50万copies/mL的HIV-1感染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基线和HAART 24、48、96周时total HIV-1 DNA水平。结果基线及HAART 96周,试验组total HIV-1 DNA均高于对照组3.48(3.21~3.80)lg copies/106 PBMCsvs 2.90(2.54~3.30)lg copies /106 PBMCs(p<0.001),2.82(2.38~2.96)lgcopies/106 PBMCs vs 2.37(1.99~2.65) lg copies /106 PBMCs(p=0.001)。HAART 24周、48周,试验组detal HIV-1 DNA较对照组高0.67(0.41~1.03)lg copies/106 PBMCs vs 0.39(0.09~0.73)lg copies/106 PBMCs(P<0.001), 0.8(0.46~1.16)lg copies/106 PBMCs vs 0.43(0.04~0.63)lg copies/106 PBMCs(P<0.001)。且HAART前后total HIV-1 DNA水平均与基线病载正相关。结论基线极高病载患者HAART 96周内存在较高total HIV DNA水平,建议选择强效HAART方案来有效降低储存库。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HCV、抗-HIV、抗-TP以及HBsAg的检查结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进行献血的1202名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抗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初次献血者的抗-HCV、抗-HIV、抗-TP以及HBsAg的阳性率均要明显高于多次献血者,且两组献血人员的抗-TP以及HBsAg的阳性要明显高于抗-HCV以及抗-HIV的阳性率,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各检查指标的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次献血者携带传染性病原体的概率要明显高于多次献血者携带传染性病原体的概率,在对献血人员进行常规身体检查时,对于首次献血人员的检查应当更加谨慎,力求通过完善的前期检查管理,严格控制传染疾病在献血过程中传播的概率。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输血前采用 ELISA法对患者进行 HBsAg抗 -HCV抗 -HIV及抗 -TP的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 2015年 3月 ~2017年 3月间,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接收的申请或需输血的 2026例患者为对象,输血前均行 ELISA法,对患者进行 HBsAg、抗 -HCV、抗 -HIV及抗 -TP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HBsAg、抗 -HCV、抗 -TP、抗 -HI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11.15%、 0.99%,、 1.09%和 0.10%;男性患者 HBsAg的阳性检出率为 12.45%,显著高于女性患者的 9.59%,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抗 -HCV、抗 -TP、抗 -HIV等的检出率上,男女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各种传染病在输血前均有所发生,输血前对患者的相关传染病指标进行检测,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及早诊断,可以视情况给予适当的处理和治疗,也可有效避免感染及医疗事故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应该强化应用。
简介:Abstract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 (HIV-1) replication, but is not curative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a stable viral latent reservoir harboring replication-competent proviruses. In order to reduce or eliminate the HIV-1 latent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tently infected cells need to be intensively studied, and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heterogenous nature of the latent reservoir will be critical to develop novel therapeutic strategies. Here, we discuss the different cell types and mechanisms contributing to the complexity and heterogeneity of HIV-1 latent reservoirs, and summarize the key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ure strategies for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简介:WeareracingwithHIV-1,theetiologicagentforAIDSinhumanbeings[1,2],withtwopossibleendconsequences:ifwewin,HIV-1willbeunderourcontrolbyimmunologicortherapeuticmeasures;ifHIV-1wins,theSIVAfricanmonkeys'storywouldrepeatinhumans,i.e.,onlythefewindividualsthatarenotkilledbythevi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