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诱导以及持续输维持中应用依托咪酯持续输注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9月到2015年9月收治的的普外科手术患者中随机选取8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在常规麻醉诱导的基础上应用异丙酚维持麻醉,研究组采取常规麻醉诱导联合依托咪酯维持麻醉,并将两组麻醉开始前、手术结束时刻、术后24h和48h的皮质醇水平、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统计和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手术结束时刻、术后24h时,研究组的血清皮质醇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48h的血清皮质醇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其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结束时刻、术后24h时的MAP和HR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的MAP及HR均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6.3%)与对照组(20.9%)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明显肾上腺皮质功能缺陷患者以外,在手术患者中应用依托咪酯持续输注都能起到很好的麻醉效果,且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依托咪酯持续输注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持续输注维持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在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接受普外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抽取100例,然后随机分配成两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名患者。两组患者均要进行常规的麻醉诱导,然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异丙酚维持,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依托咪酯维持,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麻醉前、手术结束时、结束24小时后、术48小时的血清皮质醇浓度的数据,并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对比数据可发现,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浓度都有所下降,不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浓度下降更为明显,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8小时后,所有患者的麻醉全消退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数据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依托咪酯持续输注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持续输注维持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应用异丙酚,使患者的血清皮质醇浓度下降的更快,且不良反应少,从而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值得在医学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依托咪酯乳剂在麻醉维持中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围麻醉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拟在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老年患者50例,ASAⅠ~Ⅱ级,年龄65~75岁,随机均分为依托咪酯组25例和异丙酚组25例。常规诱导后,术中维持两组分别给予依托咪酯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0.1~0.4μg.kg-1.min-1持续泵入,据患者生命体征和BIS值调整药物输注速度。记录入室后诱导前(T0)、诱导后1min(T1)、2min(T2)和置入喉罩后3min(T3)、手术切皮时(T4)、麻醉后30min(T5)拔出喉罩时(T6)的MAP、HR、BIS,记录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观察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异丙酚组患者的MAP和HR于T1、T2时显著低于T0时点,在T6时HR显著增快(P〈0.05);依托咪酯组于T4时MAP升高,HR增快(P〈0.05)。两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托咪酯乳剂在麻醉诱导和维持中比异丙酚具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持续输注,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
简介:我院从2009年3月-2010年12月使用一次性电子输注泵(简称输注泵),由留置针持续输注5-FU/48h.使毒性反应减轻.且泵体轻巧.日常生活中携带方便。因此提高了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的欢迎,现将护理体会叙述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咪芬合剂持续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的临床实用效果。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切皮前Ⅰ、Ⅱ组以0.04mg/kg、Ⅱ组0.06mg/kg咪唑安定各加芬太尼1.0ug/kg静脉注射,Ⅲ组静注后继以咪唑安定0.04mg•kg-1•h-1+芬太尼0.2ug•kg-1•h-1持续静脉输注至缝皮时。记录给药前、给药后5、10、30、60分钟、缝皮时和手术结束时七时点的镇静程度评分(OAA/S)、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术中不良反应。结果Ⅱ组给药后5分钟和10分钟MAP和SpO2均有降低,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5分钟内3组OAA/S均在2-4分之间;Ⅰ、Ⅱ组分别在10分钟和30分钟后大于4分;Ⅲ组至缝皮时镇静呈平稳状态,OAA/S维持在3分左右,手术结束时大于4分。Ⅱ组5、10、30分钟三时点和Ⅲ组给药后至缝皮时各时点OAA/S值与Ⅰ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Ⅱ组同时点比较,30分钟、60分钟、缝皮时三时点OAA/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芬合剂持续输注有效维持手术全程平稳的镇静状态,避免术中清醒,临床效果优于单次静脉注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硬膜外间隙脉冲输注技术(PIEB)与持续输注技术(CHI)给药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5月在我院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100例妊娠期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间隙脉冲输注技术组(PIEB组)和持续背景输注组(CHI组)各50例。对比2组产妇不同时点(分娩镇痛前,分娩镇痛后1、2、3、5h,宫口开全,分娩时)的VAS疼痛评分。结果:PIEB组分娩镇痛后5h、宫口开全、分娩时的VAS疼痛评分低于CHI组,P<0.05。结论:PIEB给药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优于CHI给药,可减轻分娩疼痛,值得推行。
简介:摘要皮下持续输注癌痛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难治性癌痛和爆发痛,以及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滴定和快速调整。患者自控皮下镇痛(PCSA)突出了患者自控镇痛(PCA)技术的特色和皮下途径给药的独特优势,PCA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预先设置给药参数,由患者"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的镇痛技术,PCA可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并有效镇痛,及时治疗爆发痛。皮下组织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良好,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开了消化道的吸收和首过效应;可选择的皮下穿刺部位多,不受血管条件的限制;皮下留置针可较长时间留置,微量药物不易蓄积。患者依从性好,满意度高。由口服转换为皮下途径给药的等效剂量为2∶1,按照此计算等效剂量的2/3量开始实施PCSA,然后再进行个体化滴定。在选择微创给药方法治疗癌痛时,可优先选PCSA。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麻苏醒期瑞芬太尼持续输注对抑制气管拔管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ASAⅠ-Ⅱ级,年龄45-65岁拟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择期子宫全切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持续输注苏醒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全凭静脉麻醉,A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5min将瑞芬太尼剂量调整至0.1ug/kg/min并持续输注至拔管毕。B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5min停注瑞芬太尼。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全麻诱导前(T0)、手术结束前5min(T1)、手术结束即刻(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min(T4)的血压、心率;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出现的躁动、呛咳、呼吸抑制、舌后坠的情况。结果组内比较和T0相比,两组患者在T1血压、心率降低,T2、T3、T4三个时刻血压、心率明显升高;组间比较两组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在TO、T1两个时刻无统计学差异,B组患者在T2、T3、T4三个时刻血压和心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B组患者拔管后躁动、呛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呼吸抑制、舌后坠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全麻苏醒期瑞芬太尼持续输注可明显减轻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预防拔管后病人出现躁动、呛咳等反应,不影响病人苏醒。
简介:摘要全血指包括血细胞及血浆中的各种成分。将血液采入含有抗凝剂或保存液的血袋内,不做任何加工,即为全血。目的讨论全血输注。方法参考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决定输新鲜全血一定要权衡利弊,慎之又慎,因为当日库血一些病毒尚未灭活,故有潜在的危险性,当输血量大时多输成分血,少输或不输新鲜血。库存全血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红细胞、血浆蛋白和部分稳定的凝血因子,其主要功能是携氧和维持渗透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间断推注给药与持续微量泵输注给药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单胎足月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行硬膜外局麻药持续微量泵输注给药,对照组25例行硬膜外间断推注给药,两组局麻药均为2%利多卡因(改为1.73%碳酸利多卡因)。观察两组镇痛及肌松效果、术毕麻醉阻滞平面、麻醉前及硬膜外给药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及术毕麻醉阻滞平面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两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硬膜外持续微量泵输注给药方法能达到硬膜外间断给药同样的麻醉效果,且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全身麻醉苏醒及拔管过程中维持输注右旋美托咪啶对心血管反应及苏醒等参数的影响来评价全麻苏醒期维持输注右旋美托咪啶的效应。方法选择80例拟行全麻下鼻内镜手术患者,年龄19~59岁,体重45~82kg,ASA分级I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不输注右美托咪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1组、D2组、D3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15分钟内输入完负荷剂量(1μg·kg-1),之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20μg·kg-1·h-1(D1组)、0.40μg·kg-1·h-1(D2组)、0.60μg·kg-1·h-1(D3组),C组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术中丙泊酚及右美托咪啶维持调节麻醉,术中维持BIS0值40~60。分别记录拔管前1min、拔管即刻、拔管后1min、3min各组患者的MAP、HR、SPO2、BIS值。记录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全麻苏醒期右旋美托咪定以0.2~0.4μg·kg-1·h-1的剂量维持输注可有效抑制拔管反应,且对苏醒和拔管时间无影响(P<0.05)。结论全麻苏醒期维持输注0.2~0.4μg·kg-1·h-1右旋美托咪啶可有效抑制拔管时的气道、循环反应且对苏醒及拔管时间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