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究深静脉集束化护理实施价值。方法:选择2022.1.1-2023.11.30期间本院脊柱骨科手术患者72例,依据术后有无DVT划分为DVT组、非DVT组,两组均行深静脉集束化护理;分析脊柱骨科术后DVT风险因素及护理前后凝血指标。结果:多因素分析示:年龄≥65、输血量≥400ml、肌力异常为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护理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均短于护理前(P<0.05)。结论:脊柱骨科术后DVT风险因素较多,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实施深静脉集束化护理可降低DVT发生率。
简介:摘要:脊柱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风险因素识别及深静脉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某市第七人民医院骨科病房部分符合纳入标准的329例脊柱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并发下肢DVT患者68例,发生率20.67%,其中近端29例,远端39例。按照是否并发下肢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使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影响并发下肢DVT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ASIA评级、创伤、输血量、肌力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均为影响术后并发下肢DVT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A级ASIA评分、严重创伤、输血量过多、肌力异常、HHcy为脊柱骨科手术术后并发DVT的独立高危因素,医护人员应积极针对高危患者对应防护,尽量缩短手术时长、减少出血,术后尽早实施功能锻炼等,以降低下肢DVT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识别脊柱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风险因素,分析深静脉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我院接受脊柱骨科手术治疗的1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3年1月至12月,134例患者脊柱骨科手术后发生DVT的有26例,发生率为19.40%,对比各种可能影响因素及护理效果。结果:术后发生DVT的有26例,发生率为19.40%,年龄、糖尿病史、输血量>400ml、肌力异常以及D-D、CRP水平是影响下肢DVT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P<0.05);护理后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高输血量、肌力异常均为脊柱骨科手术后下肢DVT风险因素,通过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顺产产妇中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早期识别方法,并探讨助产士在预防和管理VTE中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系统搜集和分析近年来关于顺产产妇VTE风险因素、早期识别指标、以及助产士干预措施的研究文献。同时,对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有效的预防和干预策略。结果:研究发现,年龄、肥胖、长时间卧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均为VTE的风险因素。D-二聚体检测、下肢超声等为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助产士通过健康教育、鼓励早期活动、使用梯度压力袜等措施,能有效降低VTE风险。此外,助产士在提高产妇自我识别能力和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响应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结论:助产士在顺产产妇VTE的早期识别和干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实施有效的教育和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VTE的发生率及其对产妇健康的影响。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助产士的专业培训,并推广VTE预防的临床路径。
简介:摘要:一、中职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二、不良的学习状态:1、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2、思想松懈;3、学不得法;4、不重视基础;5、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三、科学地进行学习: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3、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简介:【摘要】从病因、临床表现来描述小儿板机指,再介绍按摩加夹板固定治疗小儿板机指的过程和结果,同时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指出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