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射疗法(IMRT)和三维适形放射疗法(3DCRT)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时膀胱、直肠、小肠受照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18年1—12月25例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3DCRT治疗12例(3DCRT组),采用IMRT治疗13例(IMRT组)。采用正常组织接受20、40和60 Gy照射体积占总体积百分比(V20、V40和V60)评估膀胱、直肠、小肠受照体积。比较两组放射性并发症和疗效。结果IMRT组随着处方剂量的增加,膀胱和小肠V20、V40和V60不断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3DCRT组,不同处方剂量间V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40和V60随着处方剂量的增加不断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在同一处方剂量下,IMRT组膀胱V20、V40和V60及小肠V40和V60均明显小于3D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直肠V20均接近100%,不同处方剂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40和V60随着处方剂量的增加不断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在同一处方剂量下,IMRT组V40和V60均明显小于3D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和骨髓抑制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3DCRT组(1/13比3/12、0比3/12、1/13比4/12和2/13比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3DCRT比较,IMRT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对周围器官的放射性损伤较小,且放射性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结直肠癌寡转移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内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寡转移患者 60例,回顾性分析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治疗效果,并且在 1年、 2年后进行生存分析,观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经过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后,复发、转移患者共 31例( 51.7%),在 1、 2年的随访中,局部控制率分别达到 81.7%、 70.0%, 1、 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83.3%、 60.0%,生存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分析化疗毒副作用,未出现 4级及以上可导致死亡发生的严重反应。结论:针对结直肠癌寡转移患者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实际效果确切、毒副作用小,临床使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对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18年6月-2020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食管癌病患当中,根据盲选方法从中选择4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对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三维适形放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之间治疗的效果,病患对治疗的满意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的效果以及病患对治疗的满意程度方面,与常规组相比,治疗组的数据相对较高(P<0.05);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对比上,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比较小(P<0.05)。结论:对食管癌病患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258例行全盆腔放疗的Ⅰ~ⅢC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3DCRT 128例(3DCRT组),IMRT 130例(IMRT组)。宫颈浸润患者再给予低剂量率阴道近距离放疗。观察局部复发、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及不良反应;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8例患者随访6~34(28.6 ± 1.2)个月,18例发生局部复发,3DCRT组15例,IMRT组3例。3DCRT组和IMRT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6.0%(95% CI 74.5~92.4)和94.2%(95% CI 92.8~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发生远处转移,3DCRT组远处转移率明显高于IMRT组[19.5% (25/128)比8.5%(1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DCRT组2年DFS率为81.3%(95% CI 67.6~92.4),IMRT组为88.2%(95% CI 65.6~9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8岁、恶性程度3级、未行淋巴结切除和> T1期与肿瘤远处转移有关(P<0.01或<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8岁、> T1期和恶性程度3级是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HR = 4.0、3.3和2.1,95% CI 1.5~9.7、1.5~7.4和1.2~3.5,P<0.01),未行淋巴结切除与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无关(P>0.05)。3DCRT组和IMRT组2年OS率分别为91.6%(95% CI 68.9~95.8)和95.5%(95% CI 65.8~9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 2级急性胃肠道不良反应和2级急性泌尿生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3DCRT组[20.0%(26/130)比32.8%(42/128)和2.3%(3/130)比10.9% (14/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RT组1例患者发生晚期胃肠道不良反应(3级放射性肠炎)。结论与3DCRT比较,IMRT是治疗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更为安全的方法,急性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较低。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实施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 XELOX方案化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5年 11月 ~2017年 11月我院 72例胃癌术后老年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 36例,实施单一 XELOX方案化学治疗,研究组为 36例,予以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 XELOX方案化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 3年后的生存率分别为( 80.55%)、( 61.11%)、( 47.22%),均要高于参照组治疗 3年后的生存率分别( 58.33%)、( 33.33%)、( 25.00%)( P< 0.05);同时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33%),要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3.89%),但组间比较无差异( P> 0.05)。结论 老年胃癌手术术后患者实施 XELOX方案化学疗法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对于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及相关评价。方法:选取 2018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脑胶质瘤的 63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研究组 32 例,参照组 31 例。研究组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的治疗方式,参照组仅适用三维适形放射的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情况 。 结果: 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选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对于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紫杉醇+奈达铂化疗联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01月-2020年06月诊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加紫杉醇+奈达铂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低(P<0.05);与对照组1年生存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 结论 给予食管癌患者紫杉醇+奈达铂化疗联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年限,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 晚期不可手术切除直肠癌转化治疗中新辅助化疗结合三 维适形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70 例 晚期不可手术切除直肠癌转化治疗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 35 例)和观察组( 35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 三维适形放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 新辅助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率及 1 年后生存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94.2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4.28%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 20.0 与对照组的 14.29% 无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维适形低分割放疗(3D-CRT)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抽取山西省肿瘤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吉非替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3D-CRT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实施相应治疗后,观察组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部分缓解率(PR)分别为46.7%与17.8%(P<0.05)。观察组1年、2年、3年生存率优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NSCLC患者采取3D-CRT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近期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全卷积网络的左侧乳腺癌放疗三维剂量分布预测方法,并对其预测精度进行评估。方法利用全卷积网络实现三维剂量分布预测。首先建立60例左侧乳腺癌患者的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计划库,从库中随机选取10例作为测试集数据,其他50例作为训练集数据;然后,构建U-Net模型,利用该网络在器官结构矩阵和剂量分布矩阵间建立相关模型;最后,利用模型预测测试集病例的剂量分布,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计划结果比较。结果10例测试患者的PTV、患侧肺、心脏、双侧肺、脊髓的剂量平均绝对离差分别为(119.95±9.04)、(214.02±9.04)、(116.23±30.96)、(127.67±69.19)、(37.28±18.66) cGy。处方剂量80%、100%范围计划剂量和预测剂量的Dice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92±0.01和0.92±0.01。处方剂量80%和10%范围内区域3 mm/3%标准的γ通过率分别为0.85±0.03、0.84±0.02。结论利用全卷积网络可实现左侧乳腺癌行VMAT患者的三维剂量分布预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VERO系统的锥形束CT(CB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SBRT)治疗中图像引导的准确性和摆位误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8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与四维呼吸相关锥形束CT(4DCBCT)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平均密度投影的CT图像,据其绘制肿瘤轮廓获得内在靶体积(ITV);通过比较手动ITV配准与CBCT上运动-模糊肿瘤来确定平移和旋转肿瘤定位误差,同时通过机器人定位床及环形旋转进行校正,校正之后对CBCT进行验证以评价残余误差。结果初始设置的平均三维矢量位移明显大于六维自动校准后位移[(6.8 ± 2.1) mm比(1.5 ± 0.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4.0%(425/452)的旋转误差≤ 3°;若无图像引导,则基于ExacTrac的立体定位需要左-右方向6.6 mm,上下方向9.8 mm,前后方向6.5 mm;六维校正残留误差后三个方向的安全边界分别降低至3.0、3.2和3.1 mm。结论使用ITV-CBCT匹配技术和VERO系统的自动六维校正的在线图像引导能够降低NSCLC患者SBRT治疗中的摆位误差,提高肿瘤定位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头颈部肿瘤容积调强旋转放疗(VMAT)和适形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4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采取仰卧位做CT模拟。勾画两个处方剂量水平的计划靶区(PTV),PTV70和PTV54,35次分割。使用同步加量计划。每例患者分别制定VMAT和IMRT计划,比较两者的剂量学差异。结果VMAT计划PTV70的适形性指数(CI)95%高于IMRT计划(0.91±0.02 vs. 0.86±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33,P=0.004)。VMAT计划PTV54的均质性指数(HI)95%优于IMRT(0.09±0.04 vs. 0.26±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8,P=0.038)。VMAT的脊髓D1%低于IMRT(37.62±4.34 vs. 40.9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5,P=0.045)。VMAT的左腮腺剂量为(21.28±8.13)Gy,右腮腺剂量为(22.39±7.42)Gy,比IMRT[(22.73±11.42)Gy和(24.25±7.91)Gy]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3,P=0.322;t=1.134,P=0.315)。与IMRT相比,VMAT可大幅降低机器跳数(521±112 vs. 2 129±564),明显缩短患者治疗时间[(2.12±0.39)min vs.(9.18±2.6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957,P<0.001;t=18.213,P<0.001)。结论VMAT技术的剂量分布优于IMRT,危及器官受量降低,并且可减少机器跳数,缩短治疗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探讨伴恶性胸腔积液Ⅳ期NSCLC原发灶三维放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2018年经病理诊断、初诊的伴恶性胸腔积液Ⅳ期NSCLC198例,按治疗状况分为未治疗组45例、药物治疗组57例、放疗组96例。分析放疗组和药物组近期疗效、总生存和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放疗组有效率为54%、无效率为46%,显著优于药物组的25%、75%(P=0.007);1、2、3、5年总生存和中位生存期放疗组分别为47%、18%、6%、1%和12个月,显著高于药物组的15%、3%、2%、0%和5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增加原发灶放疗是延长生存的影响因素(P<0.001), ≥63 Gy、4~6周期化疗有延长生存趋势(P=0.063、0.071),EGFR敏感突变者放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总生存显著优于联合化疗而EGFR突变未知者(P=0.007)。增加原发灶放疗未增加明显的不良反应(P>0.05)。结论伴恶性胸腔积液Ⅳ期NSCLC原发灶三维放疗可能延长患者总生存,增加三维放疗的不良反应可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