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新县人均“七分耕地七亩山”,优势在山,潜力在山,希望在山。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兴田足食、兴山富民、兴工强县”的发展之路。全县人民以大山为战场,苦念“山”字经,大书兴林传,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山外拓市场”的模式,全面实施“山上再造新县”战略,走出了一条依山脱贫、靠林致富的经济开发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科学规划,构建产业框架发展山区经济,必须以科学规划作指导。针对新县实际,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以兼顾三大效益为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建立林业两大体系为目标,再造林业优势,实现富民强县”的指导思想和“发展山区林
简介:新县化工厂建于1966年,1987年由原国家兵器工业部正式批准为民爆器材定点生产厂家,主营各类炸药,兼营雷管、导火索等民用爆破器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企业技术水平落后,生产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近年来,工厂发扬“自强自立、超常发展”的企业精神,坚持“强基固本、科技兴厂、人才立业”的经营思想,把学邯钢管理经验贯穿于企业的改革和各项管理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根。加快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膨胀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新县化工厂从1996年开始,先后进行了年产3000吨铵梯炸药和3000吨乳化炸药生产线项目建设,使企业的技术设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产品种类由技
简介:茶叶:新县种茶历史悠久,为古时淮南著名茶区之一。“茶神”陆羽著《茶经》中称:“淮南茶光州为上。”宋朝新县即有茶场,皆出于大山,山越大而茶越美。其品香味俱佳,色翠绿。新中国建立后,新县茶叶生产发展迅速,至1998年茶园约7-5万亩,遍布全县。年产干茶150万公斤,居河南省首位,占信阳茶的60%。1977年被列入全国一百个茶叶生产基地县,1978年,被列为河南外贸出口茶叶基地县。茶叶由单一的炒青茶发展到毛尖、龙井、花茶、红茶、蒸青茶等数十个品种。尤以“毛尖”茶著称。新县是全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的主产区之一,所产毛尖其形紧圆细直、色彩翠,白毫显露,香气馥郁清冽,汤色清澈明净,滋味醇厚爽口,回甘生
简介: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新县广播电视事业过去发展较为缓慢,直至90年代初,新县境内仅有一座功率为300瓦,始建于1979年的西寨电视差转台,开始省电视台节目的转播,没有自办节目。全县17个乡镇,197个行政村,就有8个乡镇、111个行政村收看不到电视节目,收视率不及35%;全县32万人口,有12万人收看不到电视。为改变这种落后面貌,新县广播电视局采取了“向上级要一点,财政拨一点,自己筹一点”的三点发展措施,发扬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老区精神,强攻硬上,使广播电视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振兴发展之路。新县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牵动了各级领导的心。1995年,当老区新县广播电视争
简介:地处豫南大别山腹地的新县,境内山峦起伏,河谷纵横,自然条件差,要在这里架线办电不仅施工造价高出平原地区几倍,而且施工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具有老区光荣革命传统的新县电业人,发扬团结苦干、顽强拼搏的精神,攀峭壁、穿峡谷、涉湍流,披荆斩棘,将一根根电杆竖起,一条条线路架通,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动人乐章。相继建成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7座,变电总容量扩大到12095千伏安,投运高压输电线路745-9公里,低压线路1100公里,形成四通八达、村村相联的新县电力网络,使全县乡村通电率达到100%,户通电率达96%。为了实现村村通电的美好夙愿,新县电业局几届领导班子和广大
简介:一、引言阜新县红帽子城址是辽宁地区迄今保存基本完整的辽代重要城址,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虽然早在1935年出版的《阜新县志》里就有记载,1954年又见及李文信先生发表的义县清河门辽墓发掘报告一文中,但记载过于简略.辽宁省博物馆于1962年编写的《辽宁史迹资料》一书里对红帽子城址的地理方位和四至规模做了较详细的分析介绍。称该城每边长约400米。至此以后发表的有关红帽子城址的平面形制及规模时皆以此为准。1993年我们在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时在城址现场调查时发现,以往见于报导的城址形制与四至里距与城址现状均不相符,半进一步了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