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坐落在彩虹之乡的互助土族自治县民族中学至今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30多年来,土、藏、回、蒙古、撒拉、汉等民族学生在这里拼搏成才;30多年来,学校随着时代的前进步伐发展壮大;30多年来,学校围绕民族团结教育硕果累累。自全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开展以来,作为全国土族学生最多的民族中学积极开展工作,创建活动自成特色,为学校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少数民族学生占百分之七十的互助县民族中学,各民族学生大融合是学校最大的特点,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素质,稳步提升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最大实际。作为海东市创建工作示范点的互助
简介:【案例背景】当下的语文课堂总体来说是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气氛活跃,学生沉浸其中显得兴奋且充满活力。学生们在课堂上平等地对话,积极地探究,主动地思考,热切地互评,让我们常常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源自学生自己的、自然而然,同时还弥散着自由气息的生长。置身这样的活泼泼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总有一种教学的组织形式在悄悄“助力”,那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否认的是,小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学习”的原点和本义,让“互帮互学”“共学共进”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但我在日常的教学和观察中发现,习作课堂上学生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无法可循的尴尬局面还是会经常反复出现,并最终囿于教师的“一言堂”而难有突破、鲜有超越。如何利用课外资源,将习作课堂的“一言堂”,转换为学生自己的课堂?如何当好“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和造就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进而赋予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生长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