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巩膜隧道缝线固定折叠人工晶体悬吊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采用巩膜隧道缝线固定折叠人工晶体悬吊的46例(46眼)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46例(46眼)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明显好转。两组术后视力情况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均未见明显异常发生。结论对于后囊破裂较大需植入悬吊人工晶体的患者而言,选择巩膜隧道缝线固定折叠人工晶体悬吊的效果更好,具有操作简单、损伤较小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无巩膜瓣隧道缝线固定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 后囊破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巩膜隧道缝线固定折叠人工晶体悬吊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采用巩膜隧道缝线固定折叠人工晶体悬吊的 46例 (46眼 )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 46例 (46眼 )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明显好转。两组术后视力情况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 P>0.05)。对所有患者术后随访 6 个月,均未见明显异常发生。结论 对于后囊破裂较大需植入悬吊人工晶体的患者而言,选择巩膜隧道缝线固定折叠人工晶体悬吊的效果更好,具有操作简单、损伤较小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无巩膜瓣隧道缝线固定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 后囊破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囊膜支撑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层间固定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例白内障术后晶体眼且需要行人工晶体二期植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巩膜内实施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层间固定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定期实施随访及复查,统计患者视力的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视力均明显提高,其中3例患者的视力在0.6以上,2例患者视力介于0.2-0.6,;4例患者的眼压均较为平稳,1例出现前房略浅、眼压偏低等情况,此例患者于术后4d,眼压恢复正常,前房恢复正常,且视力达到了0.2。结论对于白内障术后晶体眼患者而言,应对囊膜支撑眼实施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层间固定治疗,不但能够改善患者视力,且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巩膜 无囊膜支撑 人工晶体植入术
  • 简介:摘要巩膜内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固定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矫正囊膜支持晶状体眼的新方法,可有效避免缝合IOL与缝线相关的并发症。巩膜内无缝线后房型IOL固定有多种方法,包括制备巩膜隧道类的采用针或玻璃体视网膜刀进行的无缝线巩膜固定IOL植入、Yamane法带凸缘巩膜内IOL双针固定技术、经结膜入路法、自闭式巩膜切口固定法;以及制备巩膜类的纤维蛋白胶辅助的巩膜内无缝线IOL固定纤维蛋白胶辅助需缝合的IOL固定。结果显示巩膜内无缝线后房型IOL固定是一种有效、安全、实用的手术方法,术后短期随访效果令人满意。但迄今为止,文献报道的病例数有限且随访时间较短,尚需对更多病例进行长期随访以明确其远期效果及安全性、稳定性。(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91-99)

  • 标签: 无缝合巩膜固定 人工晶状体 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外伤性晶状体眼无缝线巩膜层间人工晶状体固定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就诊的外伤性晶状体眼37例(37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范围14~57岁,平均(44.27±7.24)岁。均进行无缝线巩膜层间人工晶状体固定。术后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压变化、并发症及人工晶状体位置情况。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7.7±1.3)个月。结果术后BCVA 0.42±0.25优于术前的0.60±0.32(t=-10.014, P=0.010)。术后眼压11.2~20.3 mmHg,平均(15.3±2.1) mmHg(1 mmHg=0.133 kPa)。术后4例(10.81%)玻璃体积血,9例(24.32%)角膜轻度水肿。随访期间未发生人工晶状体偏位、脱位、襻暴露、感染、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继发性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无缝线巩膜层间人工晶状体固定治疗外伤性晶状体眼操作简单,效果好,并发症少。

  • 标签: 无晶状体,外伤性 晶状体,人工 巩膜 固定术,层间,无缝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无缝线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在五晶状体眼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1-2021.6于我院接受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患者3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行睫状沟缝线悬吊,实验组行改良无缝线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结果:实验组患者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无缝线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应用于晶状体眼手术中可提高人工晶状体的稳定性和患者视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后前部玻璃体的牵拉是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前者3眼术后再次发生了视网膜脱离后改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后视网膜脱离14例14眼的患者背景、中所见及术后观察

  • 标签: 原因分析 固定术视网膜 房型晶体
  • 简介:<正>目前对于青光眼的治疗,主要采用小梁切除,取得良好的疗效,而其术后并发症如浅前房、低眼压、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等成为影响术后效果及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中采用可拆式巩膜缝线,术后拆线方法,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巩膜瓣 脉络膜脱离 术后浅前房 闭角型青光眼 视力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合悬吊的手术疗效,分析人工晶体悬吊在后囊膜破损或无后囊膜的晶体眼对矫正屈光不正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26例不能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用一期或者二期人工晶体悬吊,术后观察6~12月。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人工晶体悬吊术后发现,所选患者手术均顺利实施,且术后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良好,在对患者进行随访过程中,仅有3例出现人工晶体位置偏移的情况。结论对于无法常规进行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患者实施人工晶体悬吊,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保证手术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对矫正屈光不正效果明显。

  • 标签: 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 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青光眼患者,根据电脑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3例予以常规小梁切除,观察组33例予以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BCVA及眼压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的BCVA及眼压,而且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通过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缝线悬吊和钛板固定对颈椎管狭窄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在我院治疗颈椎管狭窄并且可进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的患者40例,经告知及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将患者随机分为采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缝线悬吊进行治疗的的缝线组及采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微型钛板固定治疗的钛板组,各20例。观察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轴性症状的发生情况,手术前和手术后12个月的JOA的评分、颈椎曲度、C5节段椎管矢状径,观察记录患者的门轴侧骨融合状况,对患者手术后神经功能、椎管扩大程度以及维持的情况进行调查评估。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方案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中的出血量并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12个月的轴性症状的出现率分别为缝线组70%,钛板组20%,有明显差异(P<0.05)。缝线组和钛板组的术前颈椎曲度分别为19.3°±2.4°、19.1°±2.6°;手术12个月后的颈椎曲度分别为19.1°±2.3°、17.9°±2.5°;门轴侧骨融合率为95%、100%,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中使用卫星钛板对椎板进行固定的稳定性更好,效果更明显,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避免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以及颈椎曲度的丢失,有利于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 缝线悬吊 微型钛板固定 颈椎管狭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晶体人工晶体Ⅱ期植入期的护理。方法本次研究的97例晶体眼患者均为医院在2014年5月到2015年7月期间收治,将其按照护理内容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其护理满意度为93.8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92%,其护理满意度为77.0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晶体眼患者在人工晶体Ⅱ期植入期期间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确切,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无晶体眼 人工晶体Ⅱ期植入术 围术期护理 综合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086-0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反向巩膜袋法人工晶状体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黄河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共31例(31眼)完整后囊的晶状体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反向巩膜隧道形成结膜巩膜袋复合体,睫状沟缝合固定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手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 I试验及眼压。结果随访期末,所有患眼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19、16.001,P<0.05)。所有患眼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 I试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裸眼视力≥0.5者29例,占93.5%。术后人工晶状体位正、倾斜,未出现缝线暴露,未出现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或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反向巩膜人工晶状体固定治疗完整后囊的人工晶状体眼安全有效。

  • 标签: 晶状体,人工 袋,巩膜,反向 固定术,缝合,睫状沟
  • 简介:视网膜脱离是白内障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而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又因为瞳孔不易散大,后囊膜增生,人工晶体反光及像差使周边眼底检查非常困难,裂孔发现率低,故手术成功率低。我科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共收治5例5眼,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人工晶体眼 视网膜脱离 巩膜环扎外加压术 外科治疗 发病原因
  • 简介: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白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期间14例患者16眼,均采用后房型入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后随访3-23月。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时最佳矫正视力1.0,最低0.15,视力在0.5以上者9只眼(占56.2%),视力偏低者中术前继发青光眼2只眼,玻璃体混浊2只眼,所有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是治疗晶状体前囊膜口不完整,后囊膜破广较大或囊膜,不能支撑后房型人工晶体患者的理想手术方法。

  • 标签: 人工晶状体 缝线固定术 睫状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0缝线迂回缝合法睫状沟固定人工晶状体(IOL)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睫状沟缝线固定IOL 63例(72眼)的临床资料,IOL睫状沟悬吊固定均采用8-0聚丙烯缝线巩膜上迂回缝合的方法。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视力、IOL位置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视力(BCVA)优于术前(Z=-4.332,P<0.01)。术后1、6及12个月进行UBM检查,IOL位置居中。随访期间未发生IOL脱位、移位、缝线暴露或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8-0缝线巩膜上迂回缝合法进行IOL的睫状沟悬吊可以作为治疗晶状体脱位、悬韧带异常及囊袋缺失晶状体眼患者的一种选择。

  • 标签: 缝线,聚丙烯,8-0 缝合,迂回式 悬吊术,晶状体,人工
  • 简介:自1967年Kelman首创白内障超声乳化以来,由于该手术具有切口小、愈合快、视力恢复好、患者不需住院等优点,近年已逐渐在国内推广.笔者随机总结1999-03~2004-04白内障患者95例102只眼,他们均接受门诊白内障无缝线切口超声乳化并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晶体 人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巩膜内"钉帽状"袢固定治疗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IOL)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晶状体脱位和IOL脱位35例(35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25 G玻璃体切除中烧灼IOL两袢的末端成"钉帽状"固定巩膜隧道口,不需缝线。术后行眼前段OCT及UBM检查。结果本研究包括晶状体脱位或不全脱位13眼及IOL脱位22眼。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分别为0.43±0.35,0.37±0.22,均较术前的(1.27± 0.70)显著提高(P=0.002,0.001)。IOL袢均稳固地位于巩膜隧道内,移位。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由术前(2 192±558)个/mm2减少至(1 953±704)个/mm2,差异统计学意义(t=0.843,P=0.220)。术后并发症主要为瞳孔变形2例,玻璃体积血3例,早期低眼压2例,视网膜脱离1例。结论25 G玻璃体切除联合IOL巩膜内"钉帽状"袢固定可有效治疗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脱位。

  • 标签: 脱位,不全,晶状体 脱位,晶状体,人工 固定,袢,钉帽状 玻璃体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