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低血糖监测与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妊娠期糖尿病 (GDM)产妇分娩的新生儿 300例入组研究,于新生儿出生后 30min内开展血糖监测,以动态随机分组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新生儿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新生儿的血糖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评估两组新生儿家长的健康知识掌握率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护理前, 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长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新生儿作血糖监测,及时开展早期护理,可改善新生儿的血糖水平,提升新生儿家长对低血糖相关知识的掌握率与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新生儿 低血糖监测 早期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母乳喂养早期干预对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抽取我院自然分娩的 100例新生儿,时间为 2019 年 1月 -2019 年 12月,随机分组,母乳组的 50例行母乳喂养早期干预,一般组的 50例行常规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血糖水平及低血糖发生率。 结果 母乳组新生儿血糖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低血糖与高血糖危象是PICU最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急危重症。低血糖危象系因血糖水平过低(<2.2 mmol/L)和(或)血糖下降过快导致,临床出现脑功能受损和自主神经兴奋性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严重者可致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甚至死亡。早期识别低血糖危象,及时输注葡萄糖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高血糖危象则因血糖水平异常增高(>11 mmol/L)导致,临床主要表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两种类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的治疗原则包括:尽快补液以恢复血容量、控制血糖、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积极寻找并消除诱因和防治并发症。脑水肿和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是高血糖危象最严重的致死性并发症,尽早识别与积极处理有利于降低病死率。

  • 标签: 低血糖危象 高血糖危象 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高渗状态 儿童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分娩方式对足月新生儿早期血糖的影响,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该院分娩的60例产妇及其新生儿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剖宫产分娩,研究组为阴道自然分娩,组间对比足月新生儿出生后早期血糖值、母婴低血糖发生率、低血糖产妇两种不同分娩方式足月新生儿出生后早期血糖值。结果研究组足月新生儿出生后早期血糖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足月新生儿血糖值均高于对照组产妇、足月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研究组产妇、足月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产妇、足月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血糖产妇使用剖宫产分娩的足月新生儿出生后早期血糖值低于行阴道自然分娩的足月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中部分有出生后早期血糖值较低的情况存在,而剖宫产足月新生儿出现早期血糖的概率要明显高于阴道自然分娩的足月新生儿。对足月新生儿出生后进行早期血糖监测,可有效发现血糖异常患儿,及时进行干预,避免发生相关并发症,以保证母婴安全。

  • 标签: 两种不同 分娩方式 足月新生儿 早期血糖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早期膳食血糖负荷(GL)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成都市某三甲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1 462名孕8~14周单胎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收集孕早期摄入的食物种类及数量。参照《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及国际血糖生成指数和血糖负荷值表(2008)确定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值,根据食物GI值及其平均每日摄入量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计算膳食GL及主食GL。于孕24~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诊断GDM。按照四分位数分别将膳食GL及主食GL由低到高分为4组(Q1~Q4),采用log-binomial回归模型分析膳食GL及主食GL与GDM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孕早期每日膳食GL和主食GL分别为145.70(113.23~180.85)和121.05(89.08~155.70),米类和薯类GL分别为73.14(43.89~107.50)和3.43(0.00~9.84)。调整年龄、孕前BMI等混杂因素后,log-binomial回归分析显示,膳食GL在Q3、Q4组孕妇GDM发生风险均较Q1组增加(RR=1.47,95%CI:1.20~1.80;RR=1.31,95%CI:1.04~1.64);主食GL在Q3、Q4组孕妇GDM发生风险均较Q1组增加(RR=1.28,95%CI:1.04~1.58;RR=1.27,95%CI:1.02~1.60);米类GL在Q3、Q4组孕妇GDM发生风险均较Q1组增加(RR=1.30,95%CI:1.06~1.59;RR=1.28,95%CI:1.03~1.59);薯类GL在Q4组孕妇GDM发生风险较Q1组增加(RR=1.30,95%CI:1.09~1.54)。未发现面类GL和杂粮GL对GDM发生风险有影响。结论孕早期膳食GL与GDM发生有关,膳食GL较高尤其是米类及薯类GL较高可能增加GDM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负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防范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低血糖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 62例,时间截取在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3月之间。将 62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进行编号,随机抽取实验组 31例和参照组 31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后新生儿血糖及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出生 3小时内及 3小时后,血糖值均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新生儿低血糖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防范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低血糖具有积极影响的作用效果,控制了新生儿出生后的低血糖率,稳定新生儿血糖情况,同时提高了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荐。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新生儿低血糖 早期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血糖控制策略对胸外科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控制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60例胸外科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糖控制方法,试验组实施优化血糖控制策略,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血糖波动度以及预后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总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高血糖指数(HGI)、72 h内平均血糖(GluAve)、血糖标准差(GluS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不稳定指数(GLI)和血糖变异系数(GluCV)分别为(69.34 ± 13.97)U、(4.14 ± 1.27)h、0.94 ± 0.30、(8.20 ± 1.06)mmol/L、(1.95 ± 0.35)mmol/L、(0.74 ± 0.27)mmol/L、35.10 ± 13.03、(22.49 ± 6.92)%,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78.99 ± 11.46)U、(5.80 ± 2.05)h、2.27 ± 0.62、(8.30 ± 1.18)mmol/L、(2.32 ± 0.52)mmol/L、(1.15 ± 0.59)mmol/L、42.06 ± 17.09、(26.54 ± 5.14)%;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HGI和GluSD、MAGE、GluCV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低血糖、院内感染发生率以及50%葡萄糖救援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血糖控制策略能使胸外科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更快、更安全地达到血糖控制目标,且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风险和院内感染发生率更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糖 胸外科手术 应激性高血糖 血糖波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和血糖控制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40例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护理,研究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和血糖控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率、血糖控制效果、住院时间。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指标,研究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平均时间,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后,需要早期开展肠内营养治疗和护理措施,从而加快患者的恢复,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食管癌合并糖尿病 早期肠内营养 血糖控制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体检人群血糖筛查情况,分析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下餐后血糖异常情况及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异常人群的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1至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人群,收集一般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并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及血脂、血尿酸。分析血糖指标检测情况;对于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完成3项血糖指标检测者,比较不同空腹血糖水平及联合糖化血红蛋白筛查时,餐后血糖异常情况;对于完成所有检测的空腹血糖正常体检者,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餐后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2016年体检人群共45 447人,其中男性23 001人(50.61%),年龄(44.6±13.6)岁,女性22 446人(49.39%),年龄(41.09±12.9)岁。3项血糖指标中,空腹血糖检测率最高(97.04%),糖化血红蛋白为56.17%,餐后血糖仅17.51%。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同时完成3项血糖指标检测的7 351名体检者中,随着空腹血糖上升,餐后血糖异常率逐渐增加,空腹血糖<5.6 mmol/L时,餐后血糖异常率为11.59%;空腹血糖5.6~<6.1 mmol/L时,餐后血糖异常率为33.90%;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血糖异常率为68.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1 323.7,P<0.05)。空腹血糖<5.6 mmol/L的体检者餐后血糖异常率低于空腹血糖<6.1 mmol/L者(11.59%比14.32%);联合糖化血红蛋白筛查时,餐后血糖异常率均较单纯空腹血糖筛查低(切点为5.6 mmol/L,8.83%比11.59%;切点为6.1 mmol/L,10.08% 比14.32%)。对5 872名完成所有检测的体检者分析显示,在空腹血糖正常的人群中,男性、年龄(≥45岁)、超重或肥胖者餐后血糖异常风险显著增加,OR值95%CI分别是2.85(2.33~3.48)、2.15(1.76~2.62)、1.82(1.45~2.27)和2.64(2.04~3.42)。此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人群餐后血糖异常风险亦增加,OR值95%CI分别为1.80(1.51~2.15)、1.52(1.27~1.82)、1.43(1.15~1.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检人群中,空腹血糖检测率最高,餐后血糖最低。空腹血糖正常时餐后血糖异常率较高,联合糖化血红蛋白筛查时,餐后血糖异常率有所降低。对于男性、年龄较大、超重或肥胖以及有高血压、高血脂或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的体检者,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仍推荐检测餐后血糖

  • 标签: 健康体检 筛查 餐后血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血糖临床检验效果。 方法: 以 182 例血糖监测患者为对象,选取 年份 2019.3-2019.11 期间,其中 91 例 A 组(常规生化仪), 91 例 B 组(快速血糖仪),观察血糖检验效果。 结果: A 组血糖指标较高于 B 组( P > 0.05 ),治疗前 、后数据 比较差异有意义( P < 0.05 )。 A 组单次检测与多次检测均值比较无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时,常规生化仪与快速血糖仪诊断效果相近,但后者具有使用便捷和迅速等特点,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快速血糖仪 常规生化仪 血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糖异常孕妇分娩前血糖控制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入的血糖异常孕妇70例入组,分娩前均接受血糖控制,根据控制效果划分两组,一组为控制理想者35例纳入观察组,一组为控制不理想者35例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统计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孕妇 血糖异常 血糖控制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运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糖水平的积极影响。方法:将已接诊的79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摸球法随机分组,观察组中39例,对照组中40例,对照组行口服降糖药治疗方案,观察组行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分析两组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水平。结果:治疗前数据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以及餐后2h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而空腹以及餐后2h胰岛素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 治疗效果 血糖水平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动态血糖管理模式在危重症患者血糖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 146 例,将患者平均分为两个组,既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 73 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血糖监测。给予观察组动态血糖控制模式下进行血糖管理。比较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两组患者异常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糖最高值和血糖恢复时间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异常血糖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 动态血糖管理模式可以针对不同患者进行方案的调整,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缩小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动态血糖管理模式 危重症患者 血糖水品 低血糖 高血糖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研究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的血糖临床检验的效果观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常规生化仪、快速血糖仪在血糖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随机筛选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113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7例使用快速血糖仪检验血糖水平,对照组56例使用常规生化仪检验血糖水平,指标包括:毛细血管血糖、血浆葡萄糖等。结果:研究显示,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t值分别为0062、0075、0059,P>005)。结论:临床中使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血糖检测,均可获取较为准确的结果;但运用快速血糖仪进行指尖血糖检测,更便宜、快捷、简单,且诊断结果准确,可作为临床血糖检验首选方法。 

  • 标签: 常规生化仪 血糖水平 快速血糖仪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早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生期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7 月时间段中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92 例进行研究分析,将 92 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早期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糖代谢水平和妊娠结局。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 FBG 指标、 2hPBG 指标、 HbAlc 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糖代谢水平控制情况对比具有差异, P 〈 0.05 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分析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实验组在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羊水过多、欧共产、感染、等方面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因此采取早期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两组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采取早期预防性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血糖代谢指标,也能改善妊娠结局,保证母婴安全,因此早期预防性护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早期预防性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 妊娠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