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迄今,只要走进哈尼族山寨的哈尼人家,人们便会观察到一个特别的现象:不灭的火塘。如果只停留于表象上分析火塘,就会不加思索地下结论:哈尼人的火塘,无非是山地哈尼人喜居半坡或山坡而为取暖御寒所保存下来的产物,如冬至季节来临,人们普遍烤火炉一样。是不是这样呢?美国的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认为:“如果我们想真了解一个文化,我们需要深深探索这个文化的精神,深深认知驾驶这个文化中的个人及团体行为的态度。”用这把钥匙,去寻哈尼火塘之迷,会惊奇地发现其实,哈尼人的火塘奥妙无穷无尽,其最深层的核心涵义就是:崇拜生命。这里所盲“生命”一词,是特指,她蕴藏着这么几个层次,即整个民族的生命,部落的生命,血缘家族的生命,家庭和个人的生命,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各种生命的延续。本文试图用“文化统形”的研究方法,来论述“火塘”——这一哈尼族特有的文化现象。
简介:每一个民族都有本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积累下来,并一直保持到今天的一些生活和思维方式,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被习惯上称之为传统文化。每一个民族由于历史发展不同,自然生态环境不同,民族关系不同,因此传统文化也各不相同,或有一定差异。这种不同和差异在一定意义上说,就形成了每个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甚至成为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外在的能够表现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一种是表现在意识当中的凝聚为民族意识,民族的自我认同。传统文化形成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基本部分,是该民族作为一个共同体而特有的标志之一。
简介:史学界和考古界谈到汉以前的福建古代民族,一般都以“闽越族”来概称,甚至把新石器时代考古也称为闽越考古。殊不知西汉刘邦封无诸为闽越王,至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灭余善,闽越国前后只存在了92年。而西周时期中央王朝的典籍《周礼》就有了“闽”和“七闽”的称谓。闽国是职方氏象胥所管理的方国之一,它必须向周王朝进奉120名奴隶以供服役驱使,进贡土特产品以表示臣服。而当时,正史上还没有出现“越”的国称或族称。严格地说,越国是在春秋晚期以后才开始崛起并登上列国角逐的政治舞台,战国中期又被楚灭掉了。因此,我们认为,汉以前福建土著是闽族而非闽越族,故本文所论先秦福建民族文化实为闽族考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