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ELISA)法测定100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ICAM-1含量.结果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急性期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SICAM-1水平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密切相关,深入研究SICAM-1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脑血管病 脑梗死 可溶性黏附分子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脑梗死危险因素关系。方法测定116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34脑梗死危险因素而未发生脑梗死患者(对照A组)及32健康人(对照B组)颈动脉超声及血清hs-CRP浓度、血压、血糖、血脂、氧化氮、内皮素等各种生化指标,详细记录个人史、体重指数等般情况,并分析hs-CRP浓度脑梗死危险因素关系。结果hs-CRP年龄、糖尿病史、纤维蛋白原、内皮素、白细胞计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氧化氮显著负相关,(P〈0.05);脑梗死、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内皮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糖、血液黏稠度hsCRP主要影响因素。结论hs-CRP脑梗死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可能通过影响危险因素而参与脑梗死发生发展。因此,在脑梗死防治中,干预hs-CRP水平可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梗塞 C反应蛋白 危险因素 干预
  • 简介:目的:提高对脑梗死死亡病例临床特点认识。方法:对19脑梗死死亡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患者多为年老、丧偶、伴有生活事件、合并脑卒中后抑郁,存在脑卒中多种危险因素。②全部病例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③其中有15合并血管性痴呆(VD)。④头颅CT或MRI存在严重脑组织损害,表现多个病灶、重要部位梗塞。15VD患者中13检出脑白质损害和脑室扩大,脑沟、回、裂增宽加深。结论:本组病例危险因素复杂,大多数患者合并VD、MODS,临床难以救治,重症病例抢救不仅仅是原发病救治,而是要针对整个机体多器官系统。

  • 标签: 脑梗死 临床病死 危险因素 合并症 质脑白疏松 血管性痴呆
  • 简介: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内皮细胞舒张因子(EDRF),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肿瘤坏死因子(TNF)血浆中含量。方法测定42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8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及40正常人血浆EDRF、vWF、TNF含量,并分析相互关系。结果(1)急性期脑梗死患者vWF、TN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EDRF明显降低(P〈0.01)。(2)大梗死梗死组相比较,vWF、TNF水平升高和EDRF水平下降均有显著差异(P〈0.01)。(3)急性期脑梗死患者vWF升高TNF呈正相关(r=0.72、P〈0.01),vWF升高E.DRF呈负相关(r=-0.74,P〈0.01)。(4)恢复期脑梗死患者vWF、TNF及EDRF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

  • 标签: 脑梗死 内皮细胞舒张因子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健康教育指导。方法临床观察和抑郁程度评定。结果自2008年5月-2009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共收治脑梗死患者606,其中并发抑郁68。结论健康教育指导可提高脑梗死后抑郁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脑梗死 抑郁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PK、LDH含量变化及其脑梗死关系.方法采用Monarch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脑梗死患者分别于急性期(发病后第3天)和恢复期(发病后第14天)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进行检测.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中CPK、LDH水平高于恢复期(P<0.05),脑叶梗死LDH水平高于基底节梗死(P<0.05),随着梗死体积增加血清酶水平升高.结论测定血清CPK、LDH可在定程度上反映脑损害程度,对脑梗死治疗和预后有定指导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血清 CPK LDH 肌酸磷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
  • 简介: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发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群3.7倍。我们综述糖尿患者并发脑梗死危险因子,探讨糖尿病患者脑梗死发病率增高机制。

  • 标签: 糖尿病 脑梗死 危险因子 并发症
  • 简介:近年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学方面的研究结果提示,血液方面的异常可能脑血管病,尤其缺血性脑血管病重要发病原因.针对这些变化,我们观察57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系统变化,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脑梗塞 凝血酶 血液学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量化关系.方法对病程为2周以内90脑梗死患者进行入院时和1周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入院时C-反应蛋白测定值为CRP1,1周后检测值为CRP2;根据入院时C-反应蛋白测定值进行分组.A组:CRP1≤2.00mg/L,B组:2.00mg/L<CRP1≤9.50mg/L,C组:CRP1>9.50mg/L.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1指数(BI)记分法,对入院时90患者(NIHSS1及B11)和随访58患者(NIHSS2及BI2)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入院时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发病时及治疗后3月随访时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P≤0.001),且这种相关性存在量化关系:CRP1≤2.00mg/L时,NIHSS1中位数为5.00分,BI2中位数为100.00分;2.00mg/L<CRP1≤9.50mg/L,NIHSS1中位数为7.00分,BI2中位数为85.00分;CRP1>9.50mg/L时,NIHSS1中位数为13.00分,BI2中位数为47.50分.入院时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治疗后3月恢复期水平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01).血清CRP2水平入院时及治疗后3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根据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周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量化评估.

  • 标签: 蛋白水平 量化研究 预后 血清C-反应蛋白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BARTHEL指数
  • 简介:  1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27岁.入院前2年出现头晕,多于劳累、情绪激动后发作,伴视旋转、四肢无力,偶有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无视成双,无言语不清,无肢体抽搐,无二便障碍.每次症状持续数十分钟,休息后可缓解,未行系统诊治.……

  • 标签: 脑梗塞 大动脉炎 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麝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影响,并分析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30经颅脑CT或MRI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麝香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分别在48h和治疗两周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患者发病时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增高,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麝香注射液可降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脑梗死患者病情变化、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复方麝香注射液 血清C反应蛋白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不同证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比较探讨中医证型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379急性脑梗死辨证属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气虚血瘀型和阴虚风动证候患者血脂指标进行测定。结果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升高所占百分率明显高于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型、气虚血瘀型和阴虚风动证候(P<0.05);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所占百分率高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型、气虚血瘀型和阴虚风动证候(P<0.05);气虚血瘀型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C)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和阴虚风动证候比较有所降低(P<0.05)。结论血脂指标变化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证候相关,因此,血脂指标可为临床辨证分型参考指标

  • 标签: 脑梗死 血脂指标 辨证分型
  • 简介:目的动态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水平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变化,初步揭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变化规律.方法选择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和年龄、性别组成具有均衡性正常人各40名,分别在发病后或入组后第3d、7d、10d、14d取肝素抗凝血,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38-细胞百分率.结果脑梗死组第3d、7d、10d、14dCD34+、CD38-细胞水平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脑梗死组各期CD34+、CD38-细胞水平之间两两比较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各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水平在病程两周内均较正常对照组高,表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很可能参与急性脑梗死病理生理过程.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自体外周血 造血干细胞 流式细胞术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60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Dade-BehringProSpec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系统,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患者hsCRP血清水平,观察ACI不同病程含量变化.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并选取30健康作为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不同时期血清hsCR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卒中后第7天水平最高,随后逐渐下降;血清hsCRP含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53,P<0.01),重型患者hsCRP浓度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明显升高,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稳定程度敏感指标.

  • 标签: C-反应蛋白 脑梗死 炎症 免疫比浊法 急性期 血清
  • 简介:目的寻找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临床标志.方法对80脑梗死患者和20正常人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颈内动脉系统四血管微栓子同步监测及血浆MMP-9水平测定,确定血浆MMP-9能否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临床标志.结果80脑梗死患者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56,占70.0%,其中不稳定斑块为19,占33.9%,10TCD微栓子阳性均属于不稳定性斑块组,脑梗死患者血浆MMP-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微栓子阳性患者又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1).结论血浆MMP-9参与脑梗死病理生理过程,血浆MMP-9水平增高易导致粥样斑块不稳定从而产生微栓子.MMP-9可能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临床标志.

  • 标签: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彩色多普勒超声 微栓子监测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正>检测46AMI病人及62心绞痛(AP)病人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MI组cTnI、Mb、CK、CK-MB各指标阳性率分别为93.48%、97.83%、65.22%、76.09%;AP组各指标阳性率分别为1.68%、48.39%、32.26%、14.52%。MbcTnI对AMI诊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标志物 心肌肌钙蛋白 病人血清 临床应用 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