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高原不同海拔地区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schemic,ACI)患者炎性反应相关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高海拔(3400m)ACI患者40例(高海拔ACI组)、中度海拔(2260m)ACI患者48例(中度海拔ACI纽)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IL)的IL-1β、IL-2、IL-6和IL-8和TNF-α的水平.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高海拔对照组(30例)和中度海拔对照组(40例).结果不同海拔地区ACI组TNF-a、IL-1β、sICAM-1和IL-8水平显著高于各对照组;高海拔ACI组IL-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中度海拔ACI组比较,高海拔ACI组血清TNF-α、IL-1β、IL-6和sICAM-1水平明显增高(P<0.01).除高海拔对照组TNF-α水平高于中度海拔对照组(P<0.05),两对照组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IL-2在4组间变化不大.ACI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TNF-α、IL-1β和IL-6呈正相关(γ=0564,P<0.01),而与IL-2和IL-8无相关性.结论在高原ACI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由TNF-α、IL-1β、IL-6和IL-8介导的炎性反应,sICAM-1参与脑缺血的发病过程.随着海拔增高及慢性缺氧加重,炎性反应增强,导致脑组织损伤加重的倾向.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Hs-CRP 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将本院收治的 25 例进展性脑梗死(观察组)、 25 例非进展性脑梗死(对照组)设为本次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第十四天采集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患者的 Hs-CRP 水平;同时,统计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不稳定斑块发生率;获取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后,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 入院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第十四天的 Hs-CRP 水平高于对照组 ( P<0.05 ) ;且观察组患者的 Hs-CRP 水平在入院第一天达到峰值,然后逐步下降 。 观察组患者的 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不稳定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 ( P<0.05 )。 结论: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 Hs-CRP 显著升高,并在短时间内达到峰值,经治疗后 Hs-CRP 水平逐步下降,但 Hs-CRP 是促进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重要指标之一,与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具有显著相关性,可评估患者的急性脑梗死发生风险。
简介: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高血压人群中的比例相当高,一项国内6城市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成年高血压患者平均Hcy水平为15μmol/L,约75%的患者(男性91%、女性63%)伴有血浆Hcy水平升高。故有学者提出伴有Hcy水平升高的高血压被定义为"H型"高血压。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和血清Hcy水平升高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事件上具有协同作用。炎症反应过程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学说之一,超敏-CRP(hs-CRP)是反映机体内环境炎症反应的客观指标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高血压、Hcy与hs-CRP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检验Hcy、hs-CRP、IL-6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ACI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hs-CRP、Hcy及IL-6治疗前的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与观察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轻型脑梗死患者的hs-CRP、Hcy及IL-6水平明显低于中型脑梗死患者,中型脑梗死患者的hs-CRP、Hcy及IL-6水平明显低于重型脑梗死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Hcy、hs-CRP、IL-6的水平与不同程度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具有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天麻钩藤饮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s-CRP和Hcy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降低hs-CRP和Hcy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优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hs-CRP及Hcy的水平有关。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血清Hcy和hs-CRP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诊疗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07月-2022年07月到本院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同期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受检者180例,在患者治疗前后实施血清Hcy和hs-CRP检测,分析检测价值。结果:入院时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两周之后,患者血清内血清Hcy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梗死面积患者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脑梗死面积和血清Hcy、hs-CRP水平呈现为正相关。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实施血清Hcy检测、hs-CRP检测价值较高,可明确梗死面积和疾病进展程度。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血清Hcy和hs-CRP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诊疗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07月-2022年07月到本院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同期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受检者180例,在患者治疗前后实施血清Hcy和hs-CRP检测,分析检测价值。结果:入院时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两周之后,患者血清内血清Hcy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梗死面积患者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脑梗死面积和血清Hcy、hs-CRP水平呈现为正相关。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实施血清Hcy检测、hs-CRP检测价值较高,可明确梗死面积和疾病进展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失眠的发生与人文因素、血管危险因素和脑梗死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首次发病的217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对其进行评分,根据AIS的得分将患者分为脑梗死失眠组(总分>6分)和脑梗死非失眠组(总分≤6分),分析脑梗死患者失眠的发生与人文因素、血管危险因素和脑梗死特点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失眠的发生率为61.8%(134/217),失眠组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职业状态、抑郁、高血压、糖尿病、血管支配范围、梗死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氏日常生活量表(BI)评分和失语方面与非失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抑郁、NIHSS评分、BI评分、失语与脑梗死失眠的发生独立相关(P<0.05)。结论年龄、抑郁、NIHSS评分、BI评分和失语是脑梗死患者发生失眠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照顾者的健康素养与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理念、技能66条(试行)》评估脑梗死主要照顾者的健康素养,按照〉80分为高健康素养组,≤80分为低健康素养组,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Fugel-Meyer量表(FMA)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并分析影响主要照顾者健康素养的因素.结果:100例主要照顾者中高健康素养者47例,低健康素养者53例;出院时高健康素养组患者FMA,MBI评分均显著高于低健康素养组(P〈0.05),且患者FMA,MBI评分与照顾者高健康素养呈正相关(P〈0.05);主要照顾者家庭功能、疾病应对方式(面对、屈服)、反应评估(健康问题、时间安排受打扰、家庭缺乏支持、自尊)及营养风险筛查均是影响健康素养的因素,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关系亲密、积极面对是高健康素养的保护因素呈正相关(P〈0.05),时间安排受打扰、营养风险筛查≥3分则是高健康素养的危险因素呈负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主要照顾者反应与患者疾病应对密切相关,良好的照顾者健康素养、反应有助于患者康复,提高康复疗效.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全国33家三级甲等医院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633例,年龄为18~94岁;男993例,女640例。设计统一调查病例表,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及工作状态等)、既往史及危险因素等。结果①男女脑梗死住院患者的比例为1.55:1。女性发病年龄为(66±12)岁,高于男性的(65±12)岁,两者比较,P=0.049。②青年期(18~45岁)男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74.39%和25.61%(P〈0.05),其他年龄段亦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居住地均以市区居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男性患者中,中学文化程度以上卒中的发生率居高,女性文化程度低的卒中发生率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8,P=0.000)。女性患者无业人员高于男性,男性国家企业及退休人员患者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2,P=0.000)。④男性患者的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60.8%)、高龄(41.7%)、吸烟(21.1%)、糖尿病(20.1%);女性患者的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63.9%)、高龄(44.4%)、糖尿病(24.4%)、心脏病(24.2%)。女性脑梗死患者糖尿病、心脏病的发生率高于男性,男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饮酒的发生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和饮酒均可以增加肥胖的危险(分别为OR=3.059,95%CI:1.978~4.731;OR=2.330,95%CI:1.221~4.445)。结论①各年龄段男性脑梗死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女性。②高血压是所有脑梗死患者的首要危险因素。③吸烟、饮酒或多种危险因素共存,可能是男性脑梗死患者比例高的主要原因,尤其在青�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下同)水平变化以及给予通心络胶囊口服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入组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通心络组,分别在住院时和治疗后2月时检测外周血hs-CRP浓度,并与40例年龄和性别相当的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hs-CRP浓度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入院时常规治疗组和通心络组外周血hs-CRP水平为8.6±0.9mg/L,8.4±0.8m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0.7±0.5mg/L;经过治疗后通心络组外周血hs-CRP浓度1.3±0.2mg/L,相对于常规治疗组hs-CRP浓度3.4±0.4mg/L降低更明显。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hs-CRP水平增高,对其进行检测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通心络胶囊,会使脑梗死患者得到更大的益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诊断在脑梗死性癫痫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5例脑梗死性癫痫患者(A组)、67例未发生脑外伤的癫痫患者(B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清hs-CRP、HCY。结果3组研究对象血清hs-CRP、HCY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hs-CRPF=14.6545,P=0.0000;HCYF=25.3684,P=0.0000),A组血清hs-CRP、HCY水平高于B组(hs-CRPq=4.5383,P=0.0000;HCYq=19.0457,P=0.0000)、对照组(hs-CRPq=7.8141,P=0.0000;HCYq=21.7619,P=0.0000),B组血清hs-CRP、HCY水平高于对照组(hs-CRPq=4.7347,P=0.0000;HCYq=9.0518,P=0.0000)。结论血清hs-CRP及HCY水平对脑梗死性癫痫患者早期诊断及预测有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cy、hs-CRP联合检验用于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收治的25例急性脑梗死(观察组)患者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组)25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Hcy、hs-CRP联合检验,分析Hcy、hs-CRP联合检验在两组患者中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Hcy、hs-CR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重度组患者的Hcy、hs-CRP水平均高于轻、中度组(P<0.05);结论:联合检验Hcy和hs-CRP在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和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Hcy、hs-CRP联合检验用于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期的40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同时对比Hs-CRP、Hcy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的阳性率。结果 研究组Hs-CRP、Hcy 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更高(P<0.05),Hs-CRP、Hcy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会出现明显的Hcy、hs-CRP升高,采用联合检验方式更有利于提升检出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实验组)与来我院50例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两组观察对象均行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及血清hs-CRP检测,比较两组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及血清hs-CRP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观察对象的血清hs-CRP水平及IMT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且稳定斑块患者与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及IMT的比较结果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hs-CRP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血清hs-CRP水平可为临床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