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如若将有组织犯罪视为上位概念,有组织犯罪研究就不应被降格为其下位概念所对应的诸如犯罪集团犯罪研究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等。而要想在"规范建设"和"政策建设"上作出贡献,则有组织犯罪研究在犯罪学中的起点定位便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使得有组织犯罪研究显见成效,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交叉方法的深入运用就显得尤为必要,而这些学科方法完全可以是"多分支"的并用或交错运用,并且应关注这些学科的最新发展及其理论成果。对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领会,将使得有组织犯罪研究获得强劲的"精神指引"和"目标召唤"。有组织犯罪法的出台或许将是有组织犯罪研究成果的最高体现。

  • 标签: 有组织犯罪 犯罪学 刑事一体化 刑事政策
  • 简介:有组织抗争是指彼此相互独立的个体由于有着共同的利益追求或者共同思想感情,团结成有组织的行动主体,通过群体参与表达诉求和开展对抗的行为。分为暴力型行为方式和非暴力型行为方式。有组织抗争可以合法进行,比如取得公安机关许可的为维护国家主权而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却是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群体性事件,往往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 标签: 群体参与 严重社会危害 行为方式 群体性事件 行动主体 共同思想
  • 简介:近年来,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此同时,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和趋势:从总体看,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呈现高发态势;从案发环节看,案件涉及领域多元化,重点领域突出;从涉案罪名看,犯罪类型相对集中,以贪污、贿赂案件为主:从犯罪形态看,集体共同作案犯罪突出,且作案手段多样化。其原因主要包括:权力不断扩张且过于集中:村务信息不公开,村务管理不透明;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监管失效;财务管理混乱。财务审计制度不健全等。预防和打击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作为一项长期社会系统工程,应坚持走社会化的综合治理模式,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廉洁教育;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完善基层监督制约机制;规范财务管理制度。

  • 标签: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 职务犯罪 犯罪防控
  • 简介:司法实践中就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中'全部罪行'的判断缺乏明确而固定的标准,导致司法机关在认定上具有较为明显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致使整个司法认定较为混乱。有关'全部罪行'认定的理论标准学说林立但又不尽合理,且缺乏足够的实践指导价值,整体上呈现一种迷惘性。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全部罪行'认定困局的出路应当在于将'集团罪行'完全消解,代之以'个人罪行'标准。

  • 标签: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全部罪行 认定困局 出路 个人罪行
  • 简介:8月7日,河南省延津县检察院在县邮政局会议室,举办由全县7家银行系统管理干部参加的送法及预防职务犯罪专题宣讲,80余名全县金融系统管理干部深受教育。该院公诉科副科长常建党结合检察职责职能和近期发生的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案件,分析了犯罪的原因和危害,讲解了如何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措施,启示各位金融系统管理干部要依法依规办事,规范日常业务程序,摒弃不良思想影响,做到既对金融发展负责,又对个人及家庭幸福负责,共同建设文明、和谐、幸福的社会。

  • 标签: 职务犯罪案件 管理干部 金融系统 预防犯罪 专题 组织
  • 简介:犯罪地图与犯罪分析》([美]雷切尔·博巴·桑托斯著,金诚、郑滋椀译)一书,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雷切尔·波巴·桑托斯博士是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副教授,国际犯罪分析领域著名学者,同时兼任国际犯罪分析师协会的常务委员。该书不仅是该领域一本颇具影响力的学术著作,还因其在内容上通俗易懂,在体例上形式多样,成为当前美国大学的刑事司法专业采用的一部经典教材。

  • 标签: 国际犯罪 雷切尔 桑托斯 金诚 出版发行 波巴
  • 简介:犯罪的生成机理和发展态势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秩序性质。风险社会秩序中风险生产与财富生产相伴而行,财富生产逻辑的普遍化和极限化、社会控制机制相对于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化的局限性、"脱域"机制对行为方式和后果的影响力、现代制度的日益自我还原、技术发展的规制缺失等,对风险社会中犯罪的发生、演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风险社会阶段,犯罪演化呈现出实害性向风险性转型、犯罪危险性日益加剧、犯罪隐蔽化和匿名化、风险行为的欠规制状态以及犯罪全球化等主要态势和趋向。

  • 标签: 犯罪激发机理 犯罪趋向 风险社会
  • 简介: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与恐怖活动犯罪是抽象危险犯与侵害犯之间的关系,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行为是刑法分则类型化的犯罪,均属正犯形态。组织、领导者因为以制造抽象危险源的方法分担了侵害犯的正犯行为,无论是否直接参加恐怖活动犯罪,都应当就此承担正犯的刑事责任;恐怖组织的参加者虽然属于参加恐怖组织罪中的正犯,但因为其并非抽象危险的直接制造者,故没有以危险行为分担恐怖活动犯罪的实行,只有在其实际参加了的那部分恐怖活动犯罪中,才应当承担正犯的刑事责任。

  • 标签: 恐怖组织犯罪 正犯 抽象危险犯 侵害犯
  • 简介:犯罪未完成形态之犯罪预备在刑法理论中是争论颇多的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本文从犯罪预备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谈起,对犯罪预备的法律特征和成立要件进行介绍,并且对间接故意是否存在犯罪预备进行论述。掌握犯罪预备的本质特征,是认定犯罪预备的关键所在。

  • 标签: 犯罪预备 要件 侵犯法益 间接故意
  • 简介:当今的恐怖主义活动已经成为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特定人群对贫困和不公的感知、文化贬抑、反恐行动的深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恐怖组织产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网络时代下恐怖主义的组织结构呈现出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等特点,应当从强化情报信息引导预防、完善打击机制、推进反恐技术研发等方面对恐怖主义进行遏制。

  • 标签: 恐怖主义 组织结构 对策
  • 简介:随着经济不平等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头号问题,可以发现,近几年贫困状况的缓解并未伴随暴力犯罪的增加,注意到这一点很有启发性。与此相反,自2008年以来,失业与凶杀案一直呈反比关系。

  • 标签: 暴力犯罪 经济不平等 2008年 贫困状况 启发性 凶杀案
  • 简介:在诸多刑法理论问题还处于激烈争论之际,学者们对犯罪中止的探讨似乎已经沉寂下来了。在理性思考之下,犯罪中止应从行为结构上作出相应的定性和处置,而不应笼统地作为犯罪对待。犯罪中止的刑法体系地位和刑法学体系地位应彻底立于犯罪中止制度的设立宗旨予以确定,并可将其置于犯罪论中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之后。基于对犯罪中止的重新定性和对其刑法体系和刑法学体系地位的重新安排,犯罪中止制度可作出新的法条设计。

  • 标签: 犯罪中止 危害行为 危害结果 刑法体系 刑法学体系
  • 简介:在水污染事件频发的今天,刑法保护水资源采用结果犯的方法有待改变。危险犯的设置,是克服水污染犯罪刑法保护失灵的重要方法,合乎环境犯罪类型化的发展趋向。同时,引入危险犯与现行刑法的基本理念契合,但可能会限制经济发展的自由。经济发展的自由与刑法规制之间的张力可借鉴德国“偶然性说”的方法,并通过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来界定水污染犯罪危险犯的“危险状态”加以弥合。

  • 标签: 水污染犯罪 危险犯 合理性 危险状态 类型化
  • 简介:犯罪学的基本问题中,犯罪原因是最为重要的问题。犯罪学理论的解释力是由犯罪原因研究决定的。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因果关系构成了犯罪学理论解释力的基本要素。当前中国犯罪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犯罪原因研究中的问题,导致中国犯罪学理论解释力下降。发展中国犯罪学的基础理论与增强理论解释力需要关注犯罪现象研究,注重因果关系研究,注重理论解释力的适用范围问题。

  • 标签: 犯罪原因 犯罪学理论 因果关系 解释力
  • 简介:【裁判要旨】洗钱罪的上游犯罪仅限于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这七类犯罪,行为人将他人盗窃所得误认为是贪污贿赂所得并进行清洗不构成洗钱罪,但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区分主从犯应当综合考虑行为人在犯意形成和犯罪实行两个阶段的作用。

  • 标签: 上游犯罪 洗钱罪 贪污贿赂犯罪 犯罪所得收益罪 恐怖活动犯罪 金融管理秩序
  • 简介:在信息化社会中,犯罪分子通过操作计算机终端,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以信息为主要载体开展的违法犯罪活动。信息犯罪的产生不仅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破坏,同时也给公安机关的犯罪防控活动增加了难度。本文拟从三个阶段提出针对信息犯罪的防控策略,探求出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防控信息犯罪的模式。

  • 标签: 信息犯罪 预防 打击
  • 简介:当一部电影被精心地赋予剪辑的节奏感、视觉的丰富性,甚至听觉的层次感,但其内核仍然空洞时,这些看似多彩的影像表达就不过是一种炫技和装饰罢了。八十年代黑暗再现在角逐金狮的长跑中,我们总能发现一些掉了队的竞争者,他们大多是电影节的熟人,在令人紧张得喘不过气来的征程中,悠闲散漫地东张西望,帕布罗·查比罗就是其中一员。他的新作《犯罪家族》根据上世纪80年代布宜诺斯艾利斯一桩耸人听闻的社会事件改编,讲述冷血残忍的帕琪奥一家是如何策划了多起富人绑架案,并在收到赎金后撕票的故事。

  • 标签: 家族 犯罪 布宜诺斯艾利斯 现场 罪恶 影像表达
  • 简介:从我国单位犯罪制度的立法现状入手,阐释单位犯罪的各个构成要件,并就有关问题进行相应的探讨,以对正确认定和处罚单位犯罪有所帮助。

  • 标签: 单位犯罪 犯罪构成 刑法
  • 简介:加罗法洛在《犯罪学》一书中首次提出自然犯罪。自然犯罪是独立于法律之外的犯罪概念,以对基本道德情感的侵害为实质,无道德异常便无自然犯罪。透过自然犯罪的界定评判应罚事实与真正罪犯,既深刻又片面。其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现代犯罪与刑罚的社会需要,因此对自然犯罪理论在当下的承接与差别作出反思,进而正确理解和适用自然犯罪

  • 标签: 自然犯罪 道德异常 应罚事实 真正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