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胃肠道肿瘤患者管理中,置入末端瓣膜高压注射PICC导管产生的效果。方法:2021.01~2022.11期间从我院中选择需进行PICC导管置管的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置入普通PICC导管,观察组置入末端瓣膜高压注射PICC导管。就实际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置管效果留置时间低于对照组,间歇期冲封管次数以及维护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置入末端瓣膜高压注射PICC导管能有效控制不良事件的产生,置管实际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 胃肠道肿瘤 不良事件 置管效果
  • 简介:晚期肿瘤患者、老年长期慢性病患者由于疾病和心理方面的原因,大多数营养不良,血管质量普遍较差;而静脉化疗是恶性肿瘤病人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临床上常用的化疗方案是大剂量的静脉化疗。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这些需要长期进行治疗的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极易出现外漏、外渗、静

  • 标签: PICC导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owerPICC SOLO末端瓣膜高压注射管在CT增强扫描中效果。方法:选取接受CT增强扫描并已置入耐高压注射PICC导管与静脉留置针的患者100例,其中采用PowerPICC SOLO末端瓣膜高压注射管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检查耗时以及护理不良事件。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入室至开始CT检查耗时、CT检查完毕通路处理耗时与总耗时均更短(P

  • 标签: 耐高压注射管 CT增强扫描 静脉留置针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PICC导管在神经外科液体治疗和肠外营养支持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一年中36例PICC置管的患者,通过对置管过程和术后并发症的分析研究,PICC置管存在着一定的并发症,需要很好的维护,本科对PICC置管患者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PICC置管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1,可减少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病人外周静脉,对胃肠功能弱或消化不良的病人能有效的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在神经外科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PICC 神经外科 临床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EKG定位技术在三向瓣膜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三向瓣膜PICC置管的患者,患者120例,选择时间于2017年1月—2018年6月60例为对照组按照体外测量方法置管后放射科行传统的X线摄片,观察导管尖端位置。2018年7月—2018年2月60例为观察组采用EKG技术进行PICC尖端定位后置管,再到放射科行传统的X线摄片,观察导管尖端位置。结果体外测量方法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为85%,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5%,置管时间5±1.11min,EKG技术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为96%、导管异位发生率为4%,置管时间7±1.31min。EKG技术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明显高于体外测量方法、导管异位发生率低于体外测量方法,置管时间大于体外测量方法。结论EKG技术可以提高PICC置管尖端定位的准确率,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提高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

  • 标签: EKG定位技术 三向瓣膜式 PICC导管尖端定位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充导管冲洗器在末端开口PICC冲封管中的效果。方法将40例肿瘤科首次使用末端开口PICC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20例和B组20例,A组使用10ml预充导管冲洗器冲封管,B组使用10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冲管,再用50U/ml稀释肝素液10ml进行正压封管,比较两组堵管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结果A组发生导管堵塞1例,B组发生导管堵塞2例;A组无静脉炎发生,B组发生1例静脉炎。结论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福来喜预充导管冲洗器在末端开口PICC冲封管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 标签: 预冲式导管冲洗器 稀释肝素液 末端开口PIC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PICC堵管的最佳干预策略。方法回顾2012年8月前未采用集束干预策略的耐高压注射PICC置管患者45例,选择2012年8月后开展集束干预策略的耐高压注射PICC置管患者52例,比较集束干预前后耐高压注射PICC堵管发生率。结果集束干预前耐高压注射PICC堵管率为24.4%,集束干预后耐高压注射PICC堵管降至11.5%。结论实施集束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耐高压注射PICC堵管的发生。

  • 标签: 耐高压注射型PICC 堵管 导管插入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耐高压双腔PICC管留置期间堵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及针对发生的原因采取应对的护理对策。方法对84例留置耐高压双腔PICC管的病人的堵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堵管发生的原因,根据发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84例双腔PICC置管病人有21例发生堵管,经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导管复通,正常使用。结论根据堵管的发生原因,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堵管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的时间,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耐高压双腔PICC 堵管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成人血液肿瘤患者在化疗时会被反复穿刺,为了减轻此种方式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防止化疗药物给血管和周围组织带来的伤害,并使化疗过程仍可以顺利完成。方法回顾2015年1月到9月将三向瓣膜picc导管插入外周静脉。并对导管留置期间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在试验中使用三向瓣膜picc导管126例,其中插管成功率高达98%。平均置管时间为285天。导管留置期间出现并发症的2例,经过各种处理均恢复,病人对picc治疗过程满意。结论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且三向瓣膜picc导管在患者身上的保留时间较长,可达1年左右,避免了化疗时反复穿刺的繁琐程序,同时也减轻了患者被反复穿刺的痛苦,使患者受益,值得推广,但应注意留置期间的护理,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

  • 标签: 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 化疗 护理 并发症 血液肿瘤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PICC置管中导管末端在上腔静脉入口发生反折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科内200例PICC置管患者,发生导管末端反折的例数以及调管次数、调管方法、调管成功率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6例发生导管末端反折的患者中,4例经过配合在正压通气呼气相送入导管,均一次调管成功;2例按照常规予调管,首次调管失败,第二次在呼气相送入导管后调管成功。结论 PICC置管中,导管末端发生反折除送管过快、血管痉挛等因素外,经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导管末端发生反折或与正压通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PICC末端反折 原因分析 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接受化疗治疗的淋巴瘤患者应用耐高压注射中心静脉导管与植入静脉输液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到2023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68例淋巴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双色小球法进行分组,参照组34例应用耐高压注射中心静脉导管,研究组34例应用植入静脉输液港。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置管后各时间段的生存质量评分较参照组更低,并发症发生率较参照组更低,以上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化疗治疗的淋巴瘤患者应用植入静脉输液港的效果更为理想,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避免其出现相关并发症,且可以有效增加留置时间,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可以有大幅改善。

  • 标签: 化疗 淋巴瘤 耐高压注射型中心静脉导管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病科PICC导管留置导管移位原因和对策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47例置管的病人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其PICC导管移位原因并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对策干预。结果在147例PICC导管留置患者中,其中共出现21例发生导管移位,8例滞留在外周静脉,13例误入颈内静脉。发生原因主要包括患者体位不当、过度活动、固定不牢、情绪紧张等。结论PICC导管留置导管移位使临床中常出现的并发症,应加强护理对策干预,延长PICC导管留置时间,防止出现移位。

  • 标签: PICC 留置导管移位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老年患者应用耐高压注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致穿刺点局部感染的相关原因和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应用耐高压注射PICC导管操作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75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出现导管致穿刺点局部感染分为感染组(26例)与未感染组(49例),分析感染组的细菌培养结果,探讨注射PICC导管致穿刺点局部感染的相关因素,针对这些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对策,同时探讨不同程度局部感染患者的治疗频次、治疗效果以及治愈时间。结果感染组共26例患者,PICC导管相关感染细菌的类型比例由高到低如下:金黄色葡萄球菌(46.51%)、肺炎克雷伯杆菌(30.77%)、微小棒状菌(15.38%)、其他(7.69%)。与未感染组的材料因素、置管季节、换药时间、置管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贴膜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9、5.0、13.6、9.4、6.2,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非"U"形固定、延期换药、置管时间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低、贴膜松脱可作为引起PICC导管相关感染高危因素(OR=2.78、2.42、3.16、2.66、2.32,均P<0.05)。重度分别相比于中度、轻度相比,中度与轻度相比治疗频次较高,总有效率较低,治愈时间较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353、8.775、12.341,均P<0.05)。结论材料因素、换药时间、置管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贴膜情况均能够作为引起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用耐高压注射PICC导管致穿刺点局部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工作者通过制定有效的临床干预对策能够辅助控制局部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导管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PICC固定方法,以降低导管移位发生率。方法随机选取106例PICC置管后的患者,采用导管固定方法为将体外导管呈“S”放置,用无菌透明胶布固定导管圆盘部分,并外贴透明敷料,再交叉固定导管和透明敷料,记录胶贴标注穿刺者姓名、日期及臂围贴于透明敷贴上缘。结果本组导管向血管内移位0例,发生率为零,导管向穿刺点外移位2例,发生率为1.89%,导管断裂0例。结论改进后的导管固定方法,明显减少了PICC导管移位和折管断裂的发生率,保证了管道的正常使用及病人的安全。

  • 标签: PICC 固定方法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