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国债作为国家弥补赤字的手段,作为财政货币政策的工具,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98年,我国国债发行额为3891亿元,另有2700亿元的特别公债,而1998年中央政府的支出额为6443亿元,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中央政府支出是靠发行债务维持的。因此,研究国债的合理规模,对国债趋利避害异常重要。一、国债规模的制约因素分析(一)财政承受能力:政府举债最高数量的决定条件从债务人———政府的角度看,财政承受能力或者叫偿债能力制约着政府举债的规模。以政府的信用作依托,由国民经济作后援的国债,在由政府借用了一段时间后,同样要还本付息。因而,前期的国债收入就是后期的财政支出,是后期的财政负担。后期财政
简介:90年代以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持久攻坚战阶段,中国放弃了过去那种逐家改革,逐个搞活的平行推进改革方式,而改为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发展企业集团,推行企业重组,促进结构升级和资源优化组合从而搞活整体国有经济的新思路和新战略。目前企业重组方兴未艾对提高产业和企业的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然而,随之而出现了一种不讲规模经济、盲目扩大企业规模的负面现象。搞行政撮合,拉郎配地组建企业集团等。因此,研究企业规模的适度性和扩大企业规模的正确方式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经济规模和规模经济的基本涵义经济规模是指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生产力要素组合的不同层次和方式,形成不同的经济规模。经济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