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基于低影响开发(LID)理念的雨水生物滞留系统是通过滞蓄雨水,削减雨洪径流和控制污染物迁移来实现有效雨洪管理的措施。构建两组(A、B)试验装置。A组定量研究植被层对系统在常规降雨和频繁降雨时排水、蓄水能力的影响。B组定量研究不同沙土配比对系统蓄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降雨时,相对于无植被覆盖的情况,有植被层覆盖的滞留系统,表面积水最大深度降低约23%,排尽表面积水所需时间减少约40%,蓄水量增加30%;频繁降雨时,后者表面积水最大深度降低约26%,排尽表面积水所需时间减少约56%,蓄水量比前者增加28%,故此时植被层仍有较大的滞蓄雨水潜力;沙土比例越低,系统滞留雨水时间越长,土壤蓄水量越大。
简介:摘要目的安眠药中毒患者在进行急诊时出现滞留现象,分析其滞留时间影响因素。方法在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出现安眠药中毒并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取4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其安眠药中毒急诊滞留时间长短进行分组,急诊滞留时间小于3小时的患者列入A组,共有30例,急诊滞留时间大于3小时的患者列入B组,共有18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疗效等进行观察对,急诊滞留时间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果在年龄、药物服用量、就诊治疗时长等方面上,B组的均明显高于A组,并且B组需进行插管及具有严重内科病史的人数多过A组的,对两组患者进行早期预警风险(MEWS)、昏迷指数(GCS)进行评估,B组两项评估得分均明显高于A组,存在统计学差别。综合上述说明,患者的年龄、药物服用量、就诊治疗时长及MEWS、GCS等评分与患者急诊滞留时间相关。结论在对安眠药中毒的患者进行急诊时滞留的时间长短与患者治疗效果、年龄、MEWS等指标相关,滞留时间长还会与患者的昏迷程度有关。
简介:摘要建筑是人类文明历史与科学技术的结晶,其本身是比较复杂的、系统的科学。城市建筑业在发展的同时也说明它的综合实力和社会精神面貌的不断提升,而建筑的造型和设计就体现了城市的精神面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如今人们的审美观越来越高,而对现代建筑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实用功能上,更增加对建筑物艺术价值的追求,致使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异型建筑结构,同时对异型构件的使用也越来越多,斜柱其中之一。本工程由于对主体造型要求比较严格,工程中采用斜柱来满足整体造型要求。为满足建筑立面效果,工程设计了大量钢筋混凝土斜柱,倾斜角度及层高较大,角度不统一,倾斜坡度最大达到11.05,最大层高7.2米,结构构造复杂,定位控制等施工难度大。通过对斜柱特点进行分析,施工中通过软件放样、系统设计、节点优化等技术措施,制定专项质量控制方案,总结形成技术成果在本工程斜柱施工过程中,由于各分项工程的施工要求严格、质量控制到位,最终保证了主体结构工程顺利完工,同时也提高了我公司对异型构件的施工水平。
简介:摘要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提高多层砖房屋抗震能力的一种措施,但是,当前许多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构造柱施工过程中,不注意施工质量。这样,不但不能起到增强抗震能力的作用,还将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性,给建筑物带来隐患,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构造柱的施工质量。
简介:摘要山区输电线路塔位处地质中,往往常见上部为2m左右覆盖土层,下卧层为岩石的情况,采用掏挖基础则必然需在岩石层进行开凿施工,施工速度慢,工程投资大;若采用岩石锚杆基础,需全部剥离表层粘土,造成开挖量增大,不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现行的输电线路建设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要求,因此提出直柱锚杆复合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