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及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6月~2017年6月,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达沙替尼组,尼洛替尼组、伊马替尼组,每组20例,对比观察三组患者服药后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液完全缓解率与血细胞减少程度未出现明显差异,达沙替尼组与尼洛替尼组患者在完全细胞遗传缓解率、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三个方面,均优于伊马替尼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患者应用达沙替尼与尼洛替尼可使病情发展得到有效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新世纪出版的《天使埃斯梅拉达:九个故事》是德里罗迄今为止唯一一部短篇小说集。与长篇小说一样,德里罗的短篇小说也力求表达出作者对构建理想国家以及理想世界的思考,包含着深刻的道德寓意。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解读这部小说集,回到一个个伦理现场,发现人物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我的复杂伦理关系中做出特定的伦理选择。小说在揭示美国后现代社会各种问题的同时,亦反映出作者著作的道德力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亢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38例患者,包括甲亢确诊在先合并糖尿病在后的患者12例、糖尿病确诊在先合并甲亢在后的患者24例、甲亢与糖尿病患者同时确诊者2例,所有患者均对症治疗。结果38例患者经过3个月治疗后,甲亢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血糖均能控制在较为满意的水平。甲亢确诊在先合并糖尿病在后的患者12例,抗甲状腺药物较为合并糖尿病时,抗甲状腺药物用量增加。糖尿病确诊在先合并甲亢在后的患者24例,血糖控制效果不佳,需要增加降糖药物的用量。甲亢症状控制后,降糖药物用量减少。甲亢与糖尿病患者同时确诊者2例,降糖药物、抗甲状腺药物用量均增加明显,症状较难控制。结论甲亢与糖尿病临床表现存在众多相似处,往往因确诊一个疾病而忽略合并另一疾病。因此在临床确诊中,应避免误诊,明确诊断后,对症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尼洛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有效性与作用机制。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120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作为对象,依据处理方法差异分伊马替尼组、尼洛替尼组两组,各有60例。伊马替尼组用伊马替尼治疗,尼洛替尼组则给予尼洛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尼洛替尼组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反应高于伊马替尼组,P<0.05;尼洛替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伊马替尼组,P<0.05。结论尼洛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有效性高,可提高细胞遗传学反应,减轻肝肾功能损害,安全性和有效性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产超广谱一内酞胺酶菌株和耐药性的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某医院从2012-2016年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共421株,琼脂稀释法检测对临床常用的10种抗菌性药物进行MIC的测定,纸片增强法检测产ESBLs菌株,并通过PCR检测和序列分析确定ESBLs的基因型。结果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且对于1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进行研究发现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最低。结论在本医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ESBLs的检出率逐年增高较高,说明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可能随着抗生素的使用量增加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对于大肠埃希菌进行预防时需要考虑抗生素的合理选择从而达到预期的诊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临床确诊艾滋病合并PSM患者的有关资料。结果临床表现发热92例(96.84%),消瘦91例(95.78%)贫血82例(86.31%),咳嗽咳痰65例(68.42%),皮疹64例(67.36%),肝脾肿大56例(58.94%),淋巴结肿大58例(61.05%)等为特征。外周血CD4+〈50x106/L87例,(50~100)x106/L7例,113x106/L1例,52例肝功能指标异常,11例肾功能指标异常,50例伴有回报CT影像改变,48例B超显示腹腔淋巴结肿大。经两性霉素B及伊曲康唑治疗,好转84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5例。结论AIDS合并PSM临床以发热、消瘦、皮疹、贫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特点,两性霉素B及伊曲康唑治疗,效果明显。